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旁雍错

更新时间:2024-10-19 15:55

玛旁雍措(Lake Manasarovar),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约35.0千米,西与拉昂错相邻,介于北纬30°34′—30°47′,东经81°22′—81°27′之间。长26.0千米,最大宽21.0千米,平均宽15.84千米,面积412.0平方千米。玛旁雍错原是外流湖,其后又因冈底斯山前洪水、冰水堆积,堵塞河谷,演变成为内陆湖。

形成演变

玛旁雍错在构造上属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断陷盆地,北面矗立着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南面是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的纳木那尼峰,湖盆又处于东南—西北向的宽谷带内。历史上曾属森格藏布水系,后为朗钦藏布袭夺,故玛旁雍错原是外流湖,其后又因冈底斯山前洪水、冰水堆积,堵塞河谷,演变成为内陆湖。

位置境域

玛旁雍错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约35.0千米,西与拉昂错相邻,介于北纬30°34′—30°47′,东经81°22′—81°27′之间。长26.0千米,最大宽21.0千米,平均宽15.84千米,面积412.0平方千米。

水文特征

玛旁雍错为内陆淡水湖,水位4586.00米,最大水深81.80米,平均水深约46.00米,蓄水量200.0×108立方米,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淡水资源量最丰富的湖泊之一。岸线长83.0千米,发展系数1.15。

玛旁雍错集水面积4148.0平方千米,补给系数10.0。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主要入湖河流为扎藏布、萨摩河,巴青、足玛弄和巴穷,长分别为71.0,64.0,41.0,31.0,21.0千米,流域面积分别为861.0,922.0,258.0,202.0,76.0平方千米,源头海拔分别为5400,5600,5100,5100,4900米,多有冰川积雪分布。

1976年7月21—27日调查,湖水深蓝色,透明度14.0米,气温9.2℃时,水温岸边14.4℃,离岸80.0米处14.1℃,水温日过程较气温滞后3.0—5.0小时,温跃层位于水深20.0—40.0米,厚度较大,最大梯度1.1℃/米;水深40.0米以下,水温6.4—7.2℃,变化平缓。玛旁雍错属冰冻湖,12月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为结冰期,冰期130天左右,湖面封冻后有裂缝,人畜难以履冰而行。湖水pH值8.0—8.4,矿化度108.9—405.8毫克/升,以东北岸河河口处最低,为108.9毫克/升,湖心区最高,为405.8毫克/升,属重碳酸盐型镁组Ⅰ型淡水湖。

流域特征

地貌

玛旁雍错湖盆南、北部高山对峙,南侧的纳木那尼峰海拔7728米,冰川发育;北侧的冈底斯山脉海拔5500米以上,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终年冰雪覆盖。东、西部分布5级阶地,分别高出湖面1.5—2.0,4.0,8.0—10.0,13.0—15.0和27.0—30.0米,地势开阔。

气候

玛旁雍错湖区年均气温2.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8.6毫米(普兰县气象站,1973—1975年),6—8月占年降水量约55%,蒸发量2197.4毫米。

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

玛旁雍错的浮游藻类见有硅藻门的新月硅藻、窗纹硅藻,绿藻门中的颤藻、蓝球藻,黄藻门的黄绿藻等;水生植物见有眼子菜;浮游动物见有鞍甲轮虫;底栖动物见有摇蚊幼虫等。湖中盛产高原裸裂尻鱼。湖底沉积物中发现拟尾星介属窄拟尾星介,小白花介属中华小白花介、单瘤小白花介、双瘤小白花介及三瘤小白花介的介形类化石2属5种。

旅游资源

玛旁雍错湿地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79年恢复因中印反击战而中断20余年的印度官方香客来塔钦神山、圣湖的朝觐活动。1983年完成由财政部投资的塔钦和普兰宾馆的接待设施建设,1984年正式接待印度官方香客。并于2004年成立了玛旁雍错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高品质旅游为保障,为农牧民增收为出发点,开展了湿地生态旅游,“十一五”期间,玛旁雍错国家级森林公园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48830人次,旅游总收入9370万元,创汇500.48万美元。

围绕玛旁雍错有8个寺庙,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东有直贡派的色瓦龙寺,东南有萨迦派的聂过寺,南有格鲁派的楚古寺,西南有不丹噶举派的果足寺,西北是以五百罗汉修行的山洞为基础建立的迦吉寺,西有即乌寺,北有不丹噶举派的朗那寺,东北有格鲁派的本日寺。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玛旁雍错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

宗教

玛旁雍错同为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所崇拜,不同宗教对玛旁雍错都有不同的描述,且赋予不同的功能。

玛旁雍错在雍仲苯教的教义中被说成是龙王的宫殿。

教中的“龙”是藏语klu的汉译,与汉文化“龙”的概念有所不同。汉族所说的“龙”常常是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的特定动物。苯教的“龙”并不以某种动物为原型,而是可以幻化为多种不同动物的人格神。它可以是鱼,也可以是蛇。苯教经典《十万龙经》将它描述为人身蛇头、人身马头、人身狮头、人身熊头等。在很多壁画、唐卡上,它往往是以美人鱼的形象出现,人头蛇尾或人头鱼尾。

有佛经云,相传在佛陀降世前的一天夜里,其母摩耶夫人梦见众神把她送到玛旁雍湖进行沐浴。湖周围是人间天堂,长满了各种医治身心疾病的草药。

摩耶夫人在洗净身上的一切污秽之后,便准备接受佛陀的妊娠,此时佛陀就出现在冈底斯山方向,他乘骑一头大象化作一道光进入母胎……这与现在人们确信在玛旁雍湖周围长有各种植物药材,周围泉水皆可医治各种疾病是相吻合的,就连湖边的干鱼也是治病的良药。

佛教信徒们认为,用玛旁雍错的湖水来洗浴能清除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饮此湖水,可祛除百病强身健体。朝圣者如绕湖转经,可得功德无量。很多书籍和经典描写玛旁雍错的水“像珍珠一样”,喝了以后能洗脱“百世罪孽”。

在印度,玛旁雍错有另一个名字——“玛那沙罗发尔”。

在古老的印度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是身体触到玛那沙罗发尔的土地,或在它的浪潮中沐浴过的人,将走进勃拉马的天堂;凡是饮过它的水,则将升上湿婆的天宫里,并解脱百次轮回的罪孽。

印度人对玛旁雍湖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湖。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耆那教认为玛旁雍错是其祖师耆那的得道之处,就得说到冈仁波齐与耆那教的渊源。

耆那前半生曾是个威震四方的小国王,但后半生带领其十九个弟兄一起出家,在冈仁波齐苦修度过了余生。耆那教第二十位教主穆尼索热那塔,带领他的信徒万余,在冈仁波齐苦修至得道。几乎可以说,耆那教就起源于冈仁波齐。

至今,耆那教信徒们仍将冈仁波齐和其周边的圣湖玛旁雍错作为他们最神圣的神山和神湖来朝拜,他们认为在玛旁雍错沐浴能够获得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飞升的理想境界。

生态保护

保护区

【主词条: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的普兰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81°05′31.21″—81°37′56.9″,北纬30°32′47.1″—30°52′20.3″,保护区总面积10119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7791.32公顷,缓冲区面积10680.67公顷,实验区面积22718.01公顷,玛旁雍错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46科161属28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43科158属281种。

措施

2002年阿里地区林业局(羌塘国际级自然保护区阿里管理局)正式成立,从林业局成立至今,对玛旁雍错进行了一系列恢复性保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