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0 16:42
瓶子草属(学名:Sarracenia Tourn. ex L.)是猪笼草目、瓶子草科的一属食虫植物,共有11种和众多的亚种、变种及人工培育的品种。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有许多须根;叶基生成莲座状叶丛,叶瓶状,喇叭状或管状,瓶状叶有一捕虫囊,囊壁开口光滑,并生有蜜腺,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并掉入囊中,囊壁光滑,内含消化液,可分泌消化酶将昆虫分解,然后由内壁的薄壁细胞构成的腺体分解出来的蛋白分解酶加以吸收;此外,瓶子草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这种叶片无捕虫囊,只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
Sarracenia purpurea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时采用了这个名字,用它来指代当时已知的两个物种:Sarracenia purpurea(瓶子草)和Sarracenia flava(黄瓶子草)。第一次成功培养开花发生在1773年。1793年,威廉·巴特拉姆(William Bartram)在他关于美国东南部旅行的书中指出,这些植物的捕虫笼中捕获了许多昆虫,但他怀疑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作家兼瓶子草专家斯图尔特·麦克弗森(Stewart McPherson)推测,瓶子草科的进化时间大约在1.5亿至2亿年前,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离和7000万至6500万年前美洲大陆与欧洲和非洲分离之间。不幸的是,没有瓶子草植物部分或花粉的化石记录来查明它们的起源。
瓶子草科是猪笼草目的第二大科,它们具有相同趋同进化特征的科的广泛变化证明了捕虫笼机制的效率。瓶子草属包含11个物种、20个亚种或变种、17个自然产生的杂交变种和数十种人工杂交种。瓶子草属植物的俗名是“喇叭瓶草”。
直到1887年,约瑟夫·H·梅利查姆(Joseph H. Mellichamp)的研究才证明了该属的肉食性。1920年,J.S.赫本(J.Sarracenia Hepburn)、E.Q.圣约翰(E.Q.St.John)和F.M.琼斯(F.M. Jones)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发现。
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惠里(Edgar Wherry)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大大增加了对该属的了解,而C.里奇·贝尔(C.Ritchie Bell,1949-1952年)、唐纳德·E·施内尔(Donald E. Schnell,1970-2002年)、弗雷德里克·W·凯斯(Frederick W. Case,1970-2000年代)和T.劳伦斯·梅利查姆(T.Lawrence Mellichamp,1980-2000年代)等人的研究则进一步扩展了对该属的了解。
瓶子草自1570年代以来就已为科学界所知,当时第一批新大陆植物收藏品流入欧洲植物学家。植物学家卡罗勒斯·克卢修斯(1601年)对瓶子草感到惊奇,但不确定它们的用途。1754年,植物学家Mark Catesby描述了几种新的瓶子草,并指出空心叶子是昆虫的某种避难所或庇护所。然而,直到1815年,James MacBride才仔细观察了瓶子草,发现被花蜜吸引的苍蝇进入瓶子草,被困在里面而死。19世纪70年代,J.H. Mellichamp和W.M. Canby仔细观察了瓶子草,并直接观察到瓶子草内分泌的液体加速了被困昆虫的腐烂。查尔斯·达尔文于1875年写了一本名为《食虫植物》的书,重点研究了茅膏菜(Drosera),但也推测瓶子草以昆虫为食。最后,在1904年,科学家C.A.Fenner将所有信息汇总在一起,证明了瓶子草的食肉性质。瓶子草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花园中非常受欢迎,而像本土植物一样,瓶子草在美国并不受欢迎,直到英国人将其带回美国。
瓶子草早在16世纪就已为欧洲人所知,距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到一个世纪。拉罗贝(L'lObe)于1576年在其著作《Stirpium Adversaria Nova》中收录了Sarracenia minor(小瓶子草)的插图。瓶子草首次出现在植物学文献中,由卡罗勒斯·克卢修斯(Carolus Clusius)发表,他收到了部分干燥的标本,其描述的物种当时被命名为“Limonium peregrinum”,即现在的紫瓶子草(S. purpurea subsp. purpurea)。该标本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探险家收集过该亚种范围内的植物标本。奇克和杨认为,最有可能的来源是卡蒂埃在1534-1541年间对现在的魁北克的探险。雅克·卡蒂埃对这份没有花序的标本充满兴趣,并进行了长达60年的研究,但是他并没有将其进行正确的分类,而是将其归入了与瓶子草毫无关联的补血草属(Limonium)下。
瓶子草属是草本植物,丛生或垫状,无匍匐茎;根茎水平或垂直。植物的叶子进化成漏斗状,称捕虫笼,黏稠或宿存,直立至上升或平卧至蔓生,叶基无或宿存,盛夏产生,绿色,倒卵形或镰形。通常单形,软瓶子草(软瓶子草)有时为三种,夏季形态与春季形态不同,不扭曲,绿色、黄绿色、红色或紫色,管状,从基部到孔口逐渐变细;瓶子草、玫红瓶子草为瓶形,坚硬或柔软,外表面无毛或有细毛;孔口圆形至椭圆形,不面向地面,除鹦鹉瓶子草外,在顶端开口,开口或部分或完全被罩盖覆盖。
兜状花序从孔口边缘背面生出,直立至正面反卷,卵形至圆形或肾形,扁平或圆顶形(鹦鹉瓶子草近球形)。瓶子草的花为两性花,花序从叶基部抽出,为疏松的总状花序,由几朵大型的花共组,花芯由1盔状柱头,3-5室的子房和50-80条雄蕊组成,花黄绿色或深红色,花萼5片,位于花瓣的下方,不裂,近端边缘心形至渐狭,常形成明显的颈部,先端有细尖(瓶子草和玫红瓶子草不具细尖)。花葶1枚(软瓶子草、长柄瓶子草和红花瓶子草有时为2枚),长于或短于捕虫笼;苞片3枚,通常贴伏或与萼片相邻,抱合、展开或拱起,卵状三角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至圆形。花通常有气味(如玫瑰般芳香或如猫尿般难闻),很少无味(小瓶子草);萼片宿存,宽卵状三角形或卵形,边缘全缘,先端钝或圆形;花瓣落叶,仅基部微接触,下垂于花柱盘裂片之间,卷曲,较大的远端部分倒卵形、圆形、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全缘或啮蚀状,先端圆形;雄蕊50-100,基部勉强连成10-17个不规则的束状花序,单独脱落;花丝长度稍有变化;花药背着,不灵活;子房球形至圆锥形,浅5裂,先端圆形;花柱远端膨大成宽阔的伞状花盘,中脉(臂)延伸成5个间距均匀、反折、远端缺口的裂片;柱头单生,丝状,(1毫米),位于花柱花盘缺口基部(内折)。
果实为蒴果,球形至卵形,粗瘤状,基部开裂(白网纹瓶子草的顶部开裂)。内含多数细小种子,种子400-1000颗,不规则棍棒状至肾状倒卵形,侧面龙骨状,瘤状至网状瘤状。成熟时自动开裂并弹出种子。x=13。
无论是哪一个种类的瓶子草,它瓶状的管子内可以分为3-5个区域:第一区即瓶盖,第二区是唇与瓶口,三、四区(有些种类是合在一起的)和第五区(只有紫瓶子草有第五区)是瓶子的主体,这些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符合它们形态学上的特色。
瓶子草往往生长在永久潮湿的湿地、沼泽和草原上。这些栖息地往往是酸性的(低pH值),土壤由沙子和泥炭藓组成。土壤通常缺乏养分,特别是硝酸盐,而且经常被流动的水不断冲刷,或者由于pH值低而无法被植物根部吸收。植物的优势在于它们能够在这种矿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从昆虫猎物中提取养分。植物喜欢强烈的直射阳光,没有阴凉处。
原生于南美洲,生长在盐碱贫瘠的荒地区域、低地沼泽地带、湿草地上。
这些植物栖息在任何永久潮湿的地方,包括沼泽、湖边、河岸、沼泽松林、泥灰沼泽、泉水或任何其他低洼地区。虽然瓶子草不能生活在永久被洪水淹没的地区,但它们可以在经历暂时洪水和淹没的地区很好地生存。它们不能忍受长期干旱也就不足为奇了。
物种多样性最大的地区是北纬30°到40°之间。瓶子草的栖息地可能是沿海、山麓或山地。单个物种的自然分布范围通常很小,瓶子草亚种除外,它从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向北延伸到纽芬兰,向西延伸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物种的自然分布范围重叠时,它们很容易杂交。瓶子草通常耐热,但该属内的耐寒性存在一些差异。最南端的品种(小瓶子草、翼状瓶子草、白叶瓶子草、鹦鹉瓶子草和红瓶子草)可耐寒至6区(许多可耐寒至5区),而北部的紫色瓶子草亚种可在3区生长。
美国:阿拉巴马州、阿拉斯加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德克萨斯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罗德岛州、西弗吉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
加拿大:艾伯塔省、爱德华王子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拉布拉多省、马尼托巴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省、西北地区、新斯科舍省、努纳武特地区、安大略省、魁北克省、萨斯喀彻温省。
奥地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法国、德国、英国、瑞典和瑞士。
在一些情况下,食肉植物爱好者将紫瓶子草引入其自然范围之外的合适栖息地,在那里它已经归化了。其中一些种群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知最古老的种群出现在瑞士汝拉山脉,已有约100年历史。除瑞士外,爱尔兰、英格兰(湖区)、德国(巴伐利亚、卢萨蒂亚)和美国加州海岸的门多西诺县也发现了此类归化种群。
瓶子草需要持续湿润、无营养的酸性土壤。这通常是用由泥炭藓与沙子或珍珠岩混合而成的盆栽混合物来实现的。由于它们的根对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很敏感,因此只能用纯净水(如蒸馏水、雨水或反渗透水)来浇灌它们。瓶子草在生长季节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在冬季需要几个月的休眠期,光照和温度都会降低。
瓶子草的花期约2周,在开花末期的时候,花瓣脱落,而子房如果有授粉,便会开始膨大。种子形成五瓣,其中一瓣产生的种子比其他几瓣少很多。平均产生300-600颗种子,视种类以及授粉成功的情况而定。种子约五个月后成熟,此时种荚会转变成褐色并且裂开,散出种子。种子约1.5-2毫米长,具有粗糙的蜡质防水外壳,这个构造可能是为了借由水流散布种子。瓶子草的种子需要经过一个“湿冷积层”的阶段才会发芽,从种子到长出具有功能的补虫叶其实蛮快的,但是刚开始的一年左右,叶子的形态会和成熟叶有所不同,结构上较为简单。从种子到成熟,约3-5年。
捕虫瓶从在开花末期开始生长,一直到晚秋。在秋末的时候,捕虫瓶开始枯萎,植株长出不具捕虫功能的剑形叶(或称叶状柄)。由于冬季的昆虫减少,天气转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此时把能量花在长捕虫叶很不划算,剑形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瓶子草的花在早春的时候,比第一个捕虫瓶稍早或同时出现,它会单独伸出一条长长的茎,通常会高出捕虫瓶很多,避免授粉的昆虫掉进瓶中。花朵根据种类不同,直径约3-10厘米,不但很吸引目光,而且还有精密的构造,可以避免自花授粉。瓶子草的花具有五个萼片,基部和三个苞片连在一起,萼片下方具有大量的花药以及一个具有五个顶点的伞状花柱,上方悬挂着五片红色或黄色的长花瓣。整朵花是呈现上下颠倒的样子,因此这个伞状花柱可以盛住从雄蕊掉落的花粉。柱头位于伞状花柱上,接近五个顶点的地方。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然后蜜蜂造访下一朵花,经过柱头时就把前一朵花的花粉沾在上面了,这个过程会不断地重复。
开花公式:Ca5 Co5 A∞ G(5)
瓶子草大部分的花是有香味的,这些香味多变,但是通常都很强烈,甚至刺鼻。尤其是黄瓶子草,具有强烈的气味,闻起来有点像猫尿。翼状瓶子草的花期约2周,在开花末期的时候,花瓣脱落,而子房如果有授粉,便会开始膨大。种子形成五瓣,其中一瓣产生的种子比其他几瓣少很多。平均产生300-600颗种子,视种类以及授粉成功的情况而定。种子约五个月后成熟,此时种荚会转变成褐色并且裂开,散出种子。种子约1.5-2毫米长,具有粗糙的蜡质防水外壳,这个构造可能是为了借由水流散布种子。瓶子草的种子需要经过一个“湿冷积层”的阶段才会发芽,种子长出的新植株几乎能立即产生具有功能的捕虫叶,但是刚开始的一年左右,捕虫瓶的形态会和成熟叶有所不同,结构上较为简单。从种子到成熟,约3-5年。
瓶子草属植物的叶子进化成漏斗状,用来捕捉昆虫,用蛋白酶和其他酶消化猎物。瓶子草唇上的花蜜状分泌物以及颜色和气味的组合会吸引昆虫。由于捕虫笼的边缘很滑,加上至少一种植物的花蜜中含有麻醉药物,昆虫会掉入捕虫笼内,然后死亡,并被植物消化作为营养来源。所有的瓶子草都不具有能力移动,借此吸引昆虫或其他猎物的部位。它们的陷阱是静态的,结合数种诱因(颜色、气味、蜜)以及无法逃脱的环境。多数品种充分利用了气味、有毒的蜜、蜡质沉积(妨碍昆虫的脚)和重力,让猎物落入瓶中。
瓶子草的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囊状的瓶状叶有鲜明的色彩,其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采吃,一旦受骗的昆虫爬到顶端,并试图跨过瓶口爬进内壁时,由于内壁很滑而被滑落瓶中,掉进瓶内的消化液中,力图从瓶中爬出来的昆虫,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因挣扎无力而重新掉进消化液中淹死。瓶子草的消化液含有由瓶壁腺体分泌的蛋白分解酶,它可将溺死的昆虫尸体的蛋白质溶解,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在黄瓶子草分泌的蜜糖中,可以发现毒芹碱的成分,毒芹碱能使昆虫麻痹。一旦落入瓶中,瓶壁布满了光滑的蜡质,让昆虫无从落脚。再下去布满了倒生的毛,昆虫更加无法离开。最底部则是一滩液体,具有消化酵素和润湿剂,很快地将昆虫淹死并进行消化。昆虫的外骨骼通常不会被消化掉,经过一个夏天,瓶身往往会装满昆虫。鹦鹉瓶子草,瓶子造型像鹦鹉的头,利用像龙虾笼的构造让猎物进入(雨季时还会有蝌蚪、小鱼游入),然后再也出不去。它具有尖锐的向内生长的毛,强迫猎物逐渐进入瓶子底部,然后被消化掉。
通常,一般会认可8到11种瓶子草,这取决于个人对生物学物种概念的看法,以及在许多亚种和变种中哪些应该被提升为物种,这是划界中常见的归并和分裂问题。瓶子草物种可以自由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这使得正确分类变得困难。
瓶子草杂交种能够进一步杂交,从而有可能产生数百种不同的杂交种,这些杂交种的祖先中有不同数量的多个物种。由于许多物种范围重叠,自然杂交种相对常见。因此,最初的分类将许多这些杂交种作为单独的物种。在对瓶子草物种杂交种和栽培品种数量的普查显示,大约有100种独特的杂交种和栽培品种正在栽培中。许多瓶子草的杂交种仍然通常以其过时的物种名称来称呼,尤其是在园艺中。这些杂交种都是食肉植物爱好者广泛种植的,因此有大量的杂交种和栽培品种,大多数都是为制作华丽的瓶子草而培育的。
如果保持干燥,丰富的种子可以很好地储存。在无法提供种子发芽所需的寒冷、潮湿的分层期的气候或季节,种植者通过将种子放在冰箱中4-8周来模拟这种情况。将种子播种在基质表面,当转移到温暖、明亮的环境中时,种子就会发芽。
种荚从初夏到秋天成熟,具体取决于品种和所在的区域。瓶子草很容易通过将花粉从一株植物涂抹到另一株植物的花朵中来进行杂交,但如果两个亲本物种的开花日期不重叠,可以收集花粉并在过渡期间将其冷藏。当豆荚自然开始变褐色并裂开时,收集种子。种子表面有疏水涂层,需要至少4周的冷分层才能分解,并且可以在冰箱中干燥保存数年。种子应在表面播种,在发芽过程中,将幼苗盆放在荧光灯下的水盘中或密封袋中。它们在15℃至32℃的温度下发芽效果最好。瓶子草植物的幼苗期很长,播种后3至6年内不会形成瓶子草或花朵。幼苗应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春天在室外变硬,但要注意不要在最后一次霜冻日期之前将植物移出。另外,不要等太久才将它们移到户外,否则夏季的高温会灼伤它们。
成熟的瓶子草通常通过分株繁殖。它们的根茎在几个生长季节内延伸并产生新的捕虫笼冠,栽培者在植物冬季休眠期间或生长季节早期将根茎分开。这种技术也用于分离没有捕虫笼的根茎部分:重新盆栽时,该部分通常会产生新的捕虫笼冠。还采用了另一种技术来促进新冠的出现,该技术不涉及根茎的分裂:在根茎的顶部切出深达5毫米的小凹口,随后在凹口处通常会发育出新的冠。
要在瓶子草恢复活跃生长之前进行扦插。分株的最佳时间是在初秋,此时根部处于活跃生长状态。如果取下整片叶子,并在其底部附有少量根茎,改良的叶插法也可能有效。此外,可以通过“刻痕”刺激根茎上新芽的形成,即在旧叶节处将根茎顶部切出几毫米深的“V”形。此外,在休眠期间,根茎可以分成包含4片或更多片叶子和5片或更多根的部分。
瓶子草不会自花授粉,因此需要人工授粉或接触蜜蜂等天然授粉者。瓶子草花粉在冷藏条件下可保持数周的效力,因此种植者会将其储存起来,用于为晚开花的品种授粉。鉴于所有瓶子草杂交种都是可育的,并且会进一步杂交,这一特性使种植者能够通过杂交产生无限数量的变种。
瓶子草的花在早春的时候,比第一个瓶子稍早或同时出现,它们会伸出一条长长的茎,通常会高出叶子很多,避免授粉的昆虫掉进瓶子。花朵根据种类不同,直径约3-10厘米,有精密的构造,可以避免自花授粉。瓶子草的花具有五个萼片,基部和三个苞片连在一起;具有一些花药;以及一个具有五个顶点的伞状构造,上方悬挂著五片红色或黄色的花瓣。整朵花是呈现上下颠倒的样子,因此这个伞状构造可以盛住从雄蕊掉落的花粉。柱头位于伞状构造上,接近五个顶点的地方。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然后蜜蜂造访下一朵花,经过柱头时就把前一朵花的花粉沾在上面了,这个过程会不断地重复。
在野外,瓶子草生长在沙质土壤中,这种土壤通常含有大量有机物,pH值在3.0到5.0之间。在花园中,建议使用50:50的沙子和泥炭藓混合物。
在栽培用盆方面,由于瓶子草需要有少许水分泡浸会生长更好,应选择一个半腰水的花盆栽植较好。这类盆具在市场上较少,自己动手制造,方法是在普通的素烧红砖盆或塑料盆上套入一个水仙盆即可,关键是水仙套盆应处于栽植盆的上半部,亦即“腰部”,以便浇水后漏出的水浸于栽植盆的齐腰处。此外,瓶子草盆栽一般以吊盆或塑料盆栽植,购回后为其选一个腰水水碟,对口后栽培会十分有利。只要采取措施保持土壤湿润,瓶子草就可以在容器中种植。毫无疑问,容器中最好的土壤是纯泥炭藓。种植后,最好将花盆放在盛有水的托盘中,以保持泥炭均匀湿润。
要成功栽植瓶子草,了解其所需温度十分重要,一般,夏季所需温度应在21-35℃,冬季在7-13℃较为适宜。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瓶子草属植物均具有耐轻霜的能力。因此,人工栽培,冬季无需移入温室,极度严寒时除外。
瓶子草是一种湿生食虫植物,在野外可长年浸于沼泽地中生长,因此需要一个极湿的环境,其生长才会壮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如果用腰水套盆种植的话,浇水时可直接将水灌入套盆中或浇至套盆水满为止。如用漏水的普通花盆栽植,在生长旺盛季节,要保持每天浇水1次和喷雾,以制造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浇水次数可适当增加为2次,以补烈日迅速蒸腾水分的不足。到了冬季休眠期,可节制浇水,保持盆中植料稍湿即可。
在自然生长地,瓶子草在充足和直射阳光下繁茂生长。在充足阳光照射下其地下土壤保持冷凉对它的生长十分有利。但到了休眠期,光照可减至最低或在完全无光环境下休眠。因此,人工栽培的瓶子草,每天要有6-8小时的阳光照射最好。如果光照不足,盆栽的瓶子草会变得色泽晦暗和徒长,植株原有的鲜红色泽会消失并变成暗绿色。所有的瓶子草都喜欢阳光充足、生机勃勃的栖息地。如果遮荫度达到或超过40%,植物就会失去鲜艳的色彩,并且通常会失去活力。
在野外,瓶子草生长于贫瘠的沼泽地中,以其捕虫囊诱捕昆虫作补充养料来吸收。在人工栽培环境下,尽管虫源不少,但为了使盆栽的瓶子草快速长大,定期施肥必不可少。4-9月期间每月两次,一般来说,在生长旺盛期,施肥应每隔3-4周1次,施用方法可喷施或淋施,亦可将稀释的液肥灌入捕虫囊中让其吸收。有人栽培瓶子草时,人工抓一些弄死的小昆虫放入其捕虫囊中让其作补充养分吸收。更有甚者还将碎的猪肉块或牛肉块放入捕虫囊中,以为它们可将其消化吸收,其实这样做是适得其反,不仅补充养分的效果达不到,还会由于肉块的腐烂使提早枯萎,亦即瓶袋被烂肉块腐蚀出一个大孔。瓶子草的施肥浓度一般以2000-5000倍为宜,较稀的液肥施用后有利于植株快速的吸收,尤其是灌入捕虫囊中液肥更要注意浓度。一旦到了冬季休眠期,施肥即可停止直至来年春暖重现生机时恢复。使用平衡肥料,比例为每加仑1茶匙(使用15-16-17泥炭或类似肥料),将加速其生长和成熟。建议定期用纯净水浸出,以防止土壤中溶质(肥料盐)积聚。
危害瓶子草的病虫害主要是栽培环境欠佳所致,如通风不良、过于阴蔽,过冷或过热以及空气污染等。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一经发现可用氧化乐果或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喷杀。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苔腐烂引致的根腐病,此时应及时换盆,除去老旧的植料,剪去烂根后再用新植料再植。此外,如通风不良和过阴会易生黑斑病,此时应改变环境,剪去病叶,然后用百菌清或石硫合剂喷洒防除。
容器种植的瓶子草偶尔会受到介壳虫的侵扰,通常是在休眠期间。常见的杀虫皂或休眠油会杀死介壳虫。此外,猪笼草采矿蛾(Exyra semicrocea)的幼虫会钻入叶子,从内向外吃掉它们,导致叶子枯萎。这可以用Bt来控制。一种叫做“煤烟病”的黑色真菌偶尔也会出现在以花蜜为食的猪笼草上。这种真菌不美观,但不会伤害植物,可以通过增加植物周围的通风来预防。所有这些害虫在健康的标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23年版:
山地瓶子草(Sarracenia oreophila)列入附录Ⅰ;其他物种全部列入附录Ⅱ。
6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极危(CR)1种;易危(VU)1种;无危(LC)3种。
野生瓶子草受到开发和栖息地排水的威胁。据估计,美国东南部97.5%的瓶子草栖息地已经遭到破坏,除一种瓶子草亚种外,这里是所有瓶子草亚种的家园。对幸存种群的最大威胁是城市发展、林业栖息地排水、农业除草剂径流、灭火、砍伐瓶子草用于花卉贸易和植物贸易。后两者不仅通过消耗健康种群来威胁瓶子草的生存,还因为采伐带来的反复人流和车辆交通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土壤压实和湿度改变)。《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估计,1991年约有160万个瓶子草被砍伐以供应国内市场。
存在一些保护性立法。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等几个东南部州都有保护法来保护瓶子草。然而,美国东南部剩余的湿地大部分都是私人所有。这些土地上的植物不受州立法保护。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这两个关键州根本没有这样的立法,因此即使是公共土地上的植物也得不到保护。
三种瓶子草根据美国《濒危物种法》(1973年)被列为“联邦濒危物种”——阿拉巴马州的软瓶子草、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长柄瓶子草以及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地瓶子草。这些分类群也被列入CITES附录I,通过禁止出口野生采集的植物,它们获得了国际保护。其他物种虽然出现在CITES附录II中,但几乎没有联邦保护。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遏制现有的植物威胁。2003年,国际食肉植物协会开展了一项试验性分发计划,该计划从12个已知的软瓶子草地点中的3个收集种子,培育出软瓶子草幼苗,并将其分发给会员,以期增加这种植物的栽培供应,希望借此减少危及该类群野生生存的偷猎行为。
1995年,非盈利组织Meadowview生物研究站成立,旨在保护和恢复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猪笼草沼泽和相关生态系统。
2004年,一些关心植物保护的爱好者成立了北美瓶子草保护协会(NASC),旨在“为保护和栽培目的,成为瓶子草属的分类、形态和遗传多样性的活记录”。NASC是一家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草根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监督所有剩余野生栽培种群的遗传菌株的维护来建立瓶子草遗传库,最终目标是能够提供这些菌株以重新引入合适的栖息地。英国有一个类似但集中的收藏,拥有2000多个代表所有物种的克隆(许多都有位置数据)和许多杂交种,目前由瓶子草专家迈克·金(Mike King)收藏。这个英国收藏是NCCPG国家植物收藏计划的一部分。虽然这些努力都无法遏制最大的威胁——城市发展和栖息地破坏——但它们的目的是帮助减少植物偷猎,同时让子孙后代能够享用这些植物。
(注:图片选自 flickriver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