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17:30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是北宋词人秦观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残春之景,暗寓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以行为描写来传达孤寂、落寞的情怀。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可谓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画堂春①
落红铺径水平池②,弄晴小雨霏霏③。杏园憔悴杜鹃啼④,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⑤,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⑥?
①画堂春:词牌名,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②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③弄晴:展现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④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⑤手捻(niǎn)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捻:同“捻”。
⑥“放花”二句: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此词创作年代向有二说,一为秦观写富贵闲愁,为元禧年问所作;一为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抒发落第后的不快心情。由词中“杏园憔悴”语观之,应以后说为佳。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三句,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春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伤春之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画面精美,情意深婉。试想“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在;“独上”“凭栏”而更“手捻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捻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全词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主人公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易逝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明杨慎:(结句)不知心恨谁?(批《草堂诗余》)
明李攀龙:毒归无奈,深情可掬。谁知此恨,何等幽思。又:写出闺怨,真情俱在,末语逼真。(《草堂诗余隽》眉批及评)
明沈际飞:(结句)此恨亦知不得。(《草堂诗余正集》)
清沈谦: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填词杂说》)
清黄苏:按一篇主意只是时已过而世少知己耳,说来自娟秀无匹。末二匈尤为切挚。花之香,比君子德之芳也,所以捻者以此,所以无语而对斜晖者以此。既无人知,惟自爱自解而已。语意含蓄,清气远出。(《蓼园词选》)
秦观(1049—1100),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公元1094—1098年)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