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30 00:55
生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发生在生菜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植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染病,从近地面成熟叶片起开始,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呈灰褐色不规则形;茎染病,初始茎基部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病斑环绕茎一周,可使地上部分茎叶凋萎。
生菜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学名: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褐色,顶端呈1、2次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呈棒头状,其上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长短与着生部位有关。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近无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见菌核,但当田间条件恶化后,则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从番茄果实及叶上分离的灰霉,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一周后,开始产生菌核,两周后菌核大小3.0-4.5微米×1.8-3.0微米。培养基上菌丝透明,无色,有隔膜。
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4-30℃;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94%左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5-7天。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29℃。
生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植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
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出菌丝体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至寄主作物上,从寄主伤口、衰弱及坏死组织部位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后迅速蔓延扩展,并在病部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后期形成菌核后越冬。
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生菜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7月及9-11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保护地栽培关棚时间长、通风换气不良、种植密度过高,极易引发病害。
生菜灰霉病病情指数分级指标:0级,全株无病;1级,少数叶片有病斑;2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发病;3级,全株1/2叶片发病;4级,全株3/4以上叶片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