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舌管瘘

更新时间:2023-09-26 07:42

甲状舌管囊肿可通过舌肓孔与口腔相通,可形成甲状舌管瘘(口腔内),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在颈部形成甲状舌管瘘(颈部)。

病因

胎儿发育至第3周时,在原口腔的底部发生甲状舌管,下行至颈部,其下端发生甲状

腺。胎儿发育至第5周时,甲状舌管即行退化,其口腔端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如舌管不萎缩或闭合不全,则可发生正中线囊肿,囊肿破溃而形成瘘管,由盲孔直达颈部皮肤,皮肤溃破而形成瘘孔。

临床表现

1.甲状舌管瘘为颈部较常见的畸形,发病年龄在20岁前。

2.多位于颈前正中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处,偶有偏离正中而位于一侧。

3.囊肿呈圆形,表面光滑,周围界限清楚。

4.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与舌骨粘连,所以瘘孔可随吞咽运动而移动。

5.瘘孔中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

6.如有内口可直通舌盲孔。

诊断

1.症状

(1)瘘口位于颈前正中或偏向一侧,瘘口常有分泌物溢出。

(2)继发感染时瘘口周围脓肿,有脓液溢出。

2.检查

瘘口深部可扪及潜行条索状管道组织通向舌骨,可经瘘孔注入碘油造影,X线造影片上可见通向口底或口腔的瘘道。

鉴别诊断

甲状舌管瘘需与鳃瘘、颈部结核性瘘、鳃源性颈部正中裂相鉴别。

1.鳃瘘

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可有清亮液体自瘘口流出,瘘管索条可延伸至颈动脉处,不与舌骨相连。

2.颈部结核性瘘

大部分为纵隔结核性淋巴结炎蔓延破溃而来,瘘口多位于胸骨上窝,有肿块破溃排出干酪样物质史,肺部X线片有结核病灶等。

3.鳃源性颈部正中裂

生后即发现舌骨至甲状软骨下方皮肤裂开,长3~5 cm,宽2~5 mm,表面覆盖红色湿润内膜,近端有纤维瘤或纤维软骨,远端为盲管,有时可触及上行的纤维索条,分别固定于两侧颏结节。

治疗

1.甲状舌管瘘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应完整切除。

2.瘘在舌骨上方可有多个细支通向舌盲孔,所以,为防止复发,手术要求切除舌骨体中部。

3.可借助探针和美蓝液引导切除全部瘘管。

4.舌骨上至舌盲孔间瘘管无法辨别时,则做舌肌的柱状切除。

5.急性感染时应先控制炎症,然后再行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