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4 01:44
环碧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文昌路,本为私家园林,相传始建于明初(约1370年前后)。其最初主人王晟,事迹已难详考。名谓环碧,盖以古护城河水流经园内,园主因势利导,引水园内环绕,中间人造土墩,曰香花墩,立亭其上,名“瀛州亭”,四季碧水潆洄,故名“环碧园”。
清代以后,历经沧桑,园林迭有废兴,水系亦颇有改变。在县城北隅。据传,初为明代王晟的私园,有绿水环流,叫做“环碧园”。园北角筑有“香花墩”(今县招待所第三部)。墩上建凉亭,名“瀛州亭”。清初在亭前空地建小庙,名“八蜡庙”。清康熙时,候补内阁中书王朝栋住此,著有诗集《环碧园小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于园西隅建奎星楼。咸丰年间毁于兵燹。清同治间,庐江人、广西巡抚潘鼎新重建。楼高3丈 3尺,3层6面,飞檐翘角,铃铎垂悬,筒瓦兽灵,雄伟壮观。晚清,园地为李鸿章家族强势占据。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人集资从李氏后人李经羲手中赎回,置为公用。开辟为“环碧公园”,同年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长王培实募款予以修葺,正式辟为公众游览之园。县内著名书法家朱绶手书一联“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情”,陈于园门两边。1956年,成立园林管理处,浚池疏渠,修桥筑亭,造假山,植树木,种花草,园内楼榭流丹,柳暗花明,游人不绝。1956年后,一度更名为庐江公园。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原名。1961年11月,在公园西角建县招待所,后续建二部于西南,三部于西北,四部于东北,先后拆除园内瀛州亭、八蜡庙、奎星楼,公园可游之地,日益狭小。
2007年,安徽庐江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全面整修。并诚请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孙文光先生撰“环碧公园记”,摘录如下,与读者共享其美:
“ 环碧公园位于庐江古城东北隅。西邻文庙,北枕城垣,东倚河滨,南连民宇。远有冶父、东顾诸山环列,青黛如屏;近则市井纵横,人烟稠密。喧闹清幽相共,物我动静咸谐,洵为休闲娱乐之佳处。园因地形而置景,依水势以谋篇:亭榭临风,小桥浮水,山石叠秀,草木华滋,备擅中国园林之胜,具显数百年间模山范水之功。原有景观之奎星楼、小瀛洲亭虽成陈迹,却别饶追忆寻踪之情。信步洲头,倚栏池畔,尤令人抚今思古,浮想联翩……。今全面整修,清荒除秽,理水叠山。既疏曲径以通幽,复筑方亭而寄畅。池栽莲藕,绿叶田田;岛种碧桃,红花灼灼。生香古色,焕彩新颜。而奎星楼之拟在原址重建,指日可期。高阁巍峨,万千气象,将更彰显秀美山川,风流人物。
“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情。盛世昌隆,春光骀荡。民康物阜,社会和谐。邑人晨练夕操,强身健体;徜徉汀渚,探胜寻芳;游目骋怀,舒心怡性;乐山乐水,不亦宜乎!”
2016年改造
近年来,因人流量大、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公园内绿化破坏、设施损毁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休闲娱乐。为了彻底整治环碧公园环境,恢复公园功能,县委、县政府将环碧公园改造提升列入了2016年大建设项目。
2017年1月1日,环碧公园经改造完毕,重新开园。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现如今看到的环碧公园内园路畅通、景点优美、水质干净、绿树成荫。在公园的西侧新建了瀛洲亭、文曲桥,在公园东侧新建了瑜乔廊和公厕,对公园400多米健身步道进行了优化,重新布局了公园的东西出入口,维修翻新了通幽桥、望奎桥、文德桥、连心坊、茗香亭等,增加了7个自然景观、置石驳岸1600方,新建亲水平台3个。对原有的乔、灌、草等4000多平方米绿化进行优化提升,从层次、色彩、功能等方面充分搭配,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2007年改造
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给城区居民提供良好的体闲和健身场地,根据庐城总体规划,县政府决定对环碧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
按照改造规划,建成后的街心花园和环碧公园之间建有入口景墙,景墙浮雕采用“环碧公园”字体和“庐江古八景”图案,上面配有该县西汉古墓出土的“玉龙”图样;在靠庐江宾馆一侧的湖中央建设喷泉1个,喷泉四周配有水下灯;在公园的中心建设成小广场,广场地面采用花岗岩和广场砖铺装,四周配有石凳;在中心广场的东侧建特色方亭1座,供游人休憩;位于烈士塔以西,建成健身活动区和休闲区。此外,沿河配植垂直绿化屏障,沿湖配置垂柳,增加雪松及香樟等大树木,在现有2座小岛上种植桂花和梅花,做到四季有花;从街心花园至烈士塔建3米宽透水砖地面。
经改造,2007年10月1日,环碧公园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