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诵读艺术

更新时间:2024-07-29 11:02

“现代诵读艺术”简称为“诵读”,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样式和理论体系。由项建新建立并倡导。

概念解读

诵读

“现代诵读艺术”简称为“诵读”,作为有声语言艺术样式和理论体系,具有现代性、包容性、科学性。它可以展示所有文本类型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需求,坚持以文为本、走心至上,把文本用声音的方式有技巧、艺术、走心地表达出来,重在还原作品的意境。“诵读”既可高声诵读,亦可中等音量诵读,也可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因此,现代诵读艺术包括朗诵艺术,既可在舞台上诵读,也可以在生活场景中诵读。“现代诵读艺术”要加强对作者、作品的关切、研究:在服务于文本的基础上再展开有声语言艺术的二度创作,要把基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原理沿用于诵读艺术的创作,坚持“真实、真诚、真情、真声”的四真原则,摒弃“虚情假意、拿腔拿调、动作随意、脱离生活”的浮躁之风,以“适合文本需要、符合生活原理、坚持科学发声、致力打动人心”的有声语言样式来真正推动和丰富“现代诵读艺术”。

诵体诗

何谓“诵体诗”,就是适合诵读的诗歌。“诵体诗”要求以彰显文字内在的韵律感来体现诵体诗的音乐美,不会为了追求适合诵读而降低了对诗歌艺术的要求。因此,只要不存在文字晦涩,只要诗歌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就是诵体诗。“诵体诗”的写作要摒弃语言晦涩的倾向;要防止抒情散文化、格言化等倾向;要防止片面的追求押韵等歌词化倾向;要防止片面使用排比、追求呼应。

朗读

朗读”是大声地读出来。其功能是有助于朗读者更好地记忆文本;有助于老师、家长等受众对学生有无在开展学习进行判断。非有声语言艺术范畴。

朗诵

朗诵”是大声的诵读。按目前权威工具书的词条解释,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它属于有声语言艺术的范畴,是一门小众的艺术,是影视表演、播音主持专业中的课程,用来有效、生动地提升基本功的训练方式。“朗诵”只适合一部分需要大声诵读的文学作品,如表达自豪感、热爱、赞颂、激愤等较为激烈、有力量感的文学作品,该主题之外的、不需要大声表达的文本作品则不适合用朗诵的方式来表现。

目前许多对“朗诵”概念的解读,其实指向的是“舞台朗诵艺术”。可以简单地说,“现代诵读艺术”包含朗诵艺术以及其他类型的诵读艺术样式,凡是有声语言艺术均须根据文本来配置情感和声音,务必把握好本与末之间的关系,以内容以文本为根为本,表情、动作等锦上添花型元素为辅为末。“朗诵”应当包含舞台朗诵艺术和其他朗诵艺术类型,而不应仅仅将“朗诵”与“舞台朗诵艺术”划为等号。

艺术特征

“诵读”之“易”,即指诵读的入门门槛很低,凡识字者,甚至会说话者即能诵读,勿论知识渊博程度,也勿论何种口音,只要走心,即可动人成诵。通常人会认为诵读须普通话标准为先决条件。但众所周知,1910年左右才有国语,1956年方有普通话,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并不是都在普通话的语境下创作出来的,很多古代诗文甚至用普通话根本读不出古体诗词应有的平仄等基本规律。因此,普通话标准与否不应成为诵读的先决条件。说“诵读之易”也就很容易理解。

“诵读”之“难”,是指诵读艺术的顶峰只有更高没有最高,诵读艺术亦符合艺无止境之原理。诵读确实可以理解为是有声语言艺术中最容易的门类,但也不忽视诵读也是有声语言艺术中最难掌握的门类,大家通常会认同唱歌比诵读难,唱戏比唱歌难,而更多的戏剧大师都认可唱戏中的“念白”是戏剧中的难中之难,而“念白”就属于诵读艺术的范畴。“诵读之难”可见一斑。

名家观点

王蒙

2013年11月3日,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在接受新华社《现代快报》采访时说:“我最难过的是,我被邀请去参加小学的开学典礼,那是我70多年前上过小学的地方。结果,这开学典礼上,遇到学生代表讲话,每人都是拿着一张纸,照着念稿,连念稿的腔调都是一样的,都是朗诵腔。我最怕的是朗诵腔,听得我一身鸡皮疙瘩。”

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第一卷中就举了一个典型的“朗诵腔”的例子,讽刺那些不顾及实际内容缺乏情感依据的“朗诵”——为空洞的喊叫:“八月二十六日,在波罗金诺会战这一天,安娜•帕夫洛夫娜举行了一个晚会,晚会上的精彩之处是要宣读至圣者的一封信,这封信是他派人向皇上献出上帝虔诚的仆人谢尔吉的画像时写的。这封信被奉为教会爱国辞令的典范。预定由瓦西里公爵亲自来宣读,他是以朗诵技巧著称的。(他曾为皇后朗诵。)所谓朗诵的艺术就是要大声的吟哦,时而像绝望的嚎叫,时而像温柔的絮语;完全不管文学的含义,所以嚎叫落在哪些字上,絮语落在哪些字上,这纯粹是偶然的。”

乔榛

著名有声语言艺术家乔榛最近也尖锐地指出:“要抛弃‘朗诵’概念。诵读关键在于要对作者、作品的内涵有深入体会,理解透了,让自己有一种冲动去宣泄、表现角色,情感要像水一样流淌出来,流淌到观众心中,一起感动,一起反思。这才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朗诵’的关键不在于技巧,不在于自我表现,应当去掉杂念,要把自己对人的理解、对爱的理解从心里流淌出来。换言之,要‘抛弃’朗诵。”

瞿弦和

诵读艺术家瞿弦和说,“为你诵读”培养了老中青三代许多的“诵读艺术家”,希望所有参加展演的诵读爱好者们,特别是广大青年,通过“现代诵读艺术”抒发理想、陶冶情操。

李晓东

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表示,“为你诵读”等平台十年来的探索,打破了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努力创造出了新的文学场景,使文学工作更加有效、更具社会价值,更符合广大作家和读者期待,更符合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同时,强化了互联网思维,抓住了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拓展了数字化时代文学创作传播的新方法新路径。“为你诵读杯”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的诗文走近大众,助推书香中国建设。

向阳

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向阳表示,随着文化技术迭代,全民阅读的综合媒介也迎来技术革命的高光时刻。传统阅读方式也进入多媒体和融媒体的语境。诵读既是对文本的思想重构与解读,更是诗教与文教的能力培植。全民诵读与全民阅读将成为当代文化、当代文学、当代教育不可拆分的双轮驱动。作为中国文联主管的《中国文艺家》杂志,将对“现代诵读艺术”的发展持续保持关注,对“诵读艺术家”群体的艺术探索精神表示认可。

吉狄马加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为你诵读”平台已持续运营十年,一直运用诵读的方式推广诗歌进入人民的生活,不断地使诗歌进入公众的阅读视野。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包括现代诗歌,都通过“为你诵读”平台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你诵读杯”展演活动的持续举办,必将为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沈建国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表示,“为你诵读”平台紧密结合了新时代条件,努力推进了全民诵读工程,积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会正能量引导等方面,形成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全民阅读”作出了贡献。

胡德平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说,“诵读”作为一种有声阅读方式,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你诵读”平台以及所举办的活动,是对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响应。

文化使命

寓教于乐

配乐诵读是典型的寓教于乐。很多人都停留在课堂上以学习为目的枯燥朗读的认知上,朗读也许很枯燥,但是配上音乐伴奏的诵读却很好玩,“为你诵读”平台开创的用手机K歌模式玩配乐诵读,让学生甚至成年人都能在通过配乐诵读这样好玩的方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快乐学习,对诵读从排斥到自愿、自觉、热爱,很多学生、诵友都已经把诵读当成了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语文教材的改革,不断加强了中国古代诗词、现当代作品的比重,同时也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地位,教育部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掌握朗诵艺术水平,学生要掌握朗读艺术水平,这就意味着诵读不仅是素质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了。“为你诵读”平台所倡导的手机K歌模式玩配乐诵读,既迎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新型生活方式

诵读是新型的生活方式。诵读素有“心灵广场舞”之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常常诵读,对加强诵读者的身心健康,清理社会环境负能量,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等都大有益处。诵读活动就是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一种具体的生动的体现。

引领健康互联网

诵读是引领健康互联网的主力军。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内容的监管和引导始终是高难挑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活动更加凸显良莠不齐,“为你诵读”平台为代表的正能量平台,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方式越来越娱乐化、生动化,成为了与互联网上的不良内容、玩物丧志的网络游戏等行为展开了时间、精力的争夺大战,把学生、网民的更多时间和精力吸引到健康的互联网生活方式上来。

主动承担时代使命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目前国家已经明确地将“全民阅读”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将“全民阅读”列入国家立法计划。诵读活动的不断普及,就是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响应。

“现代诵读艺术”,在当今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能让更多人的内心得到慰藉,作为一种轻型的高雅休闲方式,“现代诵读艺术”焕发出了时代的使命,“现代诵读艺术”可以有效地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同时对“全民阅读”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