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59
画眉(学名:Garrulax canorus),是雀形目噪鹛属一种鸣禽,别名为文武鸟、金画眉。成年画眉体长为21~25cm,体重为49~75g,眼周具一圈白色羽毛,并向眼后延伸形成一条显著的白色眉纹;上体覆羽呈卡其色,飞羽为暗褐色,下体以棕黄色为主,腹部颜色较浅,呈浅灰色;脚为褐黄色。画眉雌雄羽色相似,难以从外观上区分性别。通常可通过鸣声进行辨别:雄鸟鸣声响亮动听,富于变化;雌鸟则较少鸣叫,鸣声也较为单调。画眉因眼周的白色环纹和眉纹而得名。
画眉鸣声抑扬而多变化,其种名“canorus”就是以其善唱而定名(canorus:即音调优美);而画眉的中文名称则来自于其独特的眼后白纹。
画眉属于噪鹛属鸟类,但由于种间关系尚不清楚,噪鹛属的分类存在一些争议。噪鹛属(Garrulax)曾被划分至林鹛科(Timaliidae),于2018年重新被划分至噪鹛科(Leiothrichidae)。曾有中国学者提议将画眉重新归类到Leucodioptron属,将学名改为Leucodioptron canorum。但截止2024年,在国际学术界画眉的标准学名依然为Garrulax canorus。
画眉有两个亚种,分别为画眉指名亚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和画眉海南亚种(Garrulax canorus owstoni)。曾经画眉还被认为有台湾画眉(Garrulax taewanum)这一亚种,但后来研究表明台湾画眉应该被归类为独立物种。根据相关遗传基因研究,在大约150万年前画眉与台湾画眉分化为两个物种,而在大约60万年前分化出画眉指名亚种(Garrulax canorus canorus)与画眉海南亚种(Garrulax canorus owstoni)。
体型
成年画眉体长为21~25cm,体重49~75g。喙长通常为2.5~2.8cm,雌雄画眉的舌头差异显著。雌鸟分叉度为0.97~1.91mm;雄鸟为1.42~2.21mm;跗蹠长3.4~4cm,尾羽长为10~12cm。
头部
成鸟画眉头顶部带有深褐色纵纹,额部为棕黄色;虹膜为橄榄色,眼周围有圈白色并向眼尾延伸出一条白线;喙为圆锥型;上喙为灰色,下喙为牙黄色,大多数上喙会微微向下弯曲,喙根具有黑色髭毛;喙基部前有裂缝状的外鼻孔;舌头为三角形,较为细长,舌尖为“V”形分叉,在舌尖“V”形凹缺边缘、舌尖到“V”形凹缺底部的舌面上、“V”形凹缺后方0.98~1.24mm处密布刺毛状结构,雌鸟一侧具有约30~70枚该结构;雄鸟一侧具有约10~30枚该结构。
上体
画眉的翅膀宽大较圆,颏、喉到胸部为棕黄色具有褐色纵纹;胸部有黑色纵纹;覆羽为卡其色,飞羽为暗褐色;胁部颜色更暗没有纵纹,腹部为浅灰色。
下体
画眉下体一般为棕黄色;扇形的尾部有12枚尾羽,尾羽为暗褐色并且带有少数深褐色横斑;尾羽根部具有尾脂腺,画眉跗蹠及趾为黄褐色,爪颜色更浅些,跗蹠前端有盾状鳞,分界不明显,后端侧扁呈棱状,没有鳞片,钩状的趾爪非常锋利。
画眉幼鸟的羽色为棕色比成鸟更浅;头顶部、后颈部以及喉部、胸部等部位都不具有纵纹;下体具有绒羽为棕白色也没有纵纹或横斑;尾羽也不具任何横斑。9月幼鸟已和成鸟相似,羽色较暗,头顶部至上背部、喉部至胸部都具有黑褐色的纵纹,下喙几乎全为黄色,跗蹠为淡角色。
画眉主要栖息在林缘、村落、农田和城镇附近小树丛、竹林及庭院也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矮树丛和灌木丛中。
画眉主要分布于老挝与越南北部、中国。因画眉可做笼养鸣禽,受到人们的喜爱,被引入日本、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1999年,夏威夷引入画眉,同年画眉在瓦胡岛(Oahu)、考艾岛(Kauai)、毛伊岛(Maui)和夏威夷岛(Hawaii)上定居。
画眉分布于中国的甘肃、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四川、贵州和云南、广东、香港、广西和海南。
画眉食性为杂食性,主食昆虫,例如会捕食铜绿金龟甲(Anomala corpulenta)、象甲、蝗虫、松毛虫、蛴螬、蚂蚊、天社蛾幼虫和其他蛾类幼虫等害虫,还会捕食少数蜂类等益虫,也会捕食蚯蚓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但是秋季之后,主要植物种子为食物,例如有草籽、野果等。
画眉通常单独或配对活动,在冬季一般配对或以家族小群活动,画眉喜欢跳跃,不善飞行。
雌雄画眉外形较为相似,一般是通过鸣声来区分,因为雄性画眉喜欢鸣叫且鸣声好听,其中繁殖期的雄鸟尤为擅长鸣叫;而雌性画眉较少鸣叫且鸣声难听。
画眉鸣管的两侧附有5~7对鸣肌,画眉通过鸣肌来控制鸣管中的半月膜回旋振动,使得鸣声可变化音调,悠扬悦耳画眉还可以模仿其他鸟类的音调。
画眉的尾脂腺会分泌油脂,油脂可维持羽毛形状并起防水作用。画眉性格机警,喜欢藏匿,一旦受惊,便飞速往林木深处窜逃,雏鸟较少离开饲养区域,
画眉为单配制,在不同地区繁殖期有所不同,在夏威夷的繁殖期为4~7月,在越南、中国、老挝等地繁殖期为3~8月,画眉发情期为三月中上旬,处于发情期的雄鸟会离开群体在外占领领地,经常在其领地内的矮小乔木或灌木丛上发出各种音调的鸣声吸引雌鸟,特别是在早上的7点-8点,鸣叫尤为频繁;配对成功的雌鸟和雄鸟会在树枝上一同发出温和、声调较低并且带颤音的“唧....哪”、“嘎....”声,然后一同轻轻抖翅,互相追逐,经历以上过程后,雌鸟就会翘起尾部露出泄殖孔,以表示接受雄鸟的交配。
雌雄画眉交配成功后,雌鸟会在它们的领地里筑巢产卵,有时雄鸟也会带回筑巢材料,筑巢通常花费1.5~3天时间,一般雌鸟会在离地面30cm~2m的灌木丛,较为繁密的草丛或矮树上筑巢。巢区的位置有利于雄鸟的繁殖,起到保护繁殖期间雌鸟和幼鸟安全的作用,巢区内还需要有充足的食物资源。雄鸟经常会在距离巢穴约20~30m处的树上鸣叫,来防备敌害侵入,如若鸟巢被人类发现,画眉会舍弃此巢另筑新巢。巢的结构不紧密,为浅杯型,内部由细小的细枝、卷须、细根、松针等材料构成,外部主要用较大的树叶、草叶、细枝、竹叶等堆积形成。鸟巢外径有9~16cm,内径8~9cm,高为7~16cm,巢深3.5~6.5cm。
筑巢完成后雌鸟会将鸟巢打理一番,以备产卵,通常雌鸟一年1~2窝,一窝有2~5个卵,卵大小为23.5~28.8mm×19~23mm,重6.5~7.0g,卵壳蓝绿色,少数带有斑点。
成年雄鸟善斗,经常会驱赶其它鸟类,一旦两只雄画眉碰上就会互相争斗,尤其是在繁殖期,为了争夺雌性,雄画眉会更为强悍,它们会领地周围驱赶同类的雄性,以扩大自己的巢区,如若在巢区发现有其他雄鸟就会殊死战斗,直到有一方彻底战败并离开巢区才会结束斗争。
卵的孵化主要由雌鸟完成,最后一枚卵产下后雌鸟就会立即开始孵卵,从产卵孵化到成雏共有17~18天,雏鸟为晚成鸟,雌、雄亲鸟共同养育雏鸟。育雏期间,亲鸟会先飞至距离巢十余米远的灌木丛上,观察四周有无危险,然后飞入另一灌木丛内,再偷偷的潜入巢内哺育幼鸟。
2000年,画眉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8年,画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评估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2月5日,画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画眉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画眉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具体数量未知,只有1999年有记载中国湖北省的画眉种群数量估计为1~120万只。
画眉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大多为被人类捕捉进行饲养观赏、食品交易。1999年,超过10万只画眉在中国的上海和北京交易;在中国也被作为食品进行交易,尤其是雌性画眉。
画眉所带来的危害有威胁本地种的生存和与本地种杂交这两大因素,例如在夏威夷,画眉与土著种产生竞争关系,易争夺本地种的食物资源和筑巢地,画眉可能是考艾岛特有物种考艾岛孤鸫(Myadestes myadestinus)灭绝的原因。台湾引进的画眉与当地的本地种台湾画眉杂交,易影响到台湾画眉种群遗传稳定性。2015年,画眉在日本被认定为入侵物种,禁止进口、运输和饲养画眉。
画眉可调节昆虫的数量并且能够传播种子,是重要的农林益鸟,在其原生栖息地具有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
画眉与台湾画眉非常相似,后者以前被认为是画眉的亚种,但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许多文人墨客喜欢画眉悠扬婉转的鸣声,例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就写下了一首赞颂画眉的诗——《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因其尾音略似“如意”,因而中国古人形容其鸣声为“如意如意”。
画眉是俏丽和勇敢的象征,中国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侗家人历来以养画眉为乐,新晃侗族自治县有养雀斗雀换雀活动,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画眉鸟之乡”,中国广州市市鸟为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