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达人

更新时间:2024-06-11 17:08

班达人(Banda),中部非洲跨界民族。生活在中非共和国

区域介绍

主要聚居中非共和国,约162万人(2002)。环分布在刚果(金)北部(82万)、苏丹东南部(1.5万)和刚果(布)北部边境地区(1万)。属苏丹尼格罗人种。分林达人、莫诺人、雅克拉人、比里人、本戈人等支系。讲桑戈语的班达方言,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一刚果语族东阿达马瓦语支。多保持传统宗教,崇拜自然力和祖灵,部分人信天主教。原居达尔富尔地区,19世纪上半叶南迁至科托河、格里宾吉河和法法河上游地区,与格巴雅人血缘相近。行一夫多妻制,多为姐妹共夫。按父系组织社会。主要从事农业,种植高粱、玉米、木薯和芋头,大量生产棉花和花生,兼事少量畜牧或渔业。

部落形成

18世纪形成部落联盟。19世纪上半期在迁徙过程中分成许多小的族群。19世纪后半期遭西方殖民国家侵略。19世纪末,班达人地区被英国、法国、比利时殖民者瓜分和统治。经过长期斗争,中非共和国的班达人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于1960年获得独立,其他班达人已于1956年同所在国各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有部分居住在刚果(金夏沙)、喀麦隆,乃至於苏丹。班达人的语言是尼日-刚果语系中阿达马瓦-东部(Adamawa-Eastern)诸语的一种,和邻近的巴亚人(Baya)与恩格班迪人(Ngbandi)的语言相似。班达人是中非共和国最大一支独立族群,20世纪末,人数约为130万。

部落头目统治

班达人采用父系继承制度,居住在家舍分散的小村落中,由该地的部落头目统治。乡村地区的班达人种植玉米、木薯、花生、甘薯、烟草。男子狩猎、捕鱼,妇女则采拾野生食物或下田耕作。班达人工匠雕作木制祭器或实用器物,但以刻成动物形状的梆子 (slit drum,有缝木鼓)最为著名。

班达人与欧洲人最初接触时尚无国家可言,只有在发生战事时才选出作战酋长。班达人采用年龄级制,并行成年礼(semali),以维系战时所需之团结。根据传统,结婚需要聘礼,通常为铁制器具。虽仍存一夫多妻制,但已随货币经济的兴起而渐趋没落。

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班达群岛。为印尼马来人的一支。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是爪哇人、望加锡人和邻近岛民的混血后裔。其祖先大多系殖民统治时期受荷兰人迫害而逃亡本岛,或被荷兰人作为奴隶运来的。讲马来语马鲁古方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多信仰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以捕鱼为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