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馆丛书

更新时间:2023-11-03 14:48

《申报馆丛书》二百三种二千九百八十六卷(内五种不分卷未计),正集六十种,题尊闻阁主辑,即《申报》创办人英商美查。

创刊

一、《申报》的创刊及其发展

全书在同治末至光绪前期排印出版。美查于同治十一年(1872)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申报》,两日刊,出至第5期起改为日刊,星期日休刊,用毛太纸单面印刷,日出8版,每版高26厘米、宽23厘米,标题、正文均用4号字,广告、价目表、船期表则用5号字。

1874年9月11日,《申报》开始增加篇幅,更换纸张,改用赛连纸印刷,虽然仍为4版。但篇幅加大,每版高约30厘米,宽约26厘米,售价不变。1877年再次拓宽版面,使每期报纸的容量增加1500字。1909年售席裕福,1913年转售史量才,1949年5月28日停刊,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美查创刊之初即登《搜书附启》,广罗奇书秘本,以铅字排印。所收笔记杂史小说为多,不乏罕传之书。

创作记录

二、《申报》之最

《申报》创刊后,美查毫不犹豫地将编辑大权交给了蒋芷湘、钱昕伯等中国文人。在中国近代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吃新闻这碗饭的,没有不知道《申报》的——自1872年至1949年,历时77年的《申报》迄今仍是国内发行时间最长的商业性报纸。

当年,就在申报馆所在地上海市汉口路周围,聚集着上海数十家新闻出版机构,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报业街,就像今天英国的舰队街(即英国伦敦新闻街,因《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的总办事处均设于此而得名),所以也有人把这一带称为当时“中国的舰队街”,而“申报馆”则可称为这支舰队里的“旗舰”了。

报馆大楼

三、报馆一览

申报馆大楼建于1918年,位于今上海汉口路309号,是一幢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近代欧式建筑。大楼是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100多个房间,占地面积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外墙檐口下部和壁柱均有花纹。二层挑出阳台,栏杆美观,阳台座下亦有装饰性的图案。当年底层是印刷厂,有排字房、铸字房、纸版房、铅板房及铜锌版制造工场等。二楼是营业厅。

三层是经理室、董事会、餐厅、会客厅。四五层有图书馆、校对室、照相间,编辑室则在二三四层皆有。该楼甚至还设有搬运货品的大型电梯,这在当时的亚洲地区是少有的。当时,一位美国新闻界人士参观后曾感慨地说,这样的报馆即使在美国也是为数不多的。

办报宗旨

四、《申报》宗旨

据《申报》创刊号告白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从戊戌变法、甲午海战、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时代变革、国家大事,到为杨乃武申冤的百姓事……可谓一路走来,靡不毕载。她为各个时代的仁人志士提供了一块抒发治国主张和抱负的阵地。

不仅如此,在报纸和新闻之外,这家报馆在期刊和图书出版方面也不乏重要贡献,是商务印书馆创建之前中国最重要的期刊和图书出版机构之一。可以说,这幢大楼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见证,同时是中国近代报业、出版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她是一块珍贵的史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