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13:49
1989年,珠海大桥工程立项。
1990年,珠海市政府批准兴建珠海大桥。
1991年10月,珠海大桥开工。
1993年10月1日,珠海大桥单边建成通车。当年造价为人民币4.2亿元;同年11月28日,珠海大桥双向建成通车。
2012年6月,珠海大桥首次进行结构性维修,施工期间将采取单幅全封闭、另一幅由原来单向三车道调整为双向四车道通行的交通管制措施;8月11日,为对珠海大桥进行维修加固,珠海大桥南半幅封闭,北半幅双向四车道通车;11月7日,为确保航展期间交通顺畅,珠海大桥临时性恢复全面通车;11月25日,受继续加固施工影响,珠海大桥北半幅封闭,南半幅双向四车道通车。
2015年5月16日至17日,珠海大桥维修。
2017年11月8日,珠海大桥实施半幅封闭。
珠海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西南约10千米,处于西江入海口的河口——滨海相堆积平原,两岸地势平坦,左岸(珠海)靠近桥位下游有一海拔200米左右的挂定角山,右岸(斗门)为鹤洲围垦区,宽约3毫米。区内水渠纵横。离桥位上游约1千米即为中山市界。
珠海大桥由主航道桥、副航道桥、两岸引桥及中间引桥等几部分组成,主通航孔偏于珠海岸一侧。
珠海大桥位于西江出海口,江心洲发育,主桥通航净空高,且有主副通航孔之分,坷道两岸地形平坦,因此两岸引桥及中间引桥均较长。为了降低造价,设计者本着主桥先进,引桥经济的原则,经过多方案的比选,主航道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理由是主跨跨径不大跨数不多,桥墩有一定高度,采用双薄壁墩显示了桥梁轻型美观,省去价格昂贵的大吨位支座,同时施工方便,不需进行恢复的体系转换,可加快工期。
珠海大桥主航道桥上部构造为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横向为二个分离的单室箱梁,每箱按三车道设计。两岸引桥的T梁架设用落地门架。
珠海大桥全长3125米,引桥总长为2485米,跨31米,设计双向6车道行车,行车道宽2×12.5米,人行道两侧各2米,中央分隔带2米,总宽31米;主航道桥上部采用“70米+2米×125米+70米”跨径布置,箱梁顶面宽14.3米,底宽7米支点梁高6.8米为跨径的1/18.38,跨中梁高2.5米为跨径的1/50,底缘曲线为1.8次方抛物线,副航道桥采用“45米+2米×80米+45米”的连续梁,边中跨之比为0.56。为缩短桥长,珠海大桥珠海岸引桥采用了3.5%的纵坡。
截至2019年4月,珠海大桥不实施收费制度。
珠海大桥地处沿海地区,暴风雨天气下会临时关闭,禁止车辆通行。
2019年1月20日零点起,珠海大桥上的交通监控正式启用,对违法行驶的司机进行实时抓拍、处罚。
珠海大桥桥址区既有北西向的西江断裂,又有北东东向的白藤山——挂定角断裂,与桥轴线呈小角度(<10°)相交。且桥轴线处于北东东向断裂的上盘,为确保大桥的安全,经专家评审,桥位下移了200米。施工钻探表明,桥位移动后,除西江断裂不可避免外,未发现其它复杂的地质构造。此桥位紧靠挂定角山,覆盖层浅,桩基入土长度短,增加的挖方工程量用以解决桥头路基的填土,接线增设的弯道使引桥处于曲线之内,增加了桥梁的线型美。
珠海大桥中间引桥因受主、副航道桥施工工期的控制,架桥机无法在桥上通过,而两航道间的水深较浅,在落潮期间的水深仅2米左右,无法用浮吊直接吊装,本桥采用浮吊和架桥机相结合的方法,先用浮吊安装靠近主航道桥附近的三孔.T梁,然后在架好的T梁上拼装架桥机,以后的T梁即用架桥机架设。为了加快进度,T梁间的现浇接缝先不施工,仅将T梁的横隔板用钢板焊连,待下梁架设完后再集中浇筑接缝混凝土。
珠海大桥对开发西区,发展珠海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