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16:07
瑞光塔,位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区西南隅盘门内。瑞光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大约于天圣八年(1030年)基本落成。卷三十一记载:“瑞光禅院在吴县西南旧普济院。宜政(宜和、政和)间朱動建浮图十三级,靖康焚毁。淳熙十三年,寺僧重聋,稍复旧观。”后寺塔改为七级,名瑞光寺塔。
瑞光塔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大约于天圣八年(1030年)基本落成。
宋明两代多次修建。
清咸丰年间,清军和太平军在姑苏城内开战。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遭兵燹,佛寺被毁,唯塔独存,但外檐已毁于战火,仅存卓然的砖砌塔身相对完好。
1987年至1990年,对其进行全面整修加固,并使之恢复宋塔风貌。
20世纪80年代初,又一次对瑞光塔进行了加固,并对副阶、平座腰檐进行了复原。
瑞光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瑞光塔平面呈八角形,塔的朝向为正东。平面的八边形向南偏东8°。残高42.4米,复原后总高53米。塔的一层设有副阶,以上各层皆施木质平座、腰檐,二者皆靠木斗拱来承托。
瑞光塔塔底基座有三:一是塔心柱底部做砖砌永定柱造,二是塔身底部砌一高25厘米的砖台,三是副阶底部做石质须弥座。其中,塔心底部以砖砌永定柱造为基,极为罕见和珍贵,前辈学者对其形制、意义和价值都进行了很多阐释。塔身底部做基座是两浙路地区较为常见的样式,但一般常用叠涩坐或须弥座,瑞光塔以砖台为基,甚为简略。最外围副阶底部做须弥座者则较少见,仅见于苏州报恩寺塔。不过,报恩寺塔在副阶和塔身均施须弥座式底座,整体性很强,而瑞光塔的三处基座则样式迥异。
瑞光塔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典型实例。其使用木构比例较高,不仅出跳斗棋和腰檐全为木构,砖砌塔身内也有很多木构材料,如夹有木栓的砖栌斗、塔内丁头棋和月梁、回廊走道过梁、壶门顶部过梁等等。立面每层的八个转角有半圆砖砌倚柱,两角柱间施阑额,额下用嫌柱分成三间,当中一间作门或窗。第一层只开四门洞,第二、第三层八面开门洞,第四层以上改成四面交错开门洞,另外四面隐刻直棂窗。
塔体结构可称为砖木混合式,下部五层采用砖砌外壁简体,中央设砖砌塔心粗柱,木构腰檐、平座皆靠插入外壁的斗棋悬挑。各层阑额也皆作木质。外壁与粗粗的塔心柱间以砖叠涩相连,构成回廊的天花和楼板。一层副阶以木构完成。第六、第七两层将砖塔心柱改为木构,这部分高为13.85米,中央立一粗木柱,冲出七层屋顶后变为塔刹,刹柱周围又有八根小木柱,每柱由上、中、下三段构成,连接处有放射形布置的八条木方与外壁相连,刹柱根部也施对角木梁,形成一八棱台形木构框架,上小下大,上部对边距离仅1.66米,下部5.22米。
塔内部空间上下不同,下部五层为回廊式,上部两层塔室空间连成体。利用此框架与上壁共同承六、七层楼板及塔顶角梁。六、七层塔檐做法同下部各层。砖砌塔身外壁逐层向内收缩,但各层内收值不等,壁厚也随之减薄。底层壁厚1.76米,至七层减为1.0米。为避免塔壁砖构应力集中,各层所辟门窗与实墙位置错落变化,第一层于东、西、南北四面辟门,其余四面皆作实墙,第四至七层也如此,并于实墙面上隐出假直棂窗。只有二、三层为八面辟门。
瑞光塔身逐层上收,也随之瑞光塔上收,几层檐的外轮廓成一圆滑曲线。
瑞光塔身外壁斗棋:分为腰檐斗棋及平座斗拱两类,腰檐斗棋有补间铺作及转角铺作两种,补间铺作为五铺作单棋计心卷头造,其中扶壁棋为砖刻,一层扶壁棋刻作重棋,即泥道棋.慢棋。转角铺作用圆栌斗,上出三缝华棋,正、侧两缝与补间铺作同,另加角华棋一缝。于第二跳角华棋之上并施由昂、宝瓶,以承角梁。副阶斗棋为四铺作卷头造。平座斗棋皆为五铺作单棋计心卷头造,但省去令棋,第二跳华棋直接承素方,上铺平座楼板。外壁斗棋中华棋等出跳构件皆嵌人壁内,嵌人长度占全长的2/5~1/2,尾部作为楔状,例如五层平座华棋全长1.35米,嵌入墙内51厘米,尾部26厘米呈楔状。塔身斗棋布列一层柱间施补间铺作朵,二、三层施双补间,四层以上复改为单补间。
瑞光塔身内部装修:瑞光塔不仅外部做成仿木构式,内部回廊、串道也以砖刻及少量木构件来仿造木构建筑之室内,作得惟妙惟肖。例如在外壁内侧转角处施倚柱,柱上施阑额,额上置斗棋。倚柱间有门洞,洞口靠斗棋和搛柱来修饰。塔心柱很粗,分成八面后,每面于角部作倚柱,上承斗棋。柱间隐出阑额,柱间壁面在一、二、三层均设有佛龛。一层佛龛底部设有平座及永定柱。将永定柱造平座用于塔心柱基座处,是对《营造法式》的补充和发展,这也是唯一的孤例。二、四层回廊角部内外角柱上斗拱之间有月梁,起连系内外壁之功能。串道中也有斗拱,并隐刻出额方等木构件。内部回廊外壁--面的斗棋有转角铺作及补间铺作两种,转角铺作各层皆施之。补间铺作仅于一至四层施之。一层用五铺作偷心卷头造,扶壁棋作重棋。其余皆为四铺作卷头造。
瑞光塔内彩画多为后世重修之物,仅于木阑额上留有七朱八白彩画遗迹,白色方块部位稍稍下凹,方块数量多少不等,长额画有六块,短额画四块或两块,每个色块宽约4.5厘米,长在18厘米至32厘米间不等。此外遮椽板上还留有斜方格、曲棱、桃形等多种花纹。在第三层发现有天宫一处,长2.67米,宽0.97米,高1.91米,内藏珍珠舍利幢。
1978年,在第三层瑞光塔心窖穴内发现了函藏在两层木箱内的真珠舍利宝幢及其它有关佛教文物多件。有铜质镀金塔两座,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九尊,五代的手抄经卷、北宋的木刻《妙法莲华经》和嵌螺甸藏经漆匣。宝幢为楠木夹纪,通高122.6厘米,自下至上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它集宋代各种工艺技术于一身,集金银珠宝于一体,精美而豪华,纤巧而雄势,在苏州悠久历史的众多文物中首屈一指,在中国工艺史上堪称瑰宝,在佛教瘗葬舍利的容器中绝无仅有。
瑞光塔虽于南宋建炎和元至正年间曾遭焚毁,并于南宋淳熙及明清时期进行多次重修,但这些重修多限于木构外檐或饰面部分,塔身砖结构改动不大,其塔心柱下施平座、塔心柱上部改为木柱的做法和塔心柱与塔壁的关系等对研究宋代塔的结构形制仍是非常有价值的。
卷三十一记载:“瑞光禅院在吴县西南旧普济院。宜政(宜和、政和)间朱動建浮图十三级,靖康焚毁。淳熙十三年,寺僧重聋,稍复旧观。”后寺塔改为七级,名瑞光寺塔。
1988年1月13日,瑞光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区西南隅盘门内。
从光福镇政府站上车,乘坐(63路)到太湖香山站下,转[轨道交通5号线]到南门站下,步行836米可达;
从苏州火车站(4口)上车,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到南门站(出口)下,步行935米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