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更新时间:2024-06-11 19:51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省辖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14'-19°25',东经109°31'-110°09'之间,总面积2704.66平方千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春旱夏雨秋末阴,八九十月有台风。截至2023年6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下辖7个镇、3个乡、1个林场。县人民政府驻营根镇。截至2023年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8.12万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秦朝,为象郡外徼。

两汉,属珠崖郡地。

三国时期,吴赤乌五年(242年),为朱卢县地,属朱崖郡。

晋代,太康元年(280年),为玳瑁县地,属合浦郡。

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属颜卢县地,隶属珠崖郡。

唐代,贞观元年(627年),为琼山县地,属岭南道;贞观五年(632年),改属琼州,部分境域属万安县(今万宁市);显庆五年(660年)置乐会县,境域析属乐会;咸通五年(864年),琼山西南黎峒置忠州,遂为州地;咸通十二年(871年),忠州废,仍循旧属。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阔里吉思率兵讨伐诸黎峒,割琼山南境置定安县,该县境域分属琼山、定安、乐会3县和万安军(明更名万宁县);天历二年(1329年),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原属定安境域改为州地。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南建州废,境属循旧。

清代至民国初,循明制。民国24年(1935年),白沙、保亭、乐安(后改为乐东)建县,境域改属琼山、定安、白沙、保亭4县,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3月,建琼中县,初属琼崖东区民主政府。

1949年3月,改属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

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同年6月,撤销该县建制,境地分别划入新民(今屯昌县)、万宁、保亭、白沙4县。

1952年5月,复置琼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10月,自治区更名自治州)。

1958年11月,撤州,属海南行政区公署。

1961年11月,复置自治州,琼中仍属州。

1987年9月,再次撤州,改属海南行政区;同年12月,该县更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1988年,隶属海南省。

2019年4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功退出贫困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代,该县境内设有1都,3图11峒,辖336村。

民国24年(1935年),该县县境分属琼山、定安、白沙、保亭4县,计4个区,21个乡,82个保,571个甲;民国37年(1948年)3月,辖2个区,12个乡,67个保,423甲,522村。

1953年,该县有3个区,22个乡,57个里,613个自然村。

1957年7月,该县有5个区,75个乡。

1958年3月,撤区拼乡,该县除保留会山区外,成立10个大乡和1个镇;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该县成立10个人民公社。

1982年10月,该县有人民公社15个,区级镇1个,生产大队113个,生产队759个,自然村605个。

1985年,该县有区(镇)15个,乡111个,自然村647个。

1990年,该县有13个乡镇,100个管理区(黎族92个,苗族7个,汉族1个),557个自然村(黎族村458个,苗族村36个,汉族村63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下辖7个镇、3个乡、1个林场。县人民政府驻营根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东连琼海市万宁市,西接白沙黎族自治县,南与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毗邻,北和屯昌县澄迈县儋州市交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14'-19°25',东经109°31'-110°09'之间,总面积2704.66平方千米。

地质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其地质历史进程中,曾经受过各种地质作用和多次强烈的构造变动,构成了现存的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迹象。岩浆岩占据了全县面积的60%以上,次为沉积质岩,第四系约占10%。地层发育不全,从老到新见有中、晚元古界蓟县系,古生代志留系,石炭系,中生代的白垩系和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分布。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出露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沉积变质岩次之。岩浆岩又以侵入岩为主要,仅在五指山顶附近有少量火山喷发岩。沉积变质岩有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两种岩石。境内有酸性、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喷出。出露于五指山峰及其东北部,面积50平方千米,岩性为流纹岩、流纹斑岩及安山岩等。属于白垩纪晚期喷发的产物,不整合盖在南流峒岩体之上。区域变质作用岩石主要为混合岩,分布于五指山外围老地层中。岩性有条带、条纹状混合岩,混合岩化变粒片麻岩、花岗混合岩以及石英绢云母片岩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区域地质构造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构造交汇部位附近,且受到区内的东-西、北东和北西向三组地质构造所控制。又因为混合岩、花岗岩类岩石发育,岩性脆,所以构造表现形式,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不明显。

地形地貌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貌呈穹隆山地状,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的五指山最高,然后依序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和河流阶地,倾斜冲积平原,逐级下降形成层圈地貌。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西南部和北部为中山、低山区,东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台地及少量冲积平原。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山地按地貌类型分为中山(海拔800米以上)和低山(海拔500至800米)两类,山体呈西南向东北展布,五指山、黎母岭、踏器岭三足鼎立,按其绵亘走向构成三支山脉。丘陵面积659.1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4%,其中高丘(海拔250至500米)484平方千米,占73%,低丘(海拔100至250米)175.1平方千米,占26.6%。台地主要分布于该县北部的松涛、黎母山、湾岭等乡镇,其次是中平和乌石。状似隆起的高平原,地表和缓,称为丘陵夷平面,海拔高约50至65米。河流阶地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中平、和平和北部的黎母山镇。状如梯级,故名。其结构为下层砾石、上层泥沙。倾斜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什运河沿常和长兴河中段,坡面很长。

气候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北缘,其特征为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春旱夏雨秋末阴,八九十月有台风。年平均气温22.5℃,年际变动一般在21.7℃至23.1℃之间,相对变率1.34%。年平均地面温度24.5至27.0℃,历年平均为25.8℃;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0.2℃(1963年1月15日),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8.5℃(1964年8月3日)。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年平均雨量为2444毫米,最多为1964年5525毫米,最少为1969年1018毫米,全县各地年雨量相对变率为16至17%。据历年气象资料载,该县雨季一般开始于4月14日,最早为3月上旬后期(1961年),最迟为5月底(1963年);结束于11月20日,最早为10月上旬后期(1959年),最迟于12月中旬末(1972年)。雨季中有两个相对集中的降雨期;第一期为5至6月,雨日28.9至34.3天,雨量340至542.3毫米;第二期为8至10月,雨日50.3至62天,雨量950.7至1598毫米。整个雨季降雨量为2183.1毫米,占年雨量的88.4%。各年差别较大,1978年雨季雨量为3557.0毫米,1959年仅有1061.5毫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年平均降雨日194天,最多1961年237天,最少1977年74天。最长连续降雨日47天,总降雨量1188.8毫米,发生于1973年8月18日至9月29日;最长连续无雨日33天,发生于1977年11月11日至12月13日。年降雨量地域差异明显,雨量分布极不均匀。五指山脉以东平均年雨量≥2200毫米,东部中平地区为2700至3360毫米,五指山山脉以西平均年雨量≤1800毫米,西南部仅有1548毫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常年晴空太阳辐射强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一日中,正午时刻最大,日出日落时最小。7月正午最大,为1.61卡/平方厘米分钟,12月最小1.20卡/平方厘米分钟,相差25%。晴空年平均每小时辐射量51.5卡/平方厘米,月平均每小时辐射量以7月最大,为58.0卡/平方厘米,12月最小43.3卡/平方厘米。阴天冬春季平均6.0至8.0卡/平方厘米小时,夏秋季平均8.5至10.0卡/平方厘米小时。年辐射量因地域不同而差异,西南部113857卡/平方厘米,北到东北部109400至113500卡/平方厘米,其他地区102600至105600卡/平方厘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年日照时数4418.2小时。但由于天气影响,实照仅174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各月平均日照时数145.3小时,天均日照时数4.8小时。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最多,达206.3小时,11月最少,只98.5小时。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日照时数年际差异较大,营根年日照时数极差为800小时,相对变率8.9%;大丰年日照时数极差900小时,相对变率9.4%。1977年大丰年日照时数2334.5小时,为最多日照年,1960年营根日照时数1257.8小时,为最小日照年。最多日照月为1968年7月274小时,最少为1975年1月29.5小时,最长连续无日照16天,发生于1974年12月29日至1975年1月13日。最长连续每天日照少于2小时的有39天,发生于1974年12月12日至1975年1月19日。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为西南部和北到东北部每年为1800至2000小时,中部和东到南部为1600至1750小时。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年蒸发量为1580至1800毫米,平均为1768.2毫米。1977年蒸发量最大2131.9毫米,1982年最小1400毫米。同年变化5、7月蒸发量最大,12月最小。5月200至210毫米,7月190至220毫米,12月70至80毫米。1969年5月293.2毫米,为历年最大蒸发月,1968年2月36.6毫米为最小。最大日蒸发量为1969年5月23日14.1毫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季节间主要风向为:春季为东南风,夏季东南风和西风,秋季东风和东北风,冬季东北风和东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1.2至1.7米/秒。营根最大年平均风速1.6米/秒,最小0.8米/秒,定时最大风速24米/秒(1973年9月14日6时,风向西北偏西),瞬间极大风速每秒大于48.4米(1964年7月)。

水文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的发源地,支流密如蛛网,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河网密度系数1.32千米/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乘坡河、大边河、什运河、腰子河。总集雨面积2693.1平方千米,按年平均降水量伸算60.49亿立方米,除蒸发、渗透、植物吸收外,年平均径流量39.29亿立方米,丰水年产水量58.47亿立方米,枯水年24.43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6.1亿立方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类。降雨渗入系数为0.0487。用大气降雨渗入法估算,年天然资源量约为2.94亿立米,水位埋深平均为400米。浅地下水平均补给量达11.85亿立米。由于山地、丘陵面积大,河床陡峻,切割幽深,地下水水面基本上随着地势起伏变化,除裂隙储存部分外,大部分向低处移动,排泄补给河川迳流,年可开采量只有6116万立米。东部和中部地区,地下水比较丰富,水位埋深5至10米,流量每日8至20立米,矿化度0.1克/升。北部的松涛和西南部的红毛、什运等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易开采,旱年水井干涸,饮水很困难。

土壤

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土壤工作分类方案》拟定的标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土壤分为南方山地灌丛草甸土、黄壤、赤红壤、砖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7个土类,14个亚类,37个土属,103个土种。

植被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自然植被属热带常绿阔叶林。因地形和气候不同,类型多样,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杂木林、稀树灌木林、草本植物群落,和人工栽培的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等。森林覆盖率43.82%。分五种植被林带。

自然灾害

对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影响较大的灾异性天气有大风、暴雨、干旱、冷害和冰雹,1948年前,该县自然灾害无史料可稽,1949至1990年间,自然灾害频多,水、旱、风、冷害尤为常遇。此外还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境内小溪纵横,源短流急,集雨时间短,暴雨时常给农田带来灾害。

据中国地震目录载,从有地震记录以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没有大于5级地震发生。据《崖州志》载“明嘉靖三年(1524)二月十七夜,地大震”分析计算,发震日期为1524年3月31日,震中在琼中-屯昌之间(N19°3′,E109°9′),震级5.0级。1973年7月2日海南地震台网记录,红岛公社附近有3.4级地震,村民均有感觉,震中烈度五度弱。据琼中基准地震台记录,1977年以来,该县未发生过M1大于2.5级地震。根据海南岛烈度区划定,该县境内地震烈度为六度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风(风力≥8级)多由台风影响造成,个别为雷暴大风。大部分发生于8至10月。大风常伴暴雨,破坏性很大。1960至1990年,影响该县的8级以上台风有31次。其中15次破坏性较为严重,毁房伤物,刮倒橡胶树233.67万株,占橡胶树总数的63.8%。历次台风,东部、北部、和东北部受害较严重,中部和东南部次之。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暴雨多发生于9至11月。各地平均年暴雨天数;北部2.88至4.21天,中部4.76天,东部6.41天,东南部5.24天,南部3.99至5.20天,西部3.75天,西南部2.33至3.25天。极大日雨量626毫米(1977年7月20日)。1955至1985年,发生雨涝水灾33次。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干旱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4月。各地平均年干旱月指数为西部2.51,西南部3.24,北部、东部和东南部1.12至1.34,中部和南部1.04至1.05。1960至1980年,年总旱日达年度干旱标准的有1968、1969、1973、1977、1979、1980年。旱月出现机会最多的是西部地区。遇上秋、冬、春连旱,田地无水插秧,农作物枯死。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低温霜冻多出现于1、2月和12月。其机率分别为1月70%,2月5%,12月25%以下。1955至1985年出现霜冻14次,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受害较严重。低温阴雨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2月。尤以2月上旬机率最大,达35%。低温阴雨常造成烂秧。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冰雹多出现于3至5月,西北部的阳江农场2至4年一次,大的如鹅蛋,小的如手指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枯水年可利用水量7.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8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622万千瓦占16.7%。

土地资源

根据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2704.18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2613.93平方千米,未利用地40.93平方千米,建设用地49.32平方千米。在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17.06平方千米,村庄建设用地17.4平方千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2.93平方千米,特殊、采矿等用地1.93平方千米。以城镇村“打开”口径统计,全县域内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6.29%、3.43%、6.74%、40.47%、3.07%。

生物资源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黑冠长臂猿(又名乌猿),极少,深山中有出现;猕猴,种类有一为金黄色小猴;一为常见猕猴;海南兔、穿山甲(又名鲮鲤),黑熊(又名狗熊),稀少;云豹,稀少,中部、南部深山有出现;红颊蒙、食蟹蒙(又名白眉);野猪(又名山猪);箭猪(又名刺猬、豪猪),品种一为圆尾、一为扫尾;海南水獭(又名水狗)、小爪水獭,两者均为珍贵动物,稀少;黄猄(又名野山羊)。水鹿,1960年前较多,今甚少。鼩类有树鼩、青鼩(又名密狗)、黄腹鼩、鼩獾(又名白狸)。猫类有豹猫(又名抓鸡虎)、大灵猫(又名五间狸)、小灵猫(又名七间狸)、椰子猫(又名花果狸)、果子狸(又名花面狸)。鼠类有赤腹松鼠、巨松鼠(又名黑果狸、黑猺)、红颊松鼠、花松鼠、飞鼠(有四种:海南鼯鼠、尖峰飞鼠、毛耳飞鼠、小飞鼠)、树鼠、针毛鼠、白腹巨鼠、海南社鼠、灰腹鼠、小家鼠、福家鼠、屋顶鼠。鸟类有300多种,分属20目60科(4亚科)。只有淡水鱼类,计15科57属72种。其中鲤科占36属45种。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树木种类繁多,仅乔木就有700多种;竹主要有斑竹、石竹、毛竹(又名楠竹),麻竹、青皮竹、紫竹、刺竹、高山水竹(又名山箩竹)、藤竹、黄竹子、茅竹、长节竹、竹子;花卉植物有509种。

矿产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地质勘探和矿产普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已发现的矿产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14种,矿点、矿化点41处。铁矿见于乘坡大桥上游约100米处花岗岩、石英脉型破碎中,黄铁矿(又称硫铁矿)分布于营根的百花村、红毛的牙挽、毛阳的什豆、上安的罗运、国营新进农场一队等地;黄金矿点、矿化点11处,含金品位较低,储量规模属小型,主要分布于上安、乌石、中平、红岛、黎母山等地。此外,还有铜、铅、锌、银、锡、钼、石墨、铀矿等金属矿产,水晶矿、脉石英矿、莹石矿、石灰石矿、大理石矿、花岗岩类、闪长岩、辉长岩等非金属矿产。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10个乡镇和1个黎母山林场总人口为17958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74076人相比,增加5510人,增长3.17%,年平均增长率为0.31%;共有家庭户57253户,集体户1603户,家庭户人口为171833人,集体户人口为775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456人,占53.71%;女性人口为83130人,占46.2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6.03;0至14岁人口为37324人,占20.78%;15至59岁人口为115056人,占64.07%;60岁及以上人口为27206人,占15.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534人,占10.32%。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县,黎、苗、汉族为世居民族,分布于城乡各地和国营农(茶)场。其他民族均因工作、婚嫁等原因迁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491人,占总人口的34.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095人,占总人口的65.20%,其中黎族人口96331人,占总人口的53.64%,苗族人口14332人,占总人口的7.98%。

截至2023年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8.12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0.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2.95%,比2022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出生率为8‰;死亡率为7.18‰。从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3.31万人,15-64岁人口12.5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2.23万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37亿元,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37.10亿元,同比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86:19.30:49.8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097元,比2022年增长6.2%。全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2022年上涨0.6%。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22年下降6.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22年增长40.0%,非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7%。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比2022年增长859.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比2022年下降54.8%。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29.9万平方米,比2022年增长28.1%。全县房屋销售面积0.74万平方米;销售额6474万元。投资项目个数增长21.0%,其中2023年新开工项目比2022年增长168.7%。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63万元,增长27.5%。按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26,757万元,增长65.4%;非税收入完成7,606万元,下降2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80,767万元,增长10.4%,截至12月底,“三保”总支出16.69亿元,同比增长37.4%,占全年“三保”预算总额的94.5%。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2元,较2022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5元,较2022年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4元,比2022年增长9.0%。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35元,比2022年上涨1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52元,比2022年上涨10.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08元,比2022年上涨13.5%。

第一产业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71亿元,同比增长4.1%。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产值25.92亿元,增长4.4%。粮食播种面积6.97万亩,增长1.3%;产量2.50万吨,增长0.4%。其中:谷物5.74万亩,增长2.4%,产量2.22万吨,增长1.3%。蔬菜种植面积5.69万亩,增长0.6%;产量3.31万吨,下降0.5%。槟榔种植面积32.28万亩,增长0.8%;收获面积15.77万亩,同比增长5.9%;产量2.75万吨,增长6.5%。林业产值10.89亿元,增长1.3%。橡胶开割面积53.26万亩,增长0.5%,产量2.18万吨,下降0.2%。畜牧业产值6.42亿元,增长5.0%。生猪出栏17.92万头,增长10.2%;猪肉产量1.57万吨,增长19.5%。渔业产值1.74亿元,增长7.7%。水产品总产量1.49万吨,增长4.9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73亿元,增长10.4%。

第二产业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工业增加值2.99亿元,比2022年下降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6%。分行业看,规模以上电力热力发电业产值同比下降10.5%;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62.4%;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4%;规模以上非金属矿制品业产值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22年下降2.8%,实现利润总额比2022年增长253.4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较2022年降低0.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9.8%,较2022年降低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建筑业增加值11.37亿元,比2022年增长16.6%。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48个,较2022年增加6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4万平方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2.1万元,同比下降43.1%。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142.8%。

第三产业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同比增长8.2%。按经营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0亿元,同比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亿元,同比增长8.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8.2%;商品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8.2%。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0.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39%,化妆品类下降0.06%,日用品类下降0.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63%。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接待游客128.67万人次,比2022年上升39.68%。其中过夜游客62.28万人次,上升51.29%;接待国内过夜游客62.26万人次,比2022年上升51.27%;入境过夜游客151人次,比2022年上升214.58%,其中外国人58人次,上升286.67%;香港同胞77人次,上升862.50%;澳门同胞1人次,2022年无数据;台湾同胞15人次,下降40.0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6亿元,比2022年上升53.36%。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66亿元,同比增长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45亿元,同比增长3.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0亿元,同比增长8.8%;金融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3.7%;房地产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4.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7.0%。全年全县货物进出口总额3245万元,同比增长36.3%。12月当月,我县货物进出口总额569万元,同比增长98.1%。

截至2023年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固定电话用户3.31万户,比2022年末上升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88万户,比2022年末上升1.75%;互联网年末用户16.52万户,比2022年末上升7.9%。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72部,比2022年上升1.9%;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38.8部,比2022年上升0.74%。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和个人15%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210.23万元。新增各类人才745人。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投资咨询量排名全省第3。服务进出口额、货物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0%、25%。

交通运输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上陆路南北、东西走向的交通枢纽,境内主要有中线高速公路(G9811)、万宁—洋浦高速公路(G9813)交汇于琼中县湾岭镇岭门互通,境内共11处互通,形成国道(G224、G361、G642)、省道(S215、S336)、县道(X460、X389、X437、X462)形成放射状的综合交通道路网格局。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货物运输量34.66万吨,比2022年下降3.3%。货物运输周转量1754.83万吨千米,比2022年下降3.5%。全年客运量70.17万人,比2022年上升13.3%。旅客周转量4996.92万人千米,比2022年上升15.0%。新能源车1603辆,增长3.15%。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普通高中1所;专任教师256人,增加32人;在校学生3273人,增加368人;全年招生1210人,增加116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提高0.1个百分点。普通初中14所;专任教师714人,增加46人;在校学生8233人,减少86人;全年招生2785人,减少62人;初中毛入学率103.2%,同比持平。普通小学46所,减少1所;专任教师1280人,减少48人;在校学生16245人,减少465人;全年招生2381人,减少187人;小学毛入学率100.4%,同比持平。

科学技术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设立科研专项、支持项目0个,比2022年减少2个;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1人,比2022年增加9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093.11万元,比2022年增加506.11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8家。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目标数量累计达到8家,组织2家企业成功申报,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目标2亿元。

文化体育

截至2020年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有国营艺术表演团体2个、健身文艺队伍7个、黎族苗族文化示范村文艺队63个,与2019年末持平;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数量均与2019年持平。全县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89%和99.08%,均较2019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比2019年减少0.3万户。全年利用端午节、国庆等节假日举办黎苗歌舞等艺术演出9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48场。全年共举办3项竞技体育赛事活动。

2021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运动健儿获全省运动会金银铜牌共28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10枚,铜牌10枚。全年共举办5项竞技体育赛事活动。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146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77个、个体诊所36个、其他卫生机构7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1237张,实有病床位数1141张,其中县医院250张、中医院136张、海南第二附属医院乌石分院300张、乡(镇)卫生院455张。全县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为1798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07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32人、注册护士585人。全年全县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为3076人,报告死亡0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每十万人1700.66人。

社会保障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2人,完成省级任务(750人)的117.6%。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80人,完成省级任务(600人)的13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1人,完成省级任务(250人)的148.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3人(初次就业: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或失业再就业人员且以前年度不是灵活就业人员;失业再就业人员),完成省级任务(3200人)的100.09%。

2023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1994人,其中在职29397人,退休32597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1937人,其中在职22020人,退休2991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067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62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688人。年末全县在册城镇低保对象488户860人,较2022年底增长10.8%;在册农村低保对象1698户4162人,较2022年底下降0.02%;在册特困供养人员610户615人,较2022年底增长12.84%。

历史文化

民族风情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男喜渔猎,黎女好织衤甬,苗女爱绣花、蜡染。黎族苗族均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本民族文字。能讲海南语,用汉文,苗族的语言、服饰与广东连南的过山瑶同,与贵州苗族异。琼中黎苗土著文化、民族风情、“三月三”节庆文化等最具特色。

文物保护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有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9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2处、县级7处,此外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刻等历史遗迹。

非遗文化

截至2024年6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

风景名胜

海南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为4A级旅游景区,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根营镇东南7千米处,是以百花岭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雨林文化旅游区,是琼中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规划的8大旅游区之一。景区规划出热带雨林、山水漫城、百瀑小镇、美丽乡村4大功能板块,运营有步步惊心、空中树屋、水上荡桥、玻璃滑道、树梢栈道等趣味项目。

白沙起义纪念园为2A级旅游景区,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下乡东侧,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楼牌式石大门、恭祭平台、陈列馆等。其中纪念碑是园区组成的主体,碑高17.4米,碑身正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白沙起义的英烈们永垂不朽”的镏金大字,背面刻有海南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白沙起义简介”碑文。纪念碑正面建有一个可容3000多人瞻仰的广场,广场右侧是陈列馆,陈列着白沙起义历史文物图片等资料。

截至2023年8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椰级乡村旅游点10个。

地方特产

截至2024年6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项。

著名人物

王国兴(1894年至1975年),黎族,海南白沙(今琼中)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海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海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王玉锦(1909年至1970年),红毛镇牙寒村人,黎族。1953年12月,王玉锦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白沙县长,县委副书记,自治州副州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省四届人大代表,省三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陈斯德(1910年至1989年),苗族,生于中平南茂村。海南解放后,历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自治州、广东省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