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榄

更新时间:2023-07-19 09:19

琼榄(Gonocaryum lobbianum (Miers) Kurz.)是心翼果科琼榄属常绿乔木,高达15m,胸径50cm。树皮灰褐至黄褐色,粗糙不裂,厚约10mm,上多纵列疣状凸起(皮孔团)。产滇东南的金平、屏边、西畴、麻栗坡等地海拔200-620m的山谷常绿阔叶林中。广东、广西、海南亦产。中南半岛诸国及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5-8 (-10 )米;树皮灰色;小枝无毛,淡榄绿色至淡灰褐色。叶革质,长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9-20(-25)厘米,宽4-10(-14厘米,先端骤然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而一侧偏斜,表面深绿色具光泽,背面绿色,干后榄绿色而背面稍淡,两面无毛,中脉在表面明显而略凹,在背面显著隆起,侧脉5-6 (-9)对,表面稍隆起,背面隆起,网脉细而不明显;叶柄粗壮,长1 2厘米。

花杂性异株,雄花排列成腋生密集、间断的短穗状花序,雌花和两性花少数,于短花序柄上排列成总状花序。雄花具短梗,长7-8毫米,萼片5,长约2毫米,阔椭圆形,仅近基部连合,裂片镊合状排列,具缘毛;花冠管状,长约6毫米,白色,无毛,稍肉质,5裂片呈三角形,边缘内弯,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长约3-4毫米,花药卵形,长约1.5毫米;退化子房长约2.5毫米,被短柔毛;花盘环状。雌花较小:萼片5,卵形,长约2.5毫米,镊合状排列;花冠管状,长约6毫米,5裂,裂片三角形;花丝长约4毫米,退化花药长约0.5毫米,子房阔卵形,无毛,花柱被毛,柱头小,3裂;花盘环状。

核果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4.5(-6)厘米,径1.8-2.5厘米,由绿色转紫黑色,干时有纵肋,顶端具短喙。花期1-4月,果期3-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1800米的山谷密林中,少见。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种子油可供制皂及润滑油。

琼榄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散郁结的药用功能,海南民间用其治疗黄疸型肝炎、胸肋闷痛等。琼榄含有糖、多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黄酮、甾体、三萜类、生物碱、香豆素、内酯、挥发油等丰富多样的活性物质。

提取物

为研究琼榄的药用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琼榄资源,对琼榄根、茎、叶的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和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琼榄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L-EtOA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最小,为154.1 mg/L,是15组提取样品中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的部位。琼榄根、茎、叶的15组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以琼榄叶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强,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和阳性对照品头孢他啶的抑菌作用接近。

采集数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