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8:38
甲良镇,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地处荔波县西北部,南与水利水族乡、方村乡、播尧乡接壤,西北与独山县毗邻,东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距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下辖镇城36千米,区域总面积243.19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甲良联保。
1951年,为方村乡第八村。
1953年,为甲良乡。
1956年,梅桃并入甲良乡。
1958年,甲良乡与甲站乡、方村乡合并为东方红公社。
1961年,东方红公社改设甲良公社。
1984年,由甲良公社改为甲良乡。
1991年,原甲良乡、甲站乡、阳凤乡合并为甲良镇。
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下辖甲良、梅桃、丙外、甲站、甲高、甲新、益觉、新场、石板9个行政村,下设16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甲良镇下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阁龙社区、甲良村、梅桃村、丙外村、甲站村、甲高村、甲新村、益觉村、新场村、石板村、双江村、红坭村、尧并村、丙花村、拉街村,镇人民政府驻甲良村。
甲良镇地处荔波县西北部,南与水利水族乡、方村乡、播尧乡接壤,西北与独山县毗邻,东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距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下辖镇城36千米,区域总面积243.19平方千米。
甲良镇地处贵州高原与桂东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与谷地由西向东相间排列;西部属中岩溶低中山地,东部属中低河谷土地,平均海拔780米。
甲良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25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82天;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年总辐射量大于85千卡1平方厘米;年均初霜期十一月下旬、中霜期二月下旬。
甲良镇境内河流有方村河、黄江河、甲午河、阳凤河、尧琼河等;方村河流域有20平方千米以上集雨面积河流7条,集雨面积合计1405平方千米,其中境内主河道长138.2千米,最大流量193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42立方米/秒,年均流量28.9立方米/秒,径流总量9.1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径流总量3.5亿立方米。
甲良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雹灾、洪涝、病虫害、秋绵雨、凌冻等。
甲良镇森林覆盖率约56.8%,有烟煤资源,发热量在5000—7000大卡之间。甲良镇有耕地面积1.83万亩;林地面积127966亩,牧地面积65219亩,水域面积1213亩。
2003年,甲良镇工农业总产值364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381万元,农业总产值22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82万元,粮食总产量6470吨,人均产粮303公斤,财政收入完成17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4048万。
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总人口2468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74人,城镇化率4.3%;主要聚居布依、水、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2011年,甲良镇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4.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9人。
截至2017年末,甲良镇常住人口为33178人。
截至2018年末,甲良镇户籍人口为33599人。
2011年,甲良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
2018年,甲良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2011年,甲良镇农业总产值2468万元。甲良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薯类为主。2011年,甲良镇生产粮食4015吨。甲良镇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烤烟、蔬菜等。
2003年,甲良镇兴建了甲良农商贸综合贸易市场和阳凤农贸市场。
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有初中1所,在校生1905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2%,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有文化站1个,藏书10000多册,文艺团体20多个。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内有广播电视站1个,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5%。
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有医院1所;病床19张。2011年,甲良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6%。
2011年,甲良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有1423户,人数4423人。
截至2011年末,甲良镇有邮政代办点7个。
甲良镇有独荔公路、甲麻公路穿境而过,有少部分村组未通公路;阳凤至打阳公路已修通。
甲良镇由布依语“更良”译文而得名。
甲良镇境内有甲良五针松保护点、洞庭田园风光带、三孔桥景区、黄江河景区等景点。
三孔桥,位于今甲良镇石板村弄仗组山脚下,横跨黄江河,古时为阳凤地区通往外界(今基场、独山)的交通要道。相传,三孔桥为独山阳地豪族廖氏捐资万金(万两白银)所建,桥有三孔,高三丈、宽二丈半、长十丈余,全由雕琢好的青石条所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