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1 17:46
甘薯软腐病是由匍枝根霉(还包括黑根霉菌、小麦根霉)引起的、发生在甘薯的病害。主要为害薯块,病原先从伤口侵入薯块内部发展,病薯软腐、多水、手不易拿起,后软腐面积呈水渍状扩大,流出淡黄色汁液。
甘薯软腐病病原为匍枝根霉(学名: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 ex Fr.) Vuill.),又称黑根霉,属接合菌亚门、毛霉目、根霉属真菌。菌丝初无色,后变暗褐色,形成匍匐枝,有假根,无性态由匍匐枝节处簇生孢囊梗,直立,暗褐色,顶端着生球状孢子囊1个,囊内产生很多暗色圆形孢子,单胞,大小为11-14微米,由匍匐枝的节处又形成孢囊梗。有性态产生黑色接合孢子,球形表面有突起。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以23-28℃为最适,而孢子萌发在20-30℃时最快。发病适温为15-23℃,最低3-7℃,最高29-34℃。病菌抗高温能力很差,在35℃经10分钟就被杀死。此菌属于半死物寄生菌,一般不侵染生活力强的健康寄主组织。
此外,黑根霉菌(学名:Rhizopus nigricans Ehrh.)和小麦根霉(学名:Rhizopus tritici Saito)也是该病病原。
病原先从伤口侵入薯块内部发展,病薯软腐、多水、手不易拿起。后软腐面积呈水渍状扩大,流出淡黄色汁液。受害薯肉淡黄白色,并散发出芳香酒味。后期病部长出灰白色霉状物,霉状物逐渐变暗色或黑色,最后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2-3天整个薯块即呈软腐状,发出恶臭味。若周围薯块无严重伤口,则病原无法侵入到薯块的内部。
病菌可以接合孢子休眠,渡过不良环境,但这不是主要的侵染来源;主要的侵染来源是以菌丝在残余组织或土壤中腐生,以后形成孢子囊,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自伤口侵入寄主。孢囊孢子适应性很强,繁殖很快,可以不断引起再次侵染。孢子囊也能长期存活。
甘薯软腐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薯块受冻、受伤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如收挖过迟,窖温长期保持在10℃以下或因管理不善,有霜风侵入等,都会使薯块受冷冻,因而生活力减弱。在收挖、运输、入窖过程中造成的锄伤、擦伤、碰伤、断鼻等,因入窖后温度低,不利伤口愈合,招致病菌侵染,也能引起甘薯软腐病流行。
在甘薯含水量高时,贮藏期间极易生甘薯软腐病,如不加以重视,就会造成红薯大量腐烂,主要防止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