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准

更新时间:2024-09-18 16:43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监测方法,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环境标准还可以按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作用

环境标准是保护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的基本依据。

环境标准是监督管理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行使管理职能和执法的依据。也就是处理环境纠纷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是衡量排污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尺度。

1、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体现;

3、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技术依据;

4、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

5、环境评价的准绳;

6、引导投资的方向。

特点

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1、以人为本

2、科学性、政策性

制定环境标准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体现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符合我国国情,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使标准的依据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3、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4、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

5、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6、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7、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8、便于实施和监督。

分类和分级

1、环境标准的分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2、环境标准的分级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常用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4、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环境标准制订

环境标准体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它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相统一,才能既保护环境质量的良好状况,又促进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

1、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即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

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