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10:25

珊(读作:shān)是一个现代汉语一级字(常用字),该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里的小篆。,字义为动物名用字,指珊瑚

文字源流

形声字,从玉,册声。珊瑚,由许多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形状像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和黑色的。可供赏玩,也可作装饰品。《说文》:“珊,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玫瑰碧琳,珊瑚丛生。”张守节正义:“珊瑚生水底石边,大者树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有叶。”“珊珊”,象声词,形容玉、铃、钟、雨等发出的声音。《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穀以徐步兮, 拂墀声之珊珊。”李周翰注:“珊珊,玉声也。”唐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碧笼烟幕幕,珠洒雨珊珊。”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蘇干切《集韵》《韵会》相干切《正韵》师奸切,𠀤音𦙱。《说文》珊瑚,生於海,或生於山。《徐曰》珊瑚,石也。或靑或红,高一二尺,裹以缯帛,烧之不热,盖生海岛之根,亦可刻琢为器,为树者乃交柯可爱。《本草》珊瑚树红油色者,细纵文,如铅丹色者,无纵文。入药,红油色者良。生海中磐石上,白如菌,一岁变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今广州亦有之,明润如红玉,中有孔,亦有无孔者,枝柯多者为上。李时珍曰: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则曲而坚,变红色。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亦良。《前汉·司马相如传》珊瑚丛生。《注》珊瑚生水底石边,大者树高三尺馀,枝格交错无有华。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媻珊勃窣上金堤。《注》索隐曰:媻珊,匍匐上下也。

又《韵会》珊珊,佩声。《杜甫诗》自是秦楼厌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又《魏文帝·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又《韵会》阑珊,雕散貌。《李後主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又《集韵》桑葛切,音𨃛。珊瑚之珊亦读入声。

又《韵补》叶相然切,音仙。《宋玉·神女赋》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斜玉旁『 ⺩』于手写体中首笔作斜横,以及末笔不作一横,而作一提,另外『册』字的第5画和第7画均写作一撇,不可写作一竖。第七画的一撇稍微第五画的长点。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