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更新时间:2023-05-21 14:21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GEG)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化学)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地质过程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为核心研究内容, 侧重地质微生物和水环境,按照“以古示今”的原则,研究地质过程与当代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在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关系的前沿研究领域开展科学探索,以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并为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恶化和生物危机等重大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特色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生环国重特色可概括为“一核心,两结合,三尺度”。即:以地球表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为研究核心,将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相结合,从重大地质转折期和突变事件的三种时空尺度出发。具体开展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事件和生命过程、人类活动的生物和环境效应等研究。将当代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置于地质历史时空格架中,采取“将今论古”和“以古示今”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变,启示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历史沿革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GEG)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始建设。实验室主管部门为教育部,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GEG)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地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以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为核心的跨学科系统科学探索,重点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地球环境与生物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作用过程和演化历史。

2010年4月2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办基〔2011〕20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申请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进行建设。此次被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49个。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科技部“国科办基〔2011〕20号”通知要求,由实验室主管部门教育部组织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

科研实力

学术成果

在国内地球生物学中的生物地质和地质微生物研究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成果在Nature, Science, PNAS, Geology, EPSL, ES&T等自然科学和地学高影响因子刊物上发表,已经在地球生物学研究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人才资源

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和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等。

学术影响

实验室将发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学科格局、扎实雄厚的研究基础、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开放流动的科研环境、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紧紧围绕地球生物学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目标,保持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其建设成为开放流动的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科学研究中心,对我国地球生物学的发展起辐射带动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