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声画艺术

更新时间:2023-01-08 00:59

《电视声画艺术》是1997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凤铸。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张凤铸(1936年-2022年),生于广东省五华县,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影视艺术硕士生导师,原为文艺系主任,现任学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市艺术类高评委委员、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法人代表、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1952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是中国电影家和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加拿大信息传播中心研究员等。著作甚丰,著有《影视基础理论和技巧》《文艺广播初探》《影视艺术》《音响美学》等,主编过《广播电视文艺论集》《中国广播文艺学》等;担任过《电视艺术辞典》《中外影视名作大辞典》《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等编委,发表过100多篇论文、文章,有的著作曾获得院级、部级奖,参加过多次国际性影视学术会议,当过“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国家级、部级评委,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列入多种大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

作品目录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信息传播和电视审美

第一节 信息的传播形态

一 浩如烟海的信息

二 不断进化的信息

三 信息的类型和传播

四 信息论美学和电视美学

五 电视观众反馈的新信息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一 传播的逼真性和虚幻性的结合

二 节目的兼容性和选择性的结合

三 审美的社会化和小家庭的结合

第三节 视听兼备的传播优势

一 感觉是进入审美领域之门

二 视、听觉交相扶持相得益彰

三 克服重画面、轻声音的弊病

第二章 电视艺术本体和形式美

第一节 从本体论入手解剖

一 电视美学的独立品格

二 电视艺术的本体特征

三 头脑中需要屏幕意识

四 屏幕有声画面造型

五 面相交流的观照方式

第二节 形式美和线条

一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

二 线条和线条的形态

第三节 形式美和色彩

一 颜色与光的关系

二 色彩的审美心理

三 色彩的多种功能

第三章 声音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声音美和物理性、生理性

一 声音的普遍性和声音美

二 声音的物理性

三 声音的生理性

第二节 声音的心理性、表情性、全方向性

一 声音的心理性

二 声音的表情性

三 声音的全方向性

第四章 镜头语言与有声画面

第一节 镜头的内涵和外延

一 镜头的涵义和摄像机镜头

二 电视艺术的镜头类别

三 镜头的运动形式和手法

第二节 景别与空镜头

一 电视艺术的诸种景别

二 见景不见人的空镜头

第三节 电视的有声画面

一 电视画面基本特征

二 电视画面的构图因素

三 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

第五章 电视录音

第一节 录音条件与技艺

一 录音条件与录音设备

二 演播馆(室)与录音

三 艺术录音的再现与表现

第二节 录音艺术与声音美

一 拟音与配音

二 外国影视剧译制

三 声景与立体声

四 优质、技艺、鉴定

第六章 实况播出与录像

第一节 电视发展与实况节目

一 发展中的电视传播

二 直播、录播、展播

三 文艺竞赛(竞技)节目

第二节 春节联欢晚会

一 文化渊源与整体把握

二 审美心理与年味浓郁

三 声画并茂与节目构成

四 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第七章 音乐语言

第一节 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

一 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

二 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

第二节 音乐语言与音乐渊源

一 声、音、乐、舞的分与合

二 音乐渊源与音乐遗产

第三节 音乐语言与表情功能

一 直接观照与间接感知

二 感情化形象与表情功能

第八章 音响语言

第一节 音响含义与种类

一 音响的含义

二 天然音响系统

三 人工音响系统

四 客观音响、主观音响与乐音音响、噪音音响

第二节 音响功能与魅力

一 音响的多种功能

二 音响的丰富表现力

第九章 音响的运用

第一节 惯用的十法

一 音响开头法

二 音响结尾法

三 音响重复法

四 闹静相接法

五 提前相接法

六 突起相接法

七 音响停顿法

八 叠化、叠合法

九 音响省略法

十 强化、淡化法

第二节 变异和综合

一 音响变异法

二 音响主客观、画内外结合法

三 音响综合法

第十章 舞蹈语汇和声音

第一节 舞蹈艺术

一 舞蹈的美学特征

二 舞蹈和电视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

第二节 舞蹈节目与舞蹈种类

一 舞蹈节目

二 舞蹈形式和种类

第三节 古典舞、民间舞与现代舞

一 古典舞

二 民间舞

三 现代舞

四 习俗、社交、体育、新潮舞蹈

五 歌舞片和舞蹈音乐

第十一章 蒙太奇和有声画面

第一节 蒙太奇概念与丰富内涵

一 蒙太奇概念的要点

二 蒙太奇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蒙太奇的作用

一 蒙太奇的功能

蒙太奇理论探讨

第十二章 长镜头和有声画面

第一节 长镜头的运用和功能

一 长镜头的形成和兴起

二 长镜头的效能

三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第二节 长镜头在中国的运用

一 立足“影戏”的原始长镜头

二 无师自通的早期长镜头

三 五十年代的我国长镜头

四 近来日趋成熟的长镜头

五 长短镜头兼用的新趋向

第十三章 电视音乐

第一节 与生俱来的音乐节目

一 音乐实况与录像播出

二 音乐节目与实景录像

三 音乐节目与歌剧演播

第二节 电视音乐艺术片

一 电视音乐片的兴起

二 民俗性音乐片

三 电视音乐风光片

四 电视音乐作品片(含音乐家)

音乐电视――MTV

第十四章 声画关系

第一节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 画面美与声音美

二 声画艺术处理

三 声画分立

四 声画对位

第二节 掌握分寸和关系

一 真与假的关系

二 动与静的关系

三 藏与露的关系

第十五章 名著改编 声画纷呈

第一节 蔚为壮观和成绩斐然

一《武松》开路与《水浒》戏跟上

二 《诸葛亮》在塑造历史人物上的突破

三《西游记》荣获“飞天奖”特别奖

四《红楼梦》也获“飞天奖”特别奖

五 中外古典名著改编方兴未艾

第二节 现代、当代名著的改编

一《四世同堂》的重大贡献

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春蚕》、《秋收》、《残冬》

第三节 中外改编成果与改编样式

一“真正再诞生一次”

二 中外影视改编模式

三 突破禁区与慎重严肃

第十六章 电视剧发展历程

第一节 起步、初创时期

第二节 复苏、起飞时期

第三节 发展、提高时期

第十七章 哲理性电视剧与有声画面

第一节 电视剧的成熟

一 电视剧成熟的标志

二 声画并茂的哲理性电视剧

第二节 哲理的巧妙渗透

一 哲理寓于整体形象之中

二 哲理寓于“莎士比亚化”之中

三 哲理寓于人物命运之中

四 哲理寓于美与丑、文明与愚昧对照之中

五 哲理寓于“怎样教”的问题之中

第十八章 纪实性电视剧与有声画面

第一节 崭露头角的剧种

一 纪实美学的兴起

二《新岸》的艺术魅力

三《女记者的画外音》

四《新闻启示录》

第二节 力量在于真实

一《刘连仁》

二《爱新觉罗・浩》

三《铁人》和《长城向南延伸》等

四 纪实性文学与纪实性电视剧

第十九章 行动与体语

第一节 电视表演的有声与无声

一 动作与体语

二 程式化表演

三 戏曲音乐配置

第二节 表演体系与视听形象

一 体验派艺术视听形象

二 表现派艺术视听形象

三 动作语言与动作要领

第二十章 现代派思潮与影视创作

第一节 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第二节 现代派基本创作思想

第三节 现代派电影一瞥

第四节 科学分析,吸收精华

第二十一章 声音节奏与艺术节奏

第一节 节奏与韵律

一 节奏的多义性

二 节奏与诸种艺术

第二节 节奏与影视艺术

一 影视作品的多种节奏

二 确定节奏和表现出来

三 万物皆流与万物皆变

第二十二章 声音与综合、整一

第一节 综合性是电视本性

一 声一无听与系统综合

二 综合思维是先进思维

三 广袤宏观与粒子微观

第二节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一 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二 声画珠联璧合

后 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