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甲科

更新时间:2023-12-23 23:41

瓢甲科属昆虫纲鞘翅目,体小至中形,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拱起。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基本信息

瓢甲科 Coccinellidae

黄斑盘瓢甲 Coelophora saucia Mulsant(?)

异名: Lemnia s&uciB( Mulsant)

分布:民和

寄主蚜虫

习性:成虫七、八月出现。

资料记载

分布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度、菲律宾。

寄主;蚜虫

十三星瓢甲 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 Linnaeus)

分布:民和、共和

寄主:捕食名种蚜虫

习性:成虫于七、八月出现

为害

资料记载

分布:吉林、河北、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新疆、宁夏3欧洲、苏

联、北美、朝鲜、日本

寄主:蚜虫

十二斑和瓢甲Sy血 armonia bissexnotata( Mulsant)

异名: Oenopia bissexnotata( Mulsant)

分布:循化、同仁

寄主:蚜虫。

习性:成虫于六至九月出现。

为害

资料记载:又名十二斑巧瓢虫

分布:东北、山东、四川、苏联(西伯利亚)

科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内翅总目 Endopterygo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多食亚目 Polyphaga

扁甲总科 Cucujoidea

瓢甲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形态特征

此类昆虫通称“瓢虫”。属昆虫纲鞘翅目。多为红、褐、黄、白、黑色等,常具鲜艳色斑。头小,后部嵌于前胸。触角一般11节,锤状。跗节隐4节。腹部可见5或6节腹板。幼虫行动活泼,蛃型,腹部末端尖削,体上生有很多带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状棘,有的附有白色蜡粉。

分为肉食性(瓢甲亚科:成虫背面具光泽,上颚有基齿,端部对裂或不分裂)和植食性(毛瓢甲亚科:成虫无光泽,上领无基齿,端部分成许多小齿)两大类,肉食性种类约占80%以上。

生活习性

肉食性种类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黑缘红瓢虫(Chileorus rubidus Hope)、异色瓢虫〔Leisaxy ridis (Pallas)]等。植食性的种类,如茄十一星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maculata Motsch.)等,属一类重要农业害虫。

区分瓢虫是否为害虫的方法:看它的鞘翅是光滑的、还是带有绒毛的。(如果是带有绒毛,就是害虫!)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青椒、豆类、瓜类、白菜等8科25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内蒙古等地.成、幼虫食害寄主作物的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凹纹,后变为褐色斑痕,过多会导致叶片枯萎;受害果、瓜、不仅减产,而且被啃食的部分会变硬,并有苦味,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在瓢虫产卵盛期摘除卵块深埋,并兼捕成或幼虫。

(2)农业防治

种植南瓜避免与马铃薯、茄科作物邻作或间作。

(3)药剂防治

可用21%灭杀毙乳油4000~6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0%杀灭菊脂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每公顷0.6L~0.8L,兑水喷雾防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