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9 17:34
《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孙刘联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实际上就是周瑜和诸葛亮联手御曹。不过,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周瑜嫉妒诸葛亮,时刻都想铲除的诸葛军师。到诸葛亮气死周郎时,周公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饮恨而亡。后世便把两个出身地位才情相近又不得不在一起共事的相互嫉妒暗自较劲内部恶斗的人及其心理现象称作“瑜亮情结”。但历史中两人并无交锋。
“既生瑜,何生亮?”来自《三国演义》,是周瑜将军临终时的沉重叹息。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都是抱持这种情结,比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比如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瑜亮情结”的核心是斗争哲学,强调的是不共戴天,强调的是势不两立,强调的是你死我活。这种哲学的极致,是将斗争作为一种享受与乐趣,所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至今仍常为世人引用,是瑜亮情结一词的典故所在。
然而周瑜真的气量狭小吗?熟悉三国史事的朋友皆知,瑜亮之争其实是小说作者虚构的,事实上周瑜为人之气度恢宏与光明磊落,是史有明载的。如三国志第8231页之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即有这么一段:“(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由此可见,周瑜气量狭小之说,恰与事实相反。
即使就《三国演义》而言,若说周瑜之反对诸葛亮是因为忌才,似乎也未必是事实。细读之下不难看出周瑜所担心的,其实是诸葛亮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而不是今世所了解的所谓瑜亮情结的私心作祟。这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情节得到证实。
当鲁肃建议找诸葛瑾去邀请诸葛亮来东吴共事时,周瑜欣然应允,他对诸葛瑾说过这样的话“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得良辅,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见,岂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见第四十四回)。因为后者不为所动,因此周瑜才“转恨孔明,存心欲谋杀之”(见第四十五回)。故基于以上述,说周瑜气量狭小,实有欠公允。而今演变成所谓“既生瑜,何生亮”更令人苦笑不得。
周瑜和诸葛亮一个是将,一个是相,一个更多的表现在战争,一个更多表现在治国,好比韩信和张良,本不是一类人,但是由于500年前人们一时瑜亮的情节传承到了今天让双方粉丝不由的不对两个人进行一番对比!看过很多人将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音乐情操品德甚至老婆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次的比较,其结论更多的是让人更加瞠目结舌罢了!其实政治能力不必说,诸葛亮:“管萧之匹也”。现存最广泛的争议是军事能力的问题,而这个争议更多的是存在在诸葛亮身上,周瑜因为有赤壁之战这样赫赫的战功,自不会有多少议论,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三国时期称上军事家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曹操,诸葛亮5次北伐总体是没有成功的,因为没有达到他恢复中原的目的!
陈寿在三国志里对他的评价是:“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在这里我们似乎很怀疑这样一个不但没有赫赫战绩,而且还背负着失败,有被陈寿评价为奇谋短的人,怎么会有军事家的称号呢?而同期或者后人的评价却与陈寿截然相反,甚至晋书认为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不好是因为公报私仇(寿父为马谡参军,曾受诸葛亮消发这样侮辱性的惩罚),吴国大鸿鹄张俨默记里:“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裴松之也认为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评价太低!而司马懿父子孙三代都对其有极高的评价和重视,司马懿曾经赞叹诸葛亮:“天下奇才”。
司马昭则不顾诸葛亮曾经侮辱其父:“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到了司马炎更是感慨:“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 而唐代大军事家李靖在与唐太宗对答里更是说:“管仲,乐毅,诸葛亮,攻必克,守必固。”他评价陈寿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记其实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有着广泛的支持者,而且这些人都是既有史学家政治家,也有军事家,那么是不是说明陈寿的评价是错误饿的呢?或者诸葛亮没有掷地有声的战绩怎么会有如此广泛的好评呢?我们再看看陈寿的原话:“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陈寿首先肯定了诸葛亮治军之才,说他奇谋为短,又给出了北伐失败的三个理由,或值人杰、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总体来说大致是公允的!
如果陈寿的意思是诸葛亮军事不行的话,那一定不会说出后面种种理由的,陈寿的意思应该是因为他说的三种情况的存在,导致诸葛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通过所谓的奇谋,也就是出奇制胜!而恰恰奇谋是诸葛亮不行的!由于这四个主要原因,所以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我们知道,所谓的奇谋是什么呢?奇谋是一种军事手段,在战争中也是最能体现人智慧的一方面,而奇谋更多的是依赖对方的失误,而不是单纯的自己抓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