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尾村

更新时间:2024-09-28 09:47

田尾村,位于常平镇东北部,距镇政府8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桥头镇大洲村、沙湖口村、白石岗殷屋村、梁屋村、白花沥村,土地面积2.1平方千米。宋朝由罗姓立村,因居水田后面而得名。

宋、元朝,属东莞县。明朝至清朝初年,属归城乡。清中后期,属东莞县京山司。民国时期,属第三区常平乡。1948年,属第三区常平乡。1950年,属广裕乡;1958年,属常平人民公社田尾生产大队;1983年,属常平区田尾乡;1987年,属东莞市常平镇田尾管理区;1999年,属常平镇田尾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罗、刘二姓。宋末,刘福远从横沥石涌迁来,寄居土名“牛头厦”(田尾村一地域)一地;至九世时,刘子舆、子祥、子祯兄弟3人迁至田尾村中心地段,子祥、子祯居上围,子舆居下围。此后,刘姓人家繁衍迅速,罗姓人家迁徒外地,田尾村遂为刘姓,村名依旧。

2015年末,户籍人口1579人,其中男性825人,女性754人;80岁以上45人,最年长者91岁(男)。外来暂住人口300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93人。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常平话。

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花生、甘蔗、橙桔、荔枝、龙眼为主。改革开放初期,生产粮油、蔗糖、红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2015年,全部企业及个体户133家,其中工业企业27家,规模较大的有动利电子厂、东泰机械实业公司;经营行业涉及毛织、电子、模具、玩具、塑胶等,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村组两级资产总额4362万元,负债总额2129万元;经营纯收入359.6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龙眼。传统节庆食品有红甜、油角、糖环。

省道常桥路、常横路、乡道常田路、东平大道经过村内。20世纪80年代末通电,90年代初通电话、通自来水,2000年初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互联网。

村中有幼儿园1所,设有常平第二小学,公园3个、篮球场2个,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各1个;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各1间,2015年藏书2000册。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存35座,外墙均是泥砖砌成。刘氏宗祠2座,均始建于清朝,重修于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占地面积均为350平方米。建筑特色也相同,四周墙身是古青砖砌成,经历多年仍完整无缺,前部分是大门,牌匾上写有“刘氏宗祠”,木制大门,门边分别建有麻石石墩。村内有一座菩萨庙,始建于清朝。

匾额“刘氏宗祠”,书于宋末,保存于刘氏宗祠正门上面。

村民刘金稳于2010年纂修《刘氏家谱》。保存的《福远祖遗训》于汉末制定。《广传公遗训》出自《刘氏族谱》,于西汉末年制定,内容为:“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该村代表性人物:刘云生(1857—?),曾任两广总督。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