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池泉

更新时间:2023-08-03 14:19

甘池泉位于房山区长钩镇甘池村。甘池村实际上是指四个村子,村名分别叫北甘池,南甘池,东甘池和西甘池。甘池泉以胜泉(即北甘池泉)为主,由宜新泉、西甘池泉和东甘池泉组成。泉水溢出地表后各自形成泉池,池水溢流汇成北泉水河,向东南注入北拒马河。

泉水简介

胜泉为北泉水河源头,自古有比目鱼故乡之说,泉水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恒温16度,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自古无断流、无溺水,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泉”。

北甘池泉池西曾有一座“胜泉寺”,又称“将军庙”,毁于文革期间,现已荡然无存。

胜泉河

胜泉河,俗称北泉水河。她以千古不竭的旺势,横越长沟中部地区,带一路沧桑,于涿州与圣水、北拒马河、南泉水河汇聚,辉煌了“天下第一州”涿州的悠久历史。对这一大区域的繁杂水文情况,先贤郦道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鸣泽渚”的水乡盛景:“桃水又东北,与垣水会,水上承涞水……又东,洛水注之,水上承鸣泽渚,渚方一十五里。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行幸鸣泽者也。”此泽,“西则独树水注之,水出遒县北山﹙遒县,涞水县张坊一带﹚,东入渚。北有甘泉水注之,水出良乡西 山,东南径西乡城西,而南注鸣泽渚。渚水东出为洛水,又东迳西乡城南……”

这些记载中所提到的“独树水”,即为今之南泉水河,“北注之水”,即指“良乡县西甘泉原东谷”的胜泉水。由此可见,这幅“鸣泽渚”的盛景,即指涿州西北,长沟南部一带。

沧海变桑田,当年盛景不复存在。在这处大区域内多少条古之河枯竭而没,而唯有胜泉河不减当年之“涌”,仍以永不疲倦的身躯,延伸着她的无私奉献。

今日胜泉河,在“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感召下,在其上游东甘池一带聚成了“龙泉湖”,再现了“鸣泽”的原生态。沐“三水”之恩的“黄金三角”,因胜泉不竭,也再造着更加绚丽多彩的水乡神韵。

胜泉河发源于距长沟六里的北甘池村北寿阳山麓。甘冽的泉水自岩缝溢出,向上呈翻涌之势,汇成河流,迤逦东南流。千百年以来,她不受时代与气候的影响,大无畏地显示着一种神圣与神秘。

胜泉河源于何年,史无记载。《水经注》称其为“甘泉”,“以泉水甘冽而名”。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幽州刺史部》对她所标的位置看。那时,她曰“垣水”。

胜泉河的神圣在于她的坚贞不渝。从诞生以来至今,她不受沧海桑田的变迁影响,不惧自然旱象的蹂躏,更不被时代推崇与冷落而左右,始终保持着泉涌不竭的不褪本色。

早于文字记载,胜泉河便有乐此不疲的原生本色。

追本溯源,难﹗除去同乡郦道元为她留下了极为有限的记载外,历史好像也在考验她的忠贞一样,并没有留下更多的“身世”踪迹。只有刻于一九三七年五月,现保存于源头北甘池村的《重修胜泉寺碑记》还有些缥缈的身世影子。碑记说:“胜泉水旁胜泉寺其踪最古,创始于何代远不可考。”“寺内木牌记道光二十一年重修﹙公元1841年﹚。”1937年,“村民莘厚田者,慷慨数昂……倡议重修整顿”。由当时的文人北正村焦琴舫撰写的碑记,提出了一个建寺的根由,宗旨是为供奉“送子观音”。“无方挹彼瓶中法水,注兹胜泉,甘冽清香,而人民受惠实莫大焉”。碑记提出胜泉的来历是观音菩萨以不同的方式汲取她法瓶中的法水,点化出了甘冽清香的胜泉水。同时,碑记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村民“报本探源,咸乐祀将军”。大家愿意奉祀河伯将军冯夷。“冯夷经代奉为河路将军,以防水患而济民”。

胜泉寺

胜泉寺依水而建,自有其建寺的初衷,但终因岁月悠悠,古迹无考,便为后人留下了胜泉源于何代的神秘。很明显,近代碑记对建寺根由有附庸世俗之嫌,两种神话般的来由显得苍白而牵强,只是借重建寺庙之机,寄托对“慈善的观世音菩萨”和“水神冯夷”的一种崇拜和恭敬。

泉水形成

1975年,长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勘探。勘探人员深入浅出地解释道,造山运动使燕山太行山在这个地区形成两道地下山梁,从西、北两个方向汇来的地下水全部集中于此,山梁接近于地平面便上翻形成泉眼。这就是甘池泉群永不枯竭的根本原因。

1993年,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分别在5月、9月对甘池泉群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同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也对其水质进行了全面测试。据1960年至1961年北京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调查,房山有大小山泉150余处。70年代,因雨量偏少,山区及半山区地下水位下降,不少山泉枯竭。1980年再次调查,仅存山泉49处。此材料引自《房山区志》。另据《北京自然地理》记:房山区山泉97个。泉数占北京市总数7.78%,径流量年均5716.73万立方米,占全市28.33%。较大山泉有高庄泉、甘池泉、万佛堂泉、黑龙关泉。据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1981年实测资料记载,甘池泉群仅北甘池、西甘池泉群总流量为0.22~0.28立方米/秒,西甘池泉流量为0.06立方米/秒,合每日流出5184立方米的水,北甘池泉群每日可流水量达2万多立方米。

科学见证了这里的“天赐之水”。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的《关于西甘池泉调查报告》做出了翔实的资料统计和说明:“区域地质范围,北到孤山口、圣水峪、长流水,西到马鞍,南至张坊、南尚乐,包括相关的甘池泉、高庄泉和马鞍泉泉域。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蓟县系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主要含水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特别是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溶、裂隙发育,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著名的甘池泉、高庄泉、马鞍泉皆出自该含水层。”

为什么“甘池泉群”泉涌不竭?《关于西甘池泉调查报告》以专业的语言这样论述:“本区雾迷山组岩溶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其由高处向低处运移的过程中,由于北面、东面受洪水庄组页岩的阻隔、西面又受北西走向的煌斑岩脉的阻挡,其地下水的总体流向应是由西北流向东南的,而在东南部又有高庄岩体的侵入,在地下起到阻水的作用,从而促使岩溶裂隙水在山前地形比较低洼的地方排泄成泉。由于页岩、岩脉未受断裂破坏,雾迷山组岩溶裂隙水周边的封闭条件比较好,大面积分布的岩溶裂隙水汇聚,相对集中地排泄,从而形成了流量大、而且动态比较稳定的高庄泉和甘池泉。”

用专业术语做出的这种科学论断,虽然生涩而难懂,但它彻底地揭开了胜泉水千古不竭的奥秘。

天赐之水

关于胜泉河水质,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完成的水质分析,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泉水为无色、透明、无异味、甘甜的泉水,水温15℃。”

“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泉水含有比较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其中的偏硅酸、锶、溴、碘、硒、锂、钼、硼、锌等含量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锶和溴的含量远高于一般地下水的含量,已接近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泉水含有人体所必须的绝大部分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甘池泉水“感官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其它组份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是一种无污染、无毒、无害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质泉水。据研究,锶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体中的骨骼、牙齿以至所有的组织都含有锶,锶还与心血管的功能及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有关,饮用含锶比较丰富的甘池泉水,有利于壮骨和防治心血管病。在微量元素中,溴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次于铁和锌,医学家们认为,一些疾病与溴代谢紊乱有关,目前医学上广泛把溴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内科疾病。像甘池泉水这样溴的含量高而钠的含量又很低的泉水是不多见的。此外,硒、钼、硼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作用,饮用富含或含量比较高的这种泉水,能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汞、镉、砷的毒性,阻断亚硝胺类强致癌物在体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消炎、防病、治病作用。”

胜泉传说

当地一则最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却有着鲜明的特色,至今人们仍神圣地传颂着。因为她昭示的是胜泉寺旁北甘池村民的崇善、向善之心。

很早以前,寿阳山麓怪石嶙峋,人迹罕至。一年,天旱无雨,烈日当空,方圆数十里禽兽皆无。崎岖山路上,衣衫褴褛的求雨人走到这里时已是奄奄一息。正在这时,山路对面来了一个中年汉子。他背着一个柳条筐,筐里用红布包裹的物什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烈日的烘烤和背上沉重的物什,使这位中年汉子大口地喘着粗气。只见他全身被汗水浸透,不时地把额头滚下的汗珠捋下,放到嘴里吮吸。显然这位汉子体力消耗也已到了极限。

突然间,一块巨石绊住了他踉跄的脚步,他一头跌倒在路旁,背上的红布物什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

“救人!”濒临死亡的求雨人,挣扎着来到中年汉子的跟前,想搀扶他起来。“水……水……”中年汉子用沙哑的嗓子喃喃地呼唤着。水!到哪里去找救命的水?无奈的人们焦心地望着他叹息。一位老婆婆正往自己孙子嘴里吐着咀嚼碎的芨芨草根,听见呼唤,她丢下孙子,挣扎着爬到已昏厥的中年汉子跟前,用力地将咀嚼的草根,一点点送到他的嘴里。略带甜味的草根和满蘸善心的唾液,如甘霖润醒了这位汉子,他干涩的眼睛涌出了感激的泪水。

抬头见身边围满了饥渴难捱的人们,这位汉子一头跪在鬓发苍白的老婆婆面前,指着筐中的红布物什,说:“把红布揭开,这是水!”听说有水,人们脸上掠过一阵惊喜,但很诧异的问道:“水?”“上方山的老祖把山中72泉中的旺泉水给了我,这是解救我们沧州大旱的救命水。”他喘着气,指着红布物什,“这尊泥胎,放到哪儿,哪就有泉水涌出。”老婆婆听完,忙摆手:“这可使不得,你背泉是要解救家乡父老乡亲,怎能轻易送人。”“看来我也回不到沧州了。临来,上方山老祖叮咛我,救人为本。此生遇见善心人,如遇父母,我已无愧家乡了。”说完,他便揭开红布,只见泥胎滚落岩石下面,立地为水,倾刻,岩石便翻涌出清澈的泉水。中年汉子也和泥胎一起化作泉水,向四野流去。

人们百感交加,齐刷刷地用手捧着泉水,跪在泉旁。此时,柳条筐也随风飘去,散开落地,立时干枝返绿,化成了一棵棵柳树。老婆婆咀嚼后送到汉子嘴里的草根,也化作了一株株稻谷秧苗,在四溢的水中生根。

从此,这个地方柳树茂盛,稻谷飘香,人们便傍水而居,逐步成村,取名“柳村”。之后,人们络绎而至,村落渐起。因北为上,落居此地的人们敬仰让泉的沧州人,不越其位,村落只居于其它方位,便依方位取名为东、西、南、北四柳村。

为了纪念这位善心人,人们在泉边建寺,取名“胜泉寺”,塑泥像以祀之。因不知其名,故塑将军貌奉祀,寺院又俗称“将军庙”。

旺泉之水确旺。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胜泉寺源头上溯,凡岩间石缝,均有水溢出,这一带几乎是泽国水乡。可想当年水势之旺盛了。

关于胜泉寺让泉由来的传说,无疑是美丽动人的,但神话般的传说只是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感恩情感,史料自然无以为证。而有些历史痕迹的却是另一则传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