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7 14:08
民国36年(1947年)7月,考古学家裴文中沿渭河在三阳川考古,首次发现卦台山为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址。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普查时发现,卦台山古文化堆积层厚达0.2-0.5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灰渣等遗迹,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50余件。经鉴定,距今均在5000年以上。2002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秘书处项目实施部派出的“甘肃考察组”在选址“华夏祭祖基地”时,对卦台山进行考察后提交的考察报告中指出: “考察中,我们在卦台山的伏羲庙遗址及祭祀坑内发现了自先秦以来历代先民祭祀中华远祖的祭祀品,以及象征中华远祖的祭祀崇拜物——目前国内最大、历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石祖(石制男性生殖器,此文物的年代距今约5000~6000年),这是中华民族父权时代的标志物。以这一新的发现为线索,考察组对整个卦台山进行全面勘探并寻访周边村庄的花甲老人,整理了完整的考古资料和口碑资料。在对整个卦台山现场勘探时,发现城址东北角约500米处遍布灰层陶片、石器、砖瓦、骨骸以及柱础、白膏泥等建筑遗迹,地面陶片以史前时期为主。考察组的特邀著名考古专家说,做了几十年的考古工作,大大小小经历了无数的考古挖掘,还很少见到文化堆积如此密集、上下年代如此完整的考古现场。通过梳理口碑资料、现场勘探,我们认为,卦台山一带很可能在8000年前就是先民祭祀的场所。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位于北道区渭南乡吴家村西500米处。相传伏羲氏为中华民族肇启文明的始祖,是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生于成纪,风姓,称木德王,有圣德,教人捕鱼打猎,驯养家畜,制嫁
娶,定五行,造琴瑟,制甲历。象日月之命,尊为太阳神,故称太昊。《经典释文序录》云“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下,俯则观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
卦台山传为伏羲画卦之地。明胡缵宗《卦台记》云“成纪之北约三十里日三阳川。其西北隅有台焉,羲皇画卦处也。”又云“陇坻亘于东,朱圉雄于西,番冢屏于前,崆峒望于后;汉起于南,渭衍于北,乃生羲圣,而三阳则渭河纳陇处也,今为三阳里”。三阳云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此为三阳之名,又称“三阳开泰”,传为“羲皇故里”。
卦台山原建伏羲庙,有戏楼、牌楼、午门、钟楼、鼓楼、大殿、朝房及其它房舍。书匾有“先天下觉”、“则古称先”、“与天地准”,惜毁无存。现山上幸存一通额篆“秦州成纪县伏羲庙记”碑,是宋人遗物。还有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2月20日始事,闰6月28日竣工,巡按御史方公责成巩昌、临洮二府建伏羲庙的石碑一通。拱首条碑,长1.3米,宽0.7米,厚0.20米。还保存卦台山“伏羲64卦28宿全图”木雕印版,正面阳刻八卦图形及文字,八卦图直径0.64米,背面阳刻“伏羲陆拾肆卦贰拾捌宿全图”12字。
卦台山下吴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聚落遗址,断崖、沟渠暴露灰层、红烧土等文化遗迹,并采集到陶石之类的遗物。
其山之东、沃野万顷、陇渭萦回,山水相映,碧波浩瀚。山之西、北、南,群山环绕,若揖若拜,有“九龙朝八卦”之称。其山西北角渭河北岸的于家峡旁山脚30米处,有天然岩穴龙马洞,深9米,宽4米。洞后壁正中开一小龛,左右开二耳洞,其右耳洞向上延伸出崖面为天窗。洞左侧一半圆形坑,俗谓喂马槽。洞内原塑有女娲像,传说数千年前女娲居此洞
伏羲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祭祖、旅游观光。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民间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公历六月二十二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活动。 乘车路线:市中心乘21路车。 开放时间:8:00-18:00
卦台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点。位于麦积区渭南镇,距市区17公里,是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演绎八卦,开启华夏文明之地。隋代建寺.宋代建堡,金代创修庙宇,其山突兀而起,形如龙头,渭河呈“S”形,由西向东穿三阳川而过,形同太极原图;山脚下有伏羲正姓氏的分姓石;河北岸有龙马负图而出的龙马洞等,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科考价值,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乘车路线:市中心乘10路车。 开放时间:8:00-18:00 票价: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