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6 14:23
电致变色玻璃,是2016年8月麻省理工的一个研究团队研发出的一种新材料。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介绍一下电致变色的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
20世纪60年代,Plant在研究有机染料时发现有电致变色的现象,并进行了研究。
1973年,S.K.Deb首次使用无定形WO3薄膜制备了电致变色器件,并提出了“氧空位色心”机理。这一年,Deb终于在理论上获得了一定的突破,构建了“氧空位色心”变色机理。而Deb早期的两篇关于钨的氧化物及其变色效应的文章则代表着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发展正式开始了。从此,电致变色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量有关电致变色机理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报道。
80年代末以来,新型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合成和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研究领域。这期间,美国科学家C.M.Lampert和瑞典科学家C.G.Granqvist等人提出了以电致变色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窗,即灵巧节能调光窗(Smart window),成为电致变色研究的另一个里程碑。
1999年,Stadt Sparkasse储蓄银行为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座新建筑物。这座大楼拥有欧洲第一面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可控制外墙。
2004年1月,英国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大厦玻璃幕墙使用电致变色技术。
2005年1月,法拉利Superamerica敞篷跑车的挡风玻璃和顶棚玻璃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8年7月,波音787客机客舱窗玻璃淘汰了机械式舷窗遮阳板,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9年10月,国内首个关于电致变色的综合性网站电致变色网成立。
2016年8月,麻省理工的一个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材料,它可以让玻璃自动变色,而不再需要挂窗帘。其实就是利用电场产生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光线穿透特性发生改变,进而造成颜色变化。
电致变色材料能在外加较低的驱动电压或电流作用下,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是材料的价态和组分发生可逆的变化,使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改变或者保持改变,同时电致变色材料还需要有很好的离子导电性,较高的对比度、变色效率和循环周期等电色性能。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2]。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以紫罗精类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材料一般来说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性;
(2)快速的变色响应;
(3)颜色的可逆变化;
(4)颜色变化的高度灵敏;
(5)有较高的循环寿命;
(6)有一定的存贮记忆功能;
(7)稳定的化学特性。
电致变色器件(ECD)就是利用物质的电致变色效应,以电致变色层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层和结构而构成的器件。其具有视角宽、驱动电压低、无功耗记忆等独特优点,电致变色器件的典型结构如图1-1。
图1-1由上至下分别是玻璃衬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离子贮藏层,透明导电层,玻璃衬底。已经产业化的电致变色器件有一下几类: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电致变色显示器、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3]。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解决现代不断恶化的城市光污染问题,是节能建筑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象后,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显示器相比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优点。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同时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的目的。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双稳态的性能,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不仅不需要背光灯,而且显示静态图象后,只要显示内容不变化,就不会耗电,达到节能的目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与其它显示器相比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等优点。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眩目的作用,使驾驶更加安全。电致变色智能玻璃能以较低的电压(2-5V)和和较低的功率调节汽车、飞机内部的光线强度,使旅途更加舒适。电致变色调光玻璃已经在一些高档轿车和飞机上得到应用。 电致变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效的成果,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投入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器件一定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电致变色材料作为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而被广泛研究。其中无机金属氧化物研究的最为充分,尤其是WO3和NiOx。已有很多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材料应用于市场,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使用溅射法制备的氧化镍薄膜,电化学特性比较稳定,重复性好,而且薄膜附着性强,成本较低,如实现器件全固态化则可以适应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