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大屠杀

更新时间:2023-07-14 01:37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经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

作者介绍

齐格蒙·鲍曼,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主要创造者,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曾在伯克利、耶鲁、堪培拉等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78)、《阶级记忆》(1982)、《立法者与阐释者》(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及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编辑推荐

《现代性与大屠杀》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

目录

前言

一导论:大屠杀之后的社会学

作为现代性之验证的大屠杀

文明化进程的涵义

道德冷漠的社会生产

道德盲视的社会生产

文明化进程道德后果

二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1)

疏远犹太人的一些独特之处

从基督教世界到现代性中犹太人的不地调

骑跨在屏障之上

三棱镜群体

协调性的现代层面

无民族的民族

种族主义的现代性

三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2)

从异类恐惧症到种族主义

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的种族主义

从排斥到灭绝

展望

四大屠杀的独特性和常态性

问题

非同寻常的种族灭绝

现代种族灭绝的特性

劳动的等级和功能划分的影响

官僚体系之对象的非人化

官僚体系在大屠杀中的角色

现代防卫的破产

结论

五诱使受害者合作

“封锁”受害者

“拯救你所能拯救者”游戏

为集体毁灭服务的个人理性

自我保全的理性

结论

六服从之伦理(读米格拉姆)

具有社会距离功能的非人性

个人自身行动背后的同谋

技术的道德化

自由漂浮的责任

权力的多元主义和良知的权力

罪恶的社会性质

七一种道德的社会学理论初探

作为道德工厂的社会

大屠杀的挑战

道德的前社会来源

社会接近与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的社会压制

距离的社会生产

结束语

八事后的思考:理性与羞耻

附录道德的社会操纵:行动者的道德化,行动的善恶中性化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