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因素

更新时间:2023-11-14 15:49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阳光、温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素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素,但像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便不属于生态因素,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素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

基本介绍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亦称为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态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就性质来说主要可分为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两类。

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湿度和温度等。

1、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1)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

(2)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3)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4)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5)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6)决定海洋不同深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2、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1)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

(2)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

(3)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

(4)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3、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1)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

(3)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2)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无论是种内互助还是种内斗争,均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2.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2)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寄生。(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3)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竞争。(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种间关系又可分为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两种,其中,种间互助包括互利共生(如地衣),种间斗争包括寄生(如人与蛔虫)、竞争(如大小草履虫)、捕食(狼与兔)、对立(虫子与小苗)。

3、区分共生、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图象。

(1)共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

(2)捕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者后减少,为捕食者。被捕食者图象的最高点高于捕食者;

综合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