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46

珠,汉字一级字,形声字,读作:zhū。属于左右结构汉字。始见与战国文字,从“玉”,“朱”声。本义是指蚌壳体内所生的珍珠。引申之亦可指似珠的宝石。引申之又可指珠状的物品。如露珠、眼珠、汗珠等。

字源演变

珠,形声字始见与战国文字。由“玉”、“朱”二字组成。从玉,示珠玉同珍。从朱,声符,注明音读。图一篆文承自战国文字,图二隶书、图三楷书承自篆文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本义是指蚌壳体内所生的珍珠。《说文》:“珠,蚌之阴精也。”引申之亦可指似珠的宝石。《正字通玉部》:“珠。历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青珠,左思云‘青珠黄环’;西国琅玎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引申之又可指珠状的物品。如露珠、眼珠.汗珠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蚌之阴精。从玉朱声。《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

说文解字注

蜯中阴精也。

蜯、或蚌字。中各本作之。今依初学记。大戴礼曰。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

从王。朱声。

章俱切。古音在三部。

春秋国语曰。珠足以御火灾是也。

足字依玉篇补。御各本作御。今正。楚语。左史倚相曰。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书注。珠水精。故以御火灾。

康熙字典

《唐韵》章俱切。《集韵》锺输切。《正韵》专于切。𠀤音朱。《说文》: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乘,大者径寸,或出于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于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鳖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还·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旁小平似覆釜者,名蛋珠。蛋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见《继博物志》。《书·禹贡》:淮夷𧓍珠暨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

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𩶯𩶆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历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黄环。西国琅玕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

《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旁出真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傅》: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

又连珠,文家篇名。《傅𤣥序》:连珠,兴终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终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

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偷,东行盗珠。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方言集汇

◎ 赣语:dhwu1 dhwɛ1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 粤语:zyu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