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寒食

更新时间:2023-08-30 21:01

《琐窗寒·寒食》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周邦彦的词作。此词描写作者年老远游思念家乡的凄凉感受。上片由今日而转入未来,再由未来转入昔日;下片重在写迟暮之年的作者对远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全词在忽此忽彼的时空转换中,吞吐复杂心绪;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诗句而无雕琢之痕。

作品原文

琐窗寒·寒食⑴

暗柳啼鸦⑵,单衣伫立⑶,小帘朱户⑷。桐花半亩⑸,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⑹、夜阑未休⑺,故人剪烛西窗语⑻。似楚江暝宿⑼,风灯零乱⑽,少年羁旅⑾。

迟暮⑿。嬉游处⒀。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⒁。旗亭唤酒⒂,付与高阳俦侣⒃。想东园、桃李自春⒄,小唇秀靥今在否⒅?到归时、定有残英⒆,待客携尊俎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琐窗寒:词牌名。周邦彦创调,因词有“静锁一庭愁雨”“故人剪烛西窗语”句,故取以为词调名。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⑵暗柳:言柳色已深。啼鸦:乌鸦啼叫。

⑶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立。

⑷朱户:泛指朱红色大门。

⑸桐花:桐树盛开的花,开于清明之时,花白色。

⑹空阶:空荡的阶台。

⑺夜阑(lán):夜残;夜将尽时。

⑻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

⑼楚江:指流经湖北宜昌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暝(míng):日落,天黑。

⑽风打零乱:此形容人生短暂,老年人如风前之烛。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⑾羁(jī)旅:身在他乡。

⑿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

⒀嬉(xī)游:游乐;游玩。

⒁“正店舍无烟”二句:据传,冬至节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禁城,全城皆禁火。百五,指寒食节。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⒂旗亭:市楼。古建于市中,上立旗帜,为观察指挥市集之所。此处代指酒店。

⒃高阳俦(chóu)侣:高阳酒徒的朋友。《史记》:郦食其以儒冠见沛公刘邦,刘邦以其为儒生,不见,食其按剑大呼:“我非儒生,乃高阳酒徒也!”因见之。后因称饮酒狂放不羁者为高阳酒徒。高阳,地名,属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俦侣,即伴侣。

⒄自春:花朵照常开放。

⒅小唇秀靥(yè):此处借花指人。李贺诗:“浓眉笼小唇”,又“晚奁妆秀靥”,写女子美貌。靥:脸上的酒窝。

⒆残英:残存未落的花。

⒇尊俎(zǔ):古代盛酒和肉的器皿。此处指酒席。尊,同“樽”。

白话译文

柳荫深处传来了鸦啼阵阵。我身着单衣,倚靠在垂着帘子的红色窗门。啊!庭院是那样寂静,锁满了让人忧愁的雨声。这冷密的雨点,洒向空荡荡的石阶,深夜还落个不停。如此雨景,宛如我少年时作客荆州,夜宿楚江,一边看那江中灯火在风雨中闪烁不定,一边和故人畅抒友情。

如今我已是暮年的人。且不说京城胜游处正逢寒食节,一律把烟火禁;即使像“旗亭唤酒”的事儿,还是让那些高阳酒徒去逞豪兴。我只怀念家乡东园中的桃李花,虚度了美丽的青春。那个有樱唇一点和小小酒窝的美人儿,是否还在将我等?我多么盼望归家时,枝头上还有残留的花朵,等待我这个久久作客他乡的人,将美酒佳肴向我铺除。

创作背景

罗忼烈《周清真词时地考略》,这首词是周邦彦第三次居汴梁时,即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或七年(1117年)所作,时在春末夏初。此时作者已经年逾花甲。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词是叙写羁客思归的名作,全词围绕着一缕思乡忆人的幽思而展开,把作者浓郁的情感寄托在娓娓的叙写中。上片由今日而转入未来,再由未来转入昔日;下片重在写迟暮之年的词人对远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和虚实结合法,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开首三句即点明时间和词人彼时所处环境。薄暮时分,柳色渐渐昏暗,乌鸦盘旋聒噪,词人正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首三句虽为叙写眼前景况,但仍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薄暮时分,天气渐暗,群鸦乱啼,单身一人置身其间,词人的愁思、烦乱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与“啼鸦”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亩,静销一庭愁雨”,这两句词人继续叙写他伫立帘后所见之景,同时景中含情,词人的愁绪已经跃然纸上。这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所描写的意境相似。黄昏时节,再加上绵绵不绝的春雨,这种意境描写虽非清真所首创,却是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绪时最常用的典型环境。这里词人用一“锁”字使得本为抽象无形的情绪形象化,从而突出了词人此时愁闷难堪的心境。“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这三句是说那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使得词人心绪更加烦乱愁闷,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思绪联翩,想到何时才能与故人相会。这里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词作至此,愁绪的内含已渐渐明朗、具体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这一层词人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转而幻想从前,在变幻境界中感叹风灯零乱,少年羁旅,颇有不胜今昔之感。关于“楚江”,李白诗有“天门中断楚江开”,杜甫诗有“楚江巫峡半云雨。”“风灯零乱”,苏轼诗有“过眼百世如风灯”,杜甫诗有“风前春灯乱,江鸿夜雨悬”,所绘即此情景。

下片写节日思乡之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词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羁旅,转入叙写迟暮情景,以前之虚幻,转入眼前之说实;前之遥远回荡,此则转入本题。章法大开大合。因寒食禁烟,故曰“无烟”。“禁城百五”,也是寒食节。《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寒食禁烟不禁酒,故可去酒楼饮酒。李白诗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这句的意思是说,寒食节中,旗亭饮酒取乐之事,还是让高阳酒徒们去吧。这里用的是侧笔,实际上是叙说自己为愁思所缠绕,没精打采,对玩乐毫无兴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对羁旅之愁与思家之情化成了具体的内容,那“东园”此时又是一番桃李争春,明媚春光,而那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姑娘,如今是否还在?词人描述得越具体,越真切,说明其思念之情越铭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词人的关切之情更显真切。歇拍三句:“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词人归心似箭,未踏归途,心早已设想好归家时的情景。到那时,春意犹在,尚有残花挂在枝头,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词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游子身分。

此词感情复杂微妙,有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年华流逝的痛惜,有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友的怀想还有对情人的眷恋,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名家点评

明代李攀龙:上描旅思最无聊,下描酒兴最无聊。又云:寒窗独坐,对此禁烟时光,呼卢浮白,宁多逊高阳生哉!(《草堂诗余隽》)

清代周济:(“似楚江暝宿”三句)奇横。(《宋四家词选》)

清代陈廷焯:起三语精工,若他人写来,秀丽或过之,骨韵终逊。“少年羁旅”四字凄惨。一味直来直往,自非他手所能到。(《云韶集》)

清代黄苏:前阕写宦况凄清。次阕起处,点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怀,风情旖旎可想。(《蓼园词评》)

清代陈洵:由户而庭,由昏而夜,一步一境,趋归“故人剪烛”一句。“楚江暝宿,少年羁旅”,又换一境,一“似”字极幻。“迟暮”钩转,浑化无迹,以下设景、设情,层层脱换,皆收入“西窗语”三字中。美成藏此金针,不轻与人。(《海绡说词》)

近代俞平伯:“想东园”以下直贯结尾,一气呵成,自为清真之惯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谓春光晼晚,尚有残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靥则何如耶?著一“否”字,又着一“定”字,在有意无意间。“定”字有“或”“应”的意思,却较重,亦半虚半实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