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平

更新时间:2024-09-27 11:36

王道平(1886年~1944年03月14日)原名喜泰,后改名道平,中共党员,曹县砖庙镇王庄人。曾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特务团长。于1944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时年59岁。

人物经历

王道平(1886年~1944年03月14日)原名喜泰,后改名道平,中共党员,曹县砖庙镇王庄人。王世代务农,家境贫寒。1911年参加国民第五军。因具有胆略,作战勇敢,升任为团长。后,王目睹军阀混乱,民不聊生,乃愤而还乡。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王复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任特务团长。在河北磨盘山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按理本应升迁,却反遭诬陷,被定为死罪关进监狱。后经多方营救才获释放。王出狱后同刘德胜去河南观音堂开办小煤窑。他为寻求真理,曾奔走于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先后结识了共产党员孔庆嘉、郑尔拙、于子元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王收编地方武装,组建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中共党组织特派于子元去游击队任参谋,化名姜泽民,人称姜参谋。接着中共曹县县委又派王东舒、孙正民、袁战民、张正平、马子苏、张子善和李光荣等7人去王部协助于子元进行工作。当时,在王的游击队里,不仅有中共党员,也有国民党李子仪派去的敌对分子,企图将这支武装拉向他们一边。但在共产党员于子元等人的努力下,王率部于1938年正式接受八路军的改编,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改名为陇海支队,王任司令员。

1938年底,陇海支队扩充到1000多人。1939年春,冀鲁豫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合编,成立冀鲁豫支队。陇海支队被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任三营营长。尔后,他率部攻破曹东南地主庄园高辛庄,活捉混世魔王高圣君。接着挥师考城,一举攻下南章集,击毙顽固派头子袁金花。

1939年6月22日,侵战曹县的日军司令间野,率300多名日军,寻找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作战。二大队在黄河故道缪堤圈大堤设伏。战斗打响后,王率第三营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冲杀,共毙敌200多人,缴获山炮一门和部分枪支弹药,间野带残敌30多人落荒而逃。

1940年,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第三营改编为定(陶)曹(县)支队,王任司令员。是年8月,国民党军及地方武装6000多人,向曹县西北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中共鲁西南地委机关和仅有一营兵力的独立团,被迫坚守刘岗、曹楼、伊庄3个村庄。在危急关头,王利用关系,分化瓦解敌人。先后说服了胡罗头、石福启等部,使他们不仅不再进攻“三村”,还暗地里将武装、弹药卖给“三村”。为“红三村”保卫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40年,王患了肺病,常吐血不止。党组织和同事多次劝他休息治疗,但他总是以扩充整训队伍为由抱病坚持工作。1943年2月27日,日伪军集中兵力对鲁西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史称二·二七大扫荡),王率队在李新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本部也遭受很大损失。扫荡过后,王抱病动员参军,组织操练队伍,使部队很快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紧张的工作,过度的疲劳,频繁的战斗,使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但他仍不肯离队疗养,每次战斗或转移,都是战士用床板抬着他。终因病重医治无效,于1944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时年59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