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08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西北师大(NWNU),,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
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它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同时也成为中国心理学教育的开端。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随之创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序幕。后因“戊戌政变”失败,京师大学堂停办。1902年,京师大学堂得以重建,设速成、预备两科,后速成科分仕学馆、师范馆。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拉开了中国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序幕。
1923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范源濂任校长,提倡人格教育,在本科阶段设立教育系、国文系、英语系等,教育研究科继续招生。1931年,奉教育部训令,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又与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合并,校名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文、理三个学院,教育学院分设教育系、体育系、实用艺术系。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国难危亡之际,为存续教育薪火,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为基干的大学选择跋山涉水“向西而行”,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后迁汉中、城固一带,改建“西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3日,教育部下发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的《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合大学改制,遂成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40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从1941年起,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1年西北师范大学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之一。2014年,开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西北师范大学入选。
2019年12月13日,西北师范大学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成立建设初等教育学院,进行了“西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授牌仪式。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开展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培养工作,主要培养面向乡村振兴的幼儿园教师和全科类小学教师,并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
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2020年10月18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揭牌成立。2021年9月8日,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高校。2021年12月31日,西北师范大学举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暨“童语同音”计划项目启动仪式。2022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成立。
2023年10月10日,西北师范大学简牍[dú]学科交叉中心揭牌。11月18日,西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西北师范大学科普研究院同日揭牌。2024年4月25日,西北师范大学成立哲学与社会学院、管理学院。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设有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开设8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西北师范大学为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单位。截至2023年9月,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4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支持学科,11个省级一流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有教职工26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6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4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60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011人。有专任教师176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3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87人。有博士生导师227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220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105人,校外实践导师971人)。国家级及部委人才项目入选131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486人次。西北师范大学聘请300余位中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2019年8月5日,西北师范大学《“六方协作”共创国防教育课程育人新体系》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2021年9月7日,西北师范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与海外7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签订校际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西北师范大学同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和波兰波兹南艺术大学分别举办化学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在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西北师范大学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其他部级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9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联合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其他各类省级研究平台21个。
截至202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800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8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专利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40项,省敦煌文艺奖45项。
截至2024年4月30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馆藏实物文献260.5万册(件),馆藏线装古籍5224部10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597种8617册。《飲膳正要》《增修埤雅廣要》等23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3种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百年以上西文原版图书343册,《中华再造善本》1341种1.34万册。
截至2024年4月30日,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中外文电子图书85万种,电子期刊101万册,学位论文1175万册,音视频资源9.7万小时。订购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Elsevier、Web of Science、Springer、SciFinder等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00余种。
西北师范大学校徽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根同源,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两校校徽采用同一主题元素,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为教师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之人,“木铎”一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校徽标志物。
西北师范大学校旗为长方形旗臶。上半部为白色,中央印有中文校名全称、校名英译全称和学校徽志。中部为米黄色线条。下半部为深蓝色。
西北师范大学校训为“知术欲圆,行旨须直”。该校训来源于1947年曾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黎锦熙先生为《国立西北师院毕业同学录》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知”既是对认识、知识、理智与智慧的概括,也是对探求知识、培育理智和积累智慧的过程概括,《礼记•中庸》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所讲就是知识、智慧、理智对人行为品质的影响。“行”,为规律,为传播,为实行、行动、行为,为人的实践活动。“旨”,即意图、志趣、宗旨,是主导人们行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直”,端正,正确,持久。“行旨须直”,就是要求人行为和各种实践活动,必须在正确理念指引下坚持不懈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西北师范大学校歌为《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洪元基作词,卜锡文作曲。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社团创建于2003年,秉承“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的理念,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提升数学素养、感受数学魅力以及体会数学文化与价值。
西北师范大学子衿诗社给广大诗词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吟诵推广古典诗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质朴高尚的人文情操。该社团每周定期开展两次以诵读、赏析为主的实践活动。此外,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国诗社交流会。
西北师范大学环保学社成立于1999年4月22日,以“共舞绿色梦想,同创和谐家园”为宗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公益志愿活动。曾获得第四十九届世界地球日优秀志愿者奖、全国优秀社团、学校优秀社团、优秀联合主办单位等二十余项奖项。该社团始终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加入环保志愿者,关注平常中的不平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携手共进,同创美好明天。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社秉承着“弘扬法律精神,建设法治校园,提高法学素养”精神,形成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开展以“崇法杯”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宪法日普法宣传为主的多个品牌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轮滑社成立于2005年,以“以轮会友,展现自我”为宗旨,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趣味、艺术与休闲于一体。该社团活动主要有日常轮滑训练、轮滑比赛和外出刷街等。该社团目标为培养更多的轮滑爱好者、追求运动和艺术融合的美感;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社员交流、提高轮滑技艺。
西北师范大学爱心社成立于1996年5月,是在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建立的大学生志愿公益类社团。“关注贫困山区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扶老助残”是爱心社的服务项目。该社团广泛团结有志青年,大力倡导敬德精神,并以“友爱、善良、诚实、互助”之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西北师范大学晨曦志愿社是西北师范大学志愿公益类社团。该社团的宗旨是:在忙碌的活动中共同成长,在每一次的返程中收获爱的温暖与回报。
西北师范大学羽毛球协会,简称师大羽协,成立于2012年。该社团始终坚持“打造平台、以球会友”的服务宗旨,把强筋骨、提球技、磨意志、促发展贯穿全过程,每年举办“师大杯”“四方杯”、趣味羽毛球比赛等特色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英语口语协会不仅开展英语学习打卡、英文电影观影等活动,还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为喜欢英语口语,渴望学习英语口语的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同学们能更自信地展现自我,在与新伙伴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让英语学习的道路不再枯燥。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协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生社团。该社团业务指导单位是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是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及全校热爱公益的同学们组建而成。社团主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在践行社工专业“助人自助”的理念的同时,强化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提升同学们的社工实务能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
西北师范大学空手道协会以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为主线,为想要强身健体、拥有防身技能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常年开展课程辅导、体能训练、空手道表演以及切磋等。
截至2024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分为本部和敦煌学院两个校区。
该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本部具有文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学院。
敦煌学院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新城区古城路2号。学院设立敦煌美术系(中国画方向、油画方向)、舞蹈艺术系(舞蹈表演)、动画系(动画)、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和公共教学部,招收敦煌学、敦煌美术硕士研究生。截至2024年6月,学院已培养美术学、舞蹈表演、旅游管理方向本科毕业生620余名,50名大学生成功保研、考研,47名大学生入党。
西北师范大学官网2023年9月29日发布情况通报:在推荐202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过程中,因工作人员出现严重工作失误,导致推免研究生公示人数超过推免计划名额。学校已对相关责任人停职检查,并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对调查发现的失职失责问题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