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28 21:48
电子音诗,电子音乐作品。美国作曲家瓦雷兹为比利时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而作。其中的声音可分为“具体声音”和“合成器声音”两类,主要运用了当时传统的电子模拟技术。强调对音响和节奏的运用和操控。曲体结构上明确分为三个部分。是作曲家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也是早期电子音乐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博会上,许多大胆、前卫、创新的思想开始彰显。其中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展馆就以一组多媒体艺术震惊了许多的参观者。
当时,飞利浦公司请来了建筑界的泰斗——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展馆。柯布西耶在理解了飞利浦展馆的设计委托后说:“我会给你们一首电子诗。而场馆只是光线、影像、声音的容器”。柯布西耶聘请了被称为20世纪音乐巨匠的瓦雷兹作为音乐上的主要合作者。
瓦雷兹疯狂地投入了音乐创作。8个月后,由他为飞利浦展馆创作的《电子音诗》诞生了。当飞利浦公司听到这样的音乐样稿时非常不满,显然这不是他们期待的东西。但柯布西耶认为这部作品可以体现他对展馆整体的设计理念。最终,瓦雷兹完成了20世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电子音乐作品《电子音诗》。
《电子音诗》表达了快速发展的机械文明为迈向未来新的和谐而作出的努力。剧本包含以下几个序列:起源、精神和物质、从黑暗走向黎明、人造上帝、时间是怎样铸造了文明、和谐以及致全人类。
《电子音诗》全长8分钟,在作品里,瓦雷兹摆脱了传统的和声、旋律等等束缚,运用了拼接、混响等多种电子手段将各种声音碎片组织起来,运用电子技术手段拓展表现,形成一种听似杂乱无章,实为瓦雷兹思想表达的、充满全新意义的电子音乐作品。
在1958年的世博会上,造型奇特的飞利浦馆没有展出任何产品,而是展示了8分钟的多媒体音乐作品《电子音诗》。多声轨磁带录音机唱响全馆的350个喇叭,除了与建筑的联系外,当时还有大量画面、灯光等与这首电子音乐同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