更新时间:2021-01-26 21:15
王跃林,男,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和创业板的多数创始人一样,王跃林也是做研发出身,并且拥有多项技术专利,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说自己“把市场永远摆在第一位”,这种对商业的重视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1992年,王跃林离开“晨光院”,去广东南海嘉美精细化工公司工作。老板是一个香港人,当时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没什么技术人员,王跃林扮演了多面手的角色,除了主要负责的技术开发,还对生产、市场、推广、宣传、客户服务都有很多接触。1995年,王跃林转往广州白云粘胶厂,在此期间,他主持开发了玻璃密封胶、结构密封胶等项目,并成功将其产业化。
“我在广东最大的收获是市场经济的理念,我们开发的产品如果不被市场认可,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意义。”王跃林说。
2002年,广州白云粘胶厂终于开始改制,作为副厂长,王跃林出资几十万元获得了部分股权,但在他看来,这次改制并不太成功。也许是一种巧合,这一年,王跃林被委任负责开发气相法白炭黑项目,不久这个项目从白云粘胶厂内部孵化出来,成立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王将自己在白云粘胶厂的股份全部置换到吉必盛,后来吉必盛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王跃林又与几位合作伙伴掏钱成为吉必盛的最大股东,此时,他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创业。
到2002年,王跃林做机硅胶科研已有14年。作为技术负责人,王跃林在离开白云粘胶厂的时候签署了保密协议,但并未签更为严格的同业禁止协议,这意味着他可以随时重起炉灶,进入他最为熟悉的领域,但他还是等了3年,才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回到硅胶行业。
吉必盛的产品是气相法白炭黑,这种纳米新材料主要应用于橡胶、涂料、医药等领域,并且它是以多晶硅的副产品为原料。简单来讲,吉必盛是用光伏产业的副产品作为原料,生产出极具商业价值的新材料,“它可以把多晶硅行业的副产品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变废为宝,可以说是真正的循环经济。”王跃林说。
但和所有创业者一样,王跃林的创业过程远非一帆风顺。2001年,吉必盛引进乌克兰250吨气相法白炭黑装置,经过3年的调试改装扩容,到2004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即将进入规模生产时,其工厂所在的江西当地政府引进一家跨国化工公司,这家公司要求当地不得有同类企业,吉必盛江西公司被强行关闭。
2005年,吉必盛吉林工厂建成不久,遭遇“11. 3大爆炸”,爆炸点就在其工厂正对面200米处,厂房被毁,加上松花江污染,整个工厂停产半年多。这两次打击对吉必盛来说,几乎都是致命的,“整个2006年,公司只有几十万利润,和2001年的时候差不多。”
“我这辈子走的艰辛实在是太多了,该遇到的问题全遇上,不该遇到的也遇上。我很无辜,但碰上这种事情能怎么办?完全没辙。”王跃林说,“你处在这个社会,要学会接受,我心态好,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