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7 10:40
海南琼北火山群属于世界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海南琼北火山群,指海南岛北部新生代以来活动的火山区,约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8个地区,即海口市琼山区的大部分地区(1378.70平方千米)、海口市南部(128.09平方千米)、临高县北部(701.73平方千米)、澄迈县北部(645.11平方千米)、定安县西南部(422.91平方千米)、文昌市西南部(364.37平方千米)、儋州市西北部(326.75平方千米)和琼海市西北部(192.13平方千米),合计面积约为4159.79平方千米。
海南琼北火山群的形成始于老第三纪初期,在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海南地幔柱的联合影响作用下,琼北地区地幔上隆,地壳产生引张、减薄,断块活动趋于强烈,形成了一些南北向和东西向断陷盆地接受老第三系沉积。同时,幔源物质在空间、压力等条件的改变下,开始产生裂隙式喷发,形成老第三纪火山岩。在新第三纪,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作用的影响,琼北断块活动聚然变得强烈,使一系列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带又重新发生张裂活动,进而发展为断陷带,沉积新第三系,琼北断陷由此而生。断块活动同时引发了该区玄武岩浆的喷发,形成了新第三纪火山岩。第四纪时,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作用的进一步加剧,且地幔柱活动越来越强,琼北断块活动变为更加强烈,东西向断裂的张性活动非常剧烈,从而使琼北断陷进一步发展,以致形成规模巨大的裂谷断陷带,接受第四系沉积,并伴有剧烈的玄武岩浆喷发,形成了今日的火山地貌。
海南琼北火山群,指海南岛北部新生代以来活动的火山区,约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8个地区,即海口市琼山区的大部分地区(1378.70平方千米)、海口市南部(128.09平方千米)、临高县北部(701.73平方千米)、澄迈县北部(645.11平方千米)、定安县西南部(422.91平方千米)、文昌市西南部(364.37平方千米)、儋州市西北部(326.75平方千米)和琼海市西北部(192.13平方千米),合计面积约为4159.79平方千米。
第四纪火山岩是琼北火山区内分布最广的火山岩,其大多出露于地表并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被和众多的火山锥。第四纪火山岩主要有早更新世火山岩、中更新世火山岩、晚更新世道堂组及全新世石山组。早更新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儋州三都、峨蔓、木棠、临高美台、多文、琼海大路、定安黄竹等地。岩性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其中火山熔岩包括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榄拉斑玄武岩,近火山口处见偏碱性—碱性的橄榄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见有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层凝灰岩。中更新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临高东英、新盈、定安龙塘等地。多属单韵律火山喷发,下部火山碎屑岩,上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岩性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层凝灰岩等,火山熔岩包括橄榄拉斑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口附近多为橄榄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晚更新世火山岩(道堂组)主要分布于澄迈福山至海口旧州一带,儋州三都和峨蔓有零星分布。由陆相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玄武岩与海相玄武质火山碎屑沉积交互产出组成二个韵律,共分四段,一、三段为橄榄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组成,二、四段为层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偶夹橄榄玄武岩。全新世火山岩(石山组)分布于海口市石山、永兴一带。为陆相基性火山岩,岩性以橄榄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为主。底部为玄武质角砾熔岩,近火山口处可见少量粗玄岩、玄武质浮岩。
海南琼北火山群类型多样,熔岩锥火山是琼北火山区内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类火山,且几乎在每一期火山喷发中,都有熔岩锥的形成。
混合锥是琼北火山区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火山,主要集中在琼北中部的海口市和澄迈县,多形成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碎屑锥火山形成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主要集中在海口市境内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区。多重火山数量较少,但各期皆有出现,主要分布在海口、儋州和定安3个市县。破火山口2座,形成于晚更新世,分布在海口市的永兴镇境内。玛珥火山数量8座,形成于晚更新世,集中分布在海口市的石山、永兴和十字路等三个镇,堪称全国玛珥火山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位于儋州的火山海岸是琼北火山海岸的代表。
海南琼北火山群深处的水甘甜清凉,都可直接饮用,是天然的矿物质泉水,这些地下水,被赋予了浓郁的火山生活色彩。海南琼北火山区域一千平方千米的群落聚居地,被称作羊山地区,羊山地表缺水,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雨水渗入地表,火山岩石多有气孔,经气孔又渗透到地下,所以羊山地区积蓄了巨大的地下水源。
现今海南琼北火山群内构造复杂,目前保留的火山主要分布在文教—王五东西向断裂以北、琼北—石合南北向断裂以东和铺前—清澜北西向断裂以西的陆地部分,保留的可识别火山口有140多座。
大约1万年前,位于海南的琼北火山群爆发。海南琼北火山群喷发具有韵律性,由初喷期,经历高峰期、衰退期到休眠期的整个过程,称为喷发旋回或喷发周期。从长时间尺度来看,琼北地区的火山活动,从始新世开始至全新世初可以说是一个大的旋回,始新世至渐新世为初喷期,中、上新世至中更新世为高峰期,晚更新世为衰退期,全新世进入休眠期。而从较短的时间尺度划分,又可划分为多个活动周期(从更短的时间尺度划分,则称旋回,又分初期爆发、后期喷溢的顺旋回,初期喷溢、后期爆发的逆旋回,以喷发为主的爆发旋回,以喷溢为主的喷溢旋回,以及喷发—沉积旋回)。
与中国其它地区的火山相比,海南火山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火山单体规模很小,堪称世界上火山单体规模最小的火山群之一,火山喷发所造成的直接灾害也就较小。并因此而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海南火山的另一突出特点是位于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而非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特别是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既是近1万年有过多次喷发活动的火山,又距离省会海口仅约15千米,是中国唯一临近省会的火山,并被中国权威火山专家定性为典型的具潜在喷发危险的城市火山。如果火山一旦喷发,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间接灾害却是不容忽视的。
琼北火山古村村名里最常出现的有两个字“儒”和“美”,儒豪村、儒符村、儒黄村、儒鸿村、儒传村、儒道村、儒题村、儒友村、儒星村、儒圣村、儒老村等数十个;美社村、美梅村、美德村、美玉村、美雅村、美岭村等200多个。
在琼北羊山地区方言中,“美”字是“母”和“大”的意思,而“儒”彰显了当地追慕前贤,激励后学的传承。
人文火山还可瞻仰美社村“礼让休风”和“光分鳌极”石匾,登建于20世纪初的“福兴楼”(曾是1939年村民抗击日寇的碉堡)。如果恰逢美社“公期”(春节过后的农历一月到二月期间),则可欣赏八音队、秧歌队、山歌队、八仙戏道公、琼剧团、歌舞团、木偶戏等娱乐节目。
海南琼北火山群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火山群。以海口马鞍岭火山口为中心的108平方公里火山口及火山熔岩地貌被划为国家地质公园。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有完好的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矿产与能源、火山文化和火山生物群落。它靠近政治经济中心,受外来文明的影响尤甚于西部儋州、临高一带,形成了低调内敛的个性,有着被浓郁植被覆盖的精明,与儋州一带的原始粗犷截然不同。
海南琼北火山地区保有众多蕴含丰富厚重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这里是火山石的世界:石道、石门、石屋、石墙、石井、石磨、石盆、石池、石臼,无论是居所、生活用品,还是劳动用具等,都是用火山石材料制成。而祭井神、唱八音、舞麒麟等民俗仪式,也与火山村落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同时,海南琼北火山地区还留存了内涵独特的以古代流放官员为主体形成的贬官文化和以客家人为主体形成的移民文化等历史文脉。如唐代宰相韦执谊曾在火山口驻足留下千年佳话,宋代文豪苏东坡北归之时曾在羊山古道放歌;荣堂村村口刻着“太古仙门”的火山石门碑上还能辨别出光绪年间的字样,在美梅村里还矗立着上世纪二十年代孙中山先生为该村92岁寿民吴汝功题写的“耆年硕德”牌坊。这些无不折射出火山古村丰厚的文化底蕴。
《汉书》记载:汉元鼎六年,平南越,自合浦徐闻入海,得大州;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珠崖、儋耳二郡。珠崖郡所在地仍有争议,两个争议地都在琼北火山地带的羊山地区:一个是在遵谭镇郡内村,一个是在龙塘镇博抚村。作为郡县所在地,当时一度繁华。海南岛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贬官之地,诞生出的贬官文化也和羊山文明息息相关。贬官带来了中原文明,与琼北火山带的先民互相教化,在农业文明发达的汉文化的影响下,原住民逐渐汉化,虽然语言依然残留古越语词汇,但他们已经与汉人无异。历朝历代的贬官谪臣,在这里繁衍生息,带来的中原习俗和当地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羊山习俗。无论是婚丧嫁娶、盖房进宅、财产继承,都与羊山以外的市县有所区别。
羊山丰富的植被让原琼山市有“海南果树之乡”的美誉,尤以永兴、遵谭、龙桥一带为盛,多产野生荔枝、菠萝蜜、木瓜和芭蕉。
为了预测和减少火山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海南省地震局设立了火山综合观测台,主要负责琼北地区火山活动的监测工作,包括位于火山口公园内马鞍岭火山监测台和迈仍村火山流体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火山进行监测,包括火山微震固定监测、GPS形变、地下水物理化学研究和地磁场观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