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01:53
1893年,青年律师甘地年仅24岁,他在英国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诉讼案件,正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驱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他在约翰内斯堡设立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并深入印度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觉悟。他把妻子儿女从印度接来,表示他要进行长期斗争的决心。他在南非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06年,甘地第一次宣传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领印度人向南非当局抗议非法取消了印度人选举权的提案,举行了游行示威,收集印度人的签名,后又成立了国大党。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个争取公民权利的组织。他号召印度人不向南非当局登记和按手印,并组织他的追随者和南非铁路工人一起罢工,反对南非当局对铁路工人的压迫。有的印度人因为罢工或游行示威而被逮捕,甘地就把他们的家属聚集在一起。他把从一些富人和印度国内募集来的钱,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拥有一千一百亩土地的农庄,让这些家属在那里过着一种简朴的劳动生活。
他教育那里的青年努力学习他的学说和从事劳动。他本人在斗争中也几次受到过监禁和毒打。1914年,他回到印度,积极投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他仍坚持深入群众宣传他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1918年,甘地为了抗议英国纺织厂解雇工人,他又鼓励工人向工厂主请愿,但是要他们态度温和,像请求父亲那样婉转而不要触怒工厂主。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手段是绝食。他为了抗议加尔各答的群众暴乱和促进印度各教派之间的联合而几次绝食。当印度举国欢欣鼓舞庆祝独立活动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而且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印度国大党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有日益加剧之势。印度独立后的第四天,甘地即遭暗杀。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1962年,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读了甘地的传记后,就萌生了拍摄一部传记片的想法。他通过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的介绍,专程赴印度拜访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听取了理查德·阿滕伯勒想法,并提供了一些建议。理查德·阿滕伯勒决定用质朴的拍摄手法展现甘地的一生。
1980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担任印度总理,该片的拍摄计划才得以展开。同年,理查德·阿滕伯勒让作家约翰·布瑞雷重新撰写了该片的剧本。扮演群众的印度临时演员分乘一辆辆公共汽车来到拍摄现场,还按照剧情剃短了头发。化妆师忙着给扮演总督、土邦主和欧洲人的演员穿戴爱德华七世时代的服饰。为了把一列火车车厢恢复至1890年至1940年间的样式,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特地用飞机从英国接来一位火车专家前来指导。
主创公司
上映信息
该片是一部画面表现力强、拍摄手法精湛的电影。导演查德·阿滕伯勒对暴徒镜头的处理,散发着原始、野蛮的感觉,这些画面看起来真实自然。影片的主创人员合理运用了每一处镜头,不会让观众感到做作。导演查德·阿滕伯勒会利用说明性的对话间歇来填补镜头无法充分解释的空白。他和编剧尝试捕捉甘地的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在这方面影片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功。本·金斯利捕捉到了言语和动作上的细微差别,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总之,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电影,所有的镜头和场景都是精心布置的。(《综艺》评)
《甘地传》所展现的民众场面,作为一种寄托,将甘地的形象突出在聚焦点上。也正是领袖人物与群众斗争的交相辉映,赋予了影片史诗般的磅礴气势。导演非凡的魄力和周全的细节处理,使影片逼真得令人吃惊。人物相对柔韧的性格与火山爆发式的群众场面所形成的反差,显示了生活的真实波纹。本·金斯利将甘地从有抱负的青年律师演到步履蹒跚的八旬老人,不仅神貌兼似,而且通过表演形象把甘地终生信仰的自制、戒躁、宽宏、容忍等教义体现无遗。(《国际大奖电影精萃》评)
《甘地传》着力于反映甘地一生中重要的事件,从中勾勒这位伟人的性格、精神、人生抱负,以及他非凡的人性光芒。影片从甘地遇刺和印度为甘地举行的盛大葬礼开始倒叙,这一悲剧性的开头奠定了全片悲怆凝重的风格,同时预示了甘地饱经忧患、历经坎坷的一生。该片中的几次大规模游行场面是影片的重头戏,集中体现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和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凶恶,很多场面拍得非常煽情。影片展现了甘地不屈不饶的斗争与和平努力,再现了印度独立、印巴冲突等重大历史事件,涉及范围广泛、人物众多,演员表演真实感人。(《第一镜 80部纪录电影》评)
《甘地传》省略了不少波澜壮阔的大场面,而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交代一些重要事件。影片特别对非暴力主义作了大量详尽细致的描绘。向观众娓娓叙述了甘地生平若干重大事件,影片剪辑巧妙、剧情流畅,纵横数万里,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电影。(《影视欣赏》、《世界百部经典电影导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