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书院

更新时间:2023-07-22 01:00

瑞光书院坐落在凤江南隅,即今饶平县人民政府之内。该书院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简介

光台是饶平县的重点保护文物。据传,三百多年前,这里是凤江双子河汇流冲积地的一片绿洲,江流迤逦,惠风和畅,绿竹摇曳,古木挺秀,风景优美雅静,许多文人学子,争相结庐于此。该书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书院代表建筑的“瑞光台”,是饶平县的重点保护文物。其主要建筑为瑞光台。

历史沿革

瑞光书院 位于广东饶平。清乾隆十二年(1747)海防同知陆镛、知县万承式及乡绅倡建于城东九十里之瑞光台(今黄冈凤江南岸),故名“瑞光”。延师讲学,为邑城诸生肄业之所。二十二年知府周硕勋、同知郭正宷、知县宫文雅因书院狭隘,扩建横堂室。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官立瑞光高等第二小学堂。1924年改为饶平县第二初级中学(饶平二中前身)。其址今为饶平县委、饶平县人民政府驻所。

书院楹联

明嘉靖天启二年至六年间(公元1622—1626),瓮城庠生余焘献地九亩于此处建造书院。传说落成前夕,忽见南方天际彩光夜现,父老以为祥瑞,故名“瑞光书院”。自清乾隆以来,无数学子,在书院“上窥姚姒(虞舜、夏禹的姓)之深广,下逮太史之所录”、“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睢园绿竹”①“邺水珠华”②能文善武,卓荤脱颖之人才,一批又一批“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刚直不阿的经国大业之士。全县龙蟠凤逸之士,纷纷为书院撰写楹联。经县令圈定,其最佳楹联为:

瑞启河图龙马偏先识字

光分太乙神仙亦喜读书

据上古史载:苍颉做轩辕氏(黄帝教人造车故称轩辕氏)史官,才制作文字代替上古结绳记事。伏羲氏时候,见有马身龙鳞的兽背负苍颉刻记文字的河图,图上有阳文和阴文,画成:乾、坤、震、离、坎、巽、艮、兑八个卦名。还有一种记载:大禹治水到黄河,忽然遇见一鱼身白脸长者,从翻腾的水波里跳跃出来,给大禹一块记载河川道路的大青石头,原来是一幅治水河图,发出瑞祥之光,大禹靠这幅河图终于把龙门山开凿成为分开东西两岸,似两扇门户的悬崖。龙门附近有一条鲤鱼涧,鲤鱼从涧里跑出来,三个月逆流渡到龙门,渡得过就成为龙,否则仍然转来做鱼。李白诗云: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大禹在龙门还遇到头上长着角,嘴里含着一颗夜明珠的太黑蛇伏羲,伏羲从怀里掏出一支玉筒,帮助大禹度量大地,禹因此能够平定水土。由此可见,上联隐含龙马背负河图,呈瑞祥之气。

下联把瑞光书院比作“天禄阁”,又以古人严谨治学的故事为喻。“天禄阁”是古代藏书的地方。“石渠”是汉朝藏丹书铁券的地方。汉景帝时建“天禄阁”,它是一座储藏名贵古典书籍的殿阁。“太工”是星名。传说汉武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正《五经》,元宵这一夜,他在天禄阁遇见一长老,手执青藜杖,自称是太乙星仙降临,太乙吹杖头出火照他,并给刘向讲解许多古书上的疑难,帮助刘向校正《五经》。

下联寄寓着书院是一个既文既博,亦出亦史,可以通晓百家,采撷知识的场所,刘向治学的精神感动了神仙,也堪为书院学子学习的榜样。

这对佳联寓意深远,几百年来一直勉励着饶平一代代学子坚韧不拔,含英咀华,磨炼本领,奋发向上。

瑞光台

瑞光书院主建筑瑞光台占地面积约666.7平方米。为三层八梭形亭园式楼台,土木结构,高18米,台基围长50米,台顶端正中竖一宝葫芦,高约2米,一二层楼台外围有围廊。扶以栏杆,台内有木板梯可通台上,造型构筑奇特,典雅壮观。1984年政府拨款重新修葺。198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