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5:10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规律; 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 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投资来源及效果评价等等。
①价值方法:在价值之间建立联系,在效用和功能之间建立联系(环境和资源经济学常用的一些外部效用的内部化手段,如排污权交易、意愿调查法,影子价格等)。②系统方法:应用生态模型、空间模型和经济模型,把生态系统的效用和功能的评价联系到各个子系统(如系统动力学、熵值理论分析、系统能量评价、地理信息系统模型)。③情景分析:管理政策替代,内生参数,系统外部事件和过程的综合考虑。期望的情景模拟是基于系统未来满意的状态。映射或预测的情景模拟是基于对目前状态的自由延伸。④社会评价方法:既能评价经济价值,也能评价多维系统(建立绿色国民账户、投入产出分析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价,能值评价方法,生态占用)。
经济学家Robert Costanz(1978)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在更广范围内讨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二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强调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其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国内不少学者也对生态经济学进行了定义。王松霈(1992)提出,生态经济的研究主体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王东杰等(1999)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季昆森(2001)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此外,张明军等(2006)认为,生态经济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保证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基于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生态经济问题;实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理想模式。
一是基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矛盾运动;二是突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力求揭示经济、生态、社会和自然组成的大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探索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谐发展的途径。
1)内在联系互动性。生态经济包含了整个生态的研究,也试图用生态的眼光去分析生态危机对经济的反作用。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复杂性不仅指出生态系统中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也肯定了人作为系统中的一部分,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多样性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经济大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和自我调节作用。所以,人类要用正确的生态观,把握生态系统内部自我调节方式,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性、互动共生性和生态结果,达成系统的生态平衡。(2)区域差异性。经济发展与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区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的异质性,促成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经济的特异性。这就要求在每一个国家,甚至是每一个区域内,必须依据具体情况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3)长远战略性。生态经济学考虑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且强调长远的生态效益以及资源配置和自然环境的代际公平性,其研究的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等都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问题,最终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