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5 09:05
密度:1.016g/cm3
熔点:137-140℃
沸点:1293.8℃
闪点:763.2℃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1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环孢菌素A是一种从丝状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肽。该药发现于1969 年, 1976年瑞士Sandoz公司首次报道了由半知菌属多孔木霉(后更名为雪白白僵菌和光泽柱孢菌)产生的环孢菌素 A。此后各国的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由13种其他产生菌,如茄病镰刀菌和侵菅新赤壳菌等产生环孢菌素 A。
从20世纪80年代CsA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临床以来,在器官移植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奠定并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全世界已有超过20万例的患者使用环孢菌素A作为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它还被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对类风湿关节炎及白塞,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对I型糖尿病、牛皮癣和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等有一定疗效。此外,环孢菌素A还具有广泛的其它生物学活性如抗真菌、抗寄生虫、抗HIV、抗炎、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作用,但是,由于其存在比较严重的肝肾毒性以及溶解性差,治疗指数窄,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影响了它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人们开始尝试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并从中寻找毒副作用低的免疫抑制剂或虽然无免疫抑制活性,但毒性低,具有其它生物学活性的衍生物。
环孢菌素A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环孢菌素A与亲环孢素形成复合物再与依赖钙/钙结合蛋白的钙调磷酸酶作用,抑制NF-AT的去磷酸化使其不能进入核内,从而抑制IL-2的产生,T淋巴细胞的生成受抑制。
环孢菌素A结构的1、2、3、10、11位氨基酸是环孢素A与CyP的结合区,3-9位氨基酸是与CaN作用的效应区。CyP是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组织中的一种蛋白,是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家族成员,具有PPIase活性,可以催化肽或蛋白底物的肽酰-脯氨酰顺反式之间的内部转化。
当CsA和CyP结合后,CsA分子结构与游离CsA分子结构相比其构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子中原有的氢键均断裂,形成新的氢键。分子中的酰氨键也由顺式转化为反式,这样形成的复合物才能与CaN作用;单独的CsA或CyP都不能与CaN作用。研究发现,环孢菌素A只需要结合1%~10%的亲环孢素就能发挥其免疫抑制活性。但是在环孢菌素中与CyP的结合能力的强弱并不能体现为免疫抑制的强弱,与CyP结合能力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不一定就强,而与CyP结合能力很弱的也不一定就没免疫抑制活性。
CsA和CyP的结合是产生抑制CaN活性的基础,在环孢菌素A与CyP的结合区中对结合有重要贡献的是CsA的1位氨基酸,氨基酸MeBmt结构与CyP的最适底物结构相似,形成的过渡态能量最低最稳定,这对CsA和CyP的高亲和力是很重要的。
抗炎作用:甲酰肽受体(FP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其参与了宿主炎症反应。研究显示,CsA具有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也具有抑制甲酰肽受体激动剂fMLF的作用,抑制其诱导的细胞脱颗粒、趋化性和钙动员等。
抗真菌作用:CsA、CsC最早是在筛选抗真菌活性产物中被发现的,但是研究表明其抗真菌谱窄,只对少数真菌有作用,如链孢霉菌、粗球孢子菌等,但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转肿瘤多药耐药:环孢菌素系列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它们与Pgp(P-糖蛋白,认为肿瘤多药耐药主要是由该蛋白的过度表达引起的)结合后抑制了Pgp的转运功能,或使Pgp分子变构降低了Pgp与药物结合的亲和力,也可能是环孢菌素介导了非活性Pgp构象形式的募集,导致与活性形式比例失衡所致。
抗寄生虫作用:在研究 CsA 抗微口膜壳绦虫实验中发现,CsA有抗该绦虫的作用。虽然实验证明环孢菌素与CyP 的结合并非是抗寄生虫的重要因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了。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HIV-1 衣壳蛋白中的部分肽段能与甲酰肽受体作用,如gp41上的 T20/DP178,亮氨酸锌指结构域 T21/DP107、N36、2019和2021肽段,gp120上的两个肽段(F肽段和V3肽段)等,结合后它们能激活 FPR 受体或(和)FPRL1 受体(甲酰肽同源受体 1)。
口服:剂量依病人情况而定,一般器官移植前的首次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4~17.5mg,于术前4~12小时1次口服,按此剂量维持到术后1~2周,然后根据肌酐和山地明血药浓度,每周减少5%,直到维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5~10mg止。同时给激素辅助治疗。口服液在服用前一定要用所附的吸管,以牛奶、巧克力或桔子汁等稀释,温度最好为25℃。打开保护盖后,用吸管从容器内吸出所需山地明量(一定要准确),然后放入盛有牛奶、巧克力或桔子汁的玻璃杯中(不可用塑胶杯),药液稀释搅拌后,立即饮用,并再用牛奶等清洗玻璃杯后饮用,确保剂量准确。用过的吸管放回原处前,一定要用清洁干毛巾擦干,不可用水或其他溶液清洗,以免造成山地明药液混浊。静注法仅用于不能口服的病人,首次静脉注射量应在移植前4~12小时,每日每千克体重5~6mg(相当于口服量的1/3),按此剂量可持续到手术后,直到可以口服山地明为止。使用前应以5%葡萄糖或等渗盐水稀释成1:20至1:100浓度,缓慢地于2~6小时内滴完。
3、神经系统:运动性脊髓综合征,小脑样综合征及精神紊乱、震颤、感觉异常等。
4、胃肠道:厌食、恶心、呕吐。
5、用于骨髓移植虽无禁忌证,但有不良反应。
6、有高血压、多毛症。静脉给药偶可见胸、脸部发红、 呼吸困难、喘息及心悸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严重者静注肾上腺素和给氧抢救。
7、1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储存、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