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2:59
《瑞鹤仙·丙午重九》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触景生情,抒发作者对年华易逝、老之已至的感叹,并通过追忆少年的乐事来衬托眼前的孤独。全词行文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吞吐反复,用典贴切,构思新颖。
瑞鹤仙·丙午重九⑴
乱云生古峤⑵。记旧游唯怕,秋光不早。人生断肠草⑶。叹如今摇落⑷,暗惊怀抱。谁临晚眺?吹台高⑸、霜歌缥缈。想西风、此处留情,肯著故人衰帽⑹。
闻道。萸香西市⑺,酒熟东邻,浣花人老⑻。金鞭騕褭⑼。追吟赋,倩年少⑽。想重来新雁,伤心湖上,销减红深翠窈⑾。小楼寒,睡起无聊,半帘晚照⑿。
⑴瑞鹤仙:词牌名。此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丙午: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重九:重阳节。
⑵云:一作“红”。峤(jiào):尖而高的山。
⑶断肠草:又名相思草。
⑷摇落:凋残、零落。
⑸吹台:《东京记》:汴城有列仙吹台。又赤城东有繁台,为师旷作乐之地,即吹台。
⑹人:一作“山”。衰帽:指官帽,用孟嘉落帽事。《晋书·孟嘉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使左右忽言,欲观其举止。良久如则,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又。”
⑺萸(yú)香:指茱萸,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可入药。古代重九佩莱英囊以去邪辟恶。
⑻浣花: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种竹植树,结声枕江,纵酒啸咏。此代指词人自己。
⑼騕褭(yǎo niǎo):马名。马金赤色,一日行万里。(见李善注司马相如《上林赋》)
⑽倩:请。
⑾减:一作“灭”。窈(yǎo):深远。
⑿晚:一作“夕”。
重重叠叠的浓云从高山上喷薄而出,触此景而想起了过去那些快乐的游踪,但是又担心美好的秋天景致即将消逝,四周的景物又要遭受到严冬的摧残。人生犹如眼前四处蔓延的断肠草一样漫无边际,无处着落。如今秋叶凋落,叹息秋天将尽,而我徒有一身抱负却不能够尽情施展,唯有在暗中嗟叹而已。不知是哪一位高士,这么晚了还在高台上放声而唱。那萧杀的秋歌声,正隐隐约约地从台上飘了过来。缓缓地吹来的萧飒西风好像对这故土故人颇有情意一样,还不肯将山上的秋景吹得零乱衰败;它也不愿将故人的帽子吹落下来,暴露出他的一头白发。
听说邻舍友人的家中,如今茱萸花开得正盛,家里又备有醉人的醇酒用来庆贺佳节,可惜如今我却已经是衰老得再也不能过多地饮酒了。手执金鞭,身跨骏马,歌诗赋词,那些都是我年轻之时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事,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去追寻了。那些重返湖上的鸿雁,它们发出来的阵阵哀鸣声,恐怕也是在悲叹着湖中已失去了往日深红翠绿的繁华景象吧?我在冷冷清清的小楼里午睡醒来却无所事事,因此只有无聊地呆望窗外渐渐下沉的夕阳,用来打发孤独的时光。
吴文英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起往来于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之间。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淳祐六年词人四十七岁,苏姬离去已有三年多。此系词人在淳祐六年重阳节时登高忆姬之作。
这是一首重阳节抒情词。此词发端“乱云生古峤”点出重九登高之地,是词人于山下所见之景。尖而高的山上,乱云飞渡。一个“生”字,将乱云飘浮,聚而不散的奇姿勾出。下文按一般写法,该写到登高,但二三韵却转笔写“旧游”情景,言当时年轻,怕秋光未能早到,不能即兴登高;现在回想起来,时光荏苒,人生短促,知交零落,这不禁令人断肠。眼前枝叶浊零,更令人叹惋不已。二三韵未谈登高,是写题前虚步。“谁临晚眺”一句,以设问法言自己将登高晚眺,“吹高台”一韵,补充上句,说为何想登高:不登高难以听到高高的吹台上美妙缥缈的音乐。此处化用“吹台典故。“箱歌”之“霜”呼应词题“重九”。“想西风”一韵,反用晋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言西风留情,未吹落自己帽子,表明自己终未登高。上片歇拍“肯着故人衰帽”小结,引出下片。下片从几个方面写自己为何未能登高。
过片“闻道”二字,贯以下两句,用重阳事典:“萸香”,指重阳佳节,人们佩茱萸囊以去邪辟恶的习俗;“酒熟”,写重九时人们饮酒赏菊之习。“西市”“东邻”以对仗句写出此习俗范围之广。古人多有诗句记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毎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箱。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词人在记写民间习俗之中,表达了自己思乡思亲、嗟老叹悲之情。此时词人年四十六岁正寓居杭州,“浣花人老”一句,借杜甫于成都浣花溪畔,结庐枕江、种竹植树,纵酒啸咏之事来暗寓自己,既表明年老,又勾出自己隐逸啸傲之态。“金鞭騕褭”二韵,写挥金鞭骑骏马登高吟啸,一个“倩”字,点出此是“年少”人所为,从对面暗写了年老之人不便追随登高,此是倒装句。“想重来新雁”一韵,想象重来的大雁,面对眼前湖上红深翠远的萧悊秋景,也会十分伤心。这种设想之辞,拟人手法,暗中表达了自己悲秋之情,为下文正面描写起了铺垫作用。煞拍道:“小楼寒、睡起无聊,半帘晚照。”景是楼寒夕照,暗淡而萧瑟,情是无聊难耐,嗟老叹卑。以景情交融作法,神完气足。
此词行文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吞吐反复,如上片写重九登高,发端写登高地点,下文应接写登高事而未写;转笔写往日盼秋光望登高;下文应写登高,但又一个转笔,写到今日秋叶摇落,暗惊怀抱,不想登高;后又转笔写到不登高难以听到美妙音乐,表明想要登高;最后又一转笔写到不登高没有落帽之忧,表明终未登高。在千回百转中不写重九登高,从而暗写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乡思亲之情。在转折提顿之处,不以虚字显明,不假呼应之意,而以实词相接,此乃潜气内转法。而实词又多化用典故,故常为人所不解,讥之曰“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词用典多而变化大,有语典、事典,有正用、反用、扩展典意等。如“摇落”是语典,化用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此正用“悲哉”之意。“吹台”是反用事典,借春秋晋国乐师师旷在赤城繁台作乐响彻云霄之典,写出不登高难以闻妙音之意。“衰帽”是反用晋孟嘉重九登高落帽之事典,表达自己未曾登高。“萸香”扩展了“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典,写出古代重九时之民俗,表达了词人思亲之情。“浣花”正用杜甫于浣花溪畔结庐种竹饮酒咏诗之事典,写出了自己的处境与志趣。
近代词学家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自上阕至“年少”句,笔意清老。其动目处,在后半“新雁”以下五句,神态夷犹,音殊恻怆,与“带黄花人在小楼”之结句,同深感叹。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