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雕塑

更新时间:2023-07-29 09:10

琉璃雕塑是建筑雕塑之一。琉璃为以铅硝为助熔剂烧成带色釉的陶器,常用作砖瓦。

简介

起源

关于“琉璃”两字,释义较多。《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琉璃意指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胡仲弓《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阙。”琉璃意喻晴空。纳兰性德《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桑乾河 。”琉璃意喻雪。

公元五世纪,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宫殿已使用,其后北齐仍用。唐代后,用绿色剪边琉璃,山西太原晋祠重建北宋崇宁二年(1103)之圣母殿时所用琉璃,大部分为明嘉靖间所制。朔县崇福寺金皇统三年(1143)所建的弥陀殿,其上之彩色琉璃吻兽、武士等,形象威武生动,色釉浑厚明莹。平遥东泉镇百福寺山门脊上有元代琉璃宝顶。其形制以立牌为中心,内塑一合掌童子,牌上用两个盘旋式绿釉狮了,驮着莲座宝瓶,牌左右是两个东西向的吞脊吻,粗缸胎,黄、绿、白、黑釉,釉汁较厚,是目前纪年琉璃中之重要作品。芮城永乐宫四个殿顶的彩灿琉璃雕塑是具有高超艺术水平、保存较为完整的艺术品。明、清宫殿以黄色琉

璃为尊贵雕塑装饰的规模超过以往,寺庙的遗存实物也丰富。如太原的晋祠、平遥的武庙、城隍庙、介休后土庙、城隍庙、五岳庙、赵城广胜寺、解县关帝庙、阳城寿圣庙、晋城海会寺等。此外,还有琉璃宝塔、楼阁、牌坊、照壁、香亭、神龛等。清代琉璃雕塑自康熙以来逐渐恢复发展,如临汾寺云寺之琉璃塔,方形六级,每级四壁间均嵌以三彩琉璃佛像及花纹等。介体后土庙是一座五六进院浇的建筑群,均以华美的琉璃雕塑作装饰。至咸丰、同治间,渐趋衰落。

艺术价值

现在常提到之琉璃,又称流离、琉璃、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和佛家七宝之首(琉璃、金、银、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琉璃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汉代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和后来主要用在建筑上的琉璃以及陈设性的珐花器等都属于同一系统,只是由于用途和出现的时间不同,故有不同的名称。山西地区在汉代已经出现低温铅釉陶,北朝时期继续盛行,但在使用范围上已突破了日用器皿和随葬品的范畴,开始运用在建筑屋顶装饰上。北齐(550-577)魏明所著《魏书·西域国》记载:“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不复珍之。”这是琉璃用于建筑物上最早的记载,也表明这一陶瓷品种有了更广的使用范围和更大的实用价值。

铸造法工艺

古法琉璃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越过的范蠡(LI)铸剑时所发现,被越王命名为“蠡”。气候“范蠡”遍访能工巧匠,讲“蠡”打造称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同年因为战事,西施前往吴国和亲,西施不得不舍情取义,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泪水在其中流动,被后人称之为“流蠡”(琉璃谐音)。

春秋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为琉璃烧制工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当时的鼓风炉的温度已可达1200度,而古琉璃的烧制温度约为1050度。与脱蜡法铸造的琉璃不同,传统的古法琉璃是将硅酸盐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成各种规格的料棍,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待软化后迅速捏塑,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和琉璃比较,古法琉璃没有底胎,制作全靠人的经验和手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也被称为“火中的雕塑”。而纯手工的制作工艺也使其制作出的作品具有独一性,凸显其珍贵性。

艺术收藏

古法琉璃及脱蜡琉璃各自拥有独特的美,因其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耗时要10到20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为关键的是,琉璃制品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同时琉璃是一种文化产品,而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中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艺术品。因此琉璃艺术品在未来的收藏领域将具有更多的话语权。虽然琉璃与玉器、翡翠、瓷器等成熟的收藏品类相比,因属“小项”而不如上述三者受关注,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其形成了价格洼地,具有很好的收藏投资潜力。但业内专家也提醒藏家,目前中国的古琉璃收藏有价无市,因此收藏爱好者不要盲目跟风,应理性谨慎入市。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古琉璃也和其他古玩一样充斥着赝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