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22:17
琴溪是长江支流青戈江的支流。位于县境东部。原头为汀、漕二溪,在琴高山合流后称琴溪,流向西北,经赤滩注入青弋江,全长42.5公里。总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含汀溪、漕溪)。
汀溪,位于县境东北部,源出唐山坑,西北流经宁国县板桥,大河口折回,经汀溪、爱民、蔡村、琴溪诸乡,于琴溪桥与漕溪汇流为琴溪河。汀溪河37公里。
漕溪,位于县境东南部,源出苏红乡羊皮坑,向北流经苏红、漕溪、古坝、潘村、琴溪等乡与汀溪水汇入琴溪河,全长约25公里。
爱民河,别名张北坑河。位县境东部爱民乡境内。源出杨尖岭、金牌岭、檀皮涝等。在宋村入汀溪,全长约14公里。
小康河,位于县境东北部蔡村乡境内。源出洋桃岭北麓,向西流至蔡村坝入汀溪,全长约12公里。
感坑河,位于县境东南部苏红乡境内。源出小桃岭坑,向北流在前塌村汇漕溪,全长约5公里。
【注音】:qín xī
【释义】:1.水名。在安徽省泾县东北,传说琴高于溪中投药滓化为鱼而著名。
琴溪盛产的琴鱼,“龙鳍果腹,长不盈寸”别具鲜味,古为“贡品”。至今本地人于盛产季节仍按传统技法精制上市。此鱼长寸许,龙首鹭目,口出龙须。置数尾琴鱼干放入玻璃杯中,随着沸水冲泡,杯中升起一团绿雾,待绿雾过后,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可死而复生,个个摇尾游弋,争相戏水,情趣无穷。一饮满口幽香,清泉润喉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琴溪不远处有一条河,河边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户人家,因父母早亡只有兄弟二人相依为命。这年哥哥十八,弟弟十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家里就是上年接不到下年,不巧这年天又大旱,眼瞅着又是夏末秋收,可是田里的水稻早已干枯,那田里裂开足有一尺多深,别说收割了稻谷,就是稻草也没有了。哥哥看看家里仅剩的一点稻谷,想想弟弟还小,不如自己出去谋生,这样家里的粮食弟弟还能吃些日子。于是这天晚上哥哥对弟弟说了自己的打算,弟弟哭着不答应,但哥哥心意已决,弟弟只好勉强答应,不过弟弟要哥哥早些回来。 第二天一早哥哥就和弟弟告别上路了。
没想到这里大旱三年,哥哥走后弟弟天天盼着哥哥回来,可是第二年哥哥没回来,第三年还是没回来。第三年村上的人差不多都出去逃荒了,弟弟只好也和别人走了。
很多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一位僧人骑一匹白马朝村庄走来,只见他身穿青灰长袍,头戴一顶青帽,原来是哥哥回来了。不知道这么多年他在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回来时已是出家之人。他举首遥望却看不清家乡的模样,更看不见弟弟的踪影。原来因为村上人都出去逃荒,他的家乡已长满荆棘,看不见村庄的房屋了。哥哥想找个过路人打听一下,于是他下马站在路旁等人走过。
太阳渐渐西下,除了萧瑟的秋风没有一个人从这经过。哥哥忽然觉得有些饥饿,他从身上的袋子拿出几个枣子,吃完随手把枣核丢在路旁。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前方有一只饥饿的老虎,这老虎正看着他的白马馋涎欲滴。这老虎正准备向白马奔来,猛然看见白马右边一只大狮子正匍匐在那呢。原来这狮子也早已发现了白马,正准备上前饱餐一顿,抬头却看见自己正对面一只大象。这狮子虽凶猛,但它第一次看见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不敢贸然行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对峙。哥哥此时还蒙在鼓里,一阵风过,哥哥的帽子吹落在地,在拾起帽子的一刹那,他发现了这可怕的情形,哥哥一害怕,帽子又掉落在地。
就这样白马、老虎、狮子和大象一直对峙着,最后化为几座山,这就是现在泾县附近的白马山、狮子山以及象山。不信,你从芜湖到屯溪乘车从青弋江经过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座形似狮子的山正卧在青弋江对面。说起这狮子山,当地人都叫它狮子包,这座山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在一片平地突兀而起,这山全是岩石,形似一只前脚匍匐在地的猛狮,它正闭目养神呢!狮子山的对面就是象山,这象山形似体壮肚圆的大象,拖着一条长长的象尾正悠闲着呢!再往前行进就会看见一座山,这山也很奇怪,它也是单独成山,而不是和别的山连在一起,山脊从远处看过去恰似老虎的脊背,山前正是一条河流,虎头正对河滩,就像一只猛虎正在河边喝水。
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了,现在如果你去,很多老年人还会讲起这个美丽的传说。
琴溪昔有琴高庙、森翠楼、翠海山庄、接官亭等古建筑,历经兵灾仅存遗址。
琴鱼产于泾县琴溪河中,相传历史上的赵国隐士琴高,曾在这小溪河畔的狮子山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不知丹渣是吸了天地之灵气,还是纳了日月之精华,丹渣竟幻化成一条条小鱼。据说午夜子时,小鱼游动的潺潺溪水中不时溢出阵阵的琴声,悠扬悦耳,这可能是琴鱼在弹琴作乐吧。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 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
琴鱼栖生在泾县琴溪一带,形状十分奇特,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有解毒养生之效,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琴鱼虽是鱼类,却很少作为菜肴烹制,而是以饮茶精品著名。每年清明前后,琴溪桥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在琴溪滩头张捕。琴鱼捕获后,被放入盐开水中,并佐以茴香、茶叶、食糖,然后将鱼炝熟,再用炭火烘干,精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茶,作为杯中佳茗,招待上门客人。
阳春三月,琴鱼以动听的琴声迎来了越来越多山外人,如今的古镇琴溪游客如云,人们纷纷争相购买这种罕见的沏茶奇品——琴鱼,琴鱼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旅游商品。琴溪镇也因琴鱼而闻名遐迩,老百姓也因捕捞经营琴鱼创造经济效益,过上了好日子。
鱼茶即将鱼作“叶”沏成的茶。有人会问,把鱼来泡,那肯定是
鱼汤而不是茶汁。当然并不是什么鱼都可以泡茶,而是一种被称作“
琴鱼”的才能够经特制成为茶,所以鱼茶就是“琴鱼茶”。
在安徽泾县有一山溪冲击而成的深涧,叫琴溪。这溪涧独产一种
小鱼,当地人取名为琴鱼。琴鱼长不过寸,宽嘴,龙须,眼如菜籽,
细尾,鳞呈银色。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琴鱼》一首:大鱼人骑上天
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差别。
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中对琴鱼更是赞不绝口:溪鳞佳味自
可爱,何必重名备好奇。
可见琴鱼虽鲜为人知,却早有佳言传世。
琴鱼捕捞及制作成茶的工艺很特别。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捕鱼
人用特制的三角密网,从深涧中将琴鱼捕捞出来。趁着鲜活,马上放
入一种特制的沸水中,这水是放入了盐、糖、桂皮和茶叶等调味品、
香料熬制而成的汤汁。一俟鱼熟透马上再捞出来,放入篾匾上晾晒去
湿,再用木炭文火烘干,制成青黑色的鱼干,这鱼干便就是琴鱼茶的
茶叶了。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锡罐里,可长期保存不易变型、走
味,也更显得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鱼茶绝无腥腻味,这是制茶的香料汤汁把鱼的腥
腻味冲掉或压住了。鱼茶冲泡时,不久鱼干便“死而复生”般地头朝
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来,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所以,品
赏鱼茶是既过茶福又饱眼福。
由于琴鱼产量极为有限,所以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多。过去,
琴鱼作为一种“贡品”,只有皇帝和其左右的人能享用,于是,鱼茶
便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