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08
疣(verruca,wart)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皮肤鳞状上皮的良性增生,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疣状赘生物。约80种HPV与人类疾病相关,其中不同类型的疣对应HPV的型别不同。病毒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体内,与疣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可引发传染。感染HPV后,可导致皮肤细胞的异常增生与分化。长期受到免疫应对低下、年龄、接触感染者等影响的人群较易患病。
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手部多见,好发于手指和掌部,手外伤或在水中长期浸泡是常见的诱因。此外,寻常疣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如甲周疣、甲下疣、丝状疣、指状疣。
一般出现在足部压力点上,特别是跖骨中部区域,也可以是其他部位。
主要见于青少年,因此又称青年扁平疣。常发生在面部、手背和前臂(肘部至腕部)等部位。
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HPV有 100 多种,其中近 80 种与人类疾病相关。引起不同类型疣的HPV型别不同。
人类是HPV的原始宿主和储主。若HPV逃脱了人类的免疫反应,就会成为人类的病原体。当皮肤黏膜出现破损,HPV会通过破损处侵入上皮细胞内,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皮肤上出现赘生物。
疣的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疣状赘生物,通常在病毒潜伏一段时间后出现,一般潜伏期为 6 周~2 年。
俗称“刺瘊”、“瘊子”。典型表现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高出皮肤表面的局部隆起),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在疣的表面可看到小黑点,这是形成血栓而扩张的毛细血管。修去表面角质可使毛细血管更明显,可能有助于诊断。
不同类型的寻常疣具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发生在脚底的任何部位,但是脚部受压部位多发,特别是跖骨的中部。
最初表现为小的、发亮的丘疹长在脚底,然后逐渐增大,受压部位表面常覆盖一层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粗糙的皮肤,界限清楚,周围绕有增厚的角质环。角质物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周围可见小黑点。
有时数个疣聚集在一起,形成多个角质软芯,称为镶嵌疣。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可感到疼痛,也可无任何症状。
多突然出现,表现为略微隆起、表面光滑的扁平状丘疹,通常较小(如米粒至黄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颜色不定,通常和正常皮肤颜色基本相同,或是淡褐色,数目常较多且密集。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轻微发痒。搔抓后皮损可呈条状或串珠状排列,即同形反应或称Koebner现象。
皮肤任何部位出现疣状赘生物,均可考虑疣的可能。以下情况须及时就医治疗,并排查皮肤恶性病变:
皮肤科
根据皮肤损害的分布、性质、特点、发展情况等,一般不需其他特殊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皮肤镜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怀疑有患皮肤癌的较高风险,必须对皮损处进行活检。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疣的诊断。典型表现为颗粒层和颗粒层下棘细胞的空泡化变性,变性细胞内含有嗜碱性包涵体和嗜酸性包涵体,前者为病毒颗粒。可伴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等。
寻常疣需要和疣状皮肤结核相鉴别,后者为不规则的疣状斑块,四周有红晕,组织病理可鉴别。
鸡眼多由于长期挤压所致,多发生于脚趾缘、足缘,典型皮损为圆锥形角质栓,外围有透明黄色环,表面光滑。可单发或散在数个,加压时疼痛明显。
胼胝为长期摩擦、压迫所致,多发于足趾前部、足跟,典型皮损为蜡黄色角质斑片,中央略增厚,皮纹清楚,边缘不清。通常为 1~2 片,通常无或仅有轻微疼痛。
跖疣需与点状掌跖角化症相鉴别,后者常早年发病,有家族史,手掌、脚掌有损害,散在分布,以受压部位皮损多见。
扁平疣有时需与毛囊上皮瘤、汗管瘤相鉴别,虽然两者都可好发于眼睑附近,但组织学完全不同。
扁平疣有时与扁平苔藓鉴别困难,后者儿童少见,好发在四肢屈侧,面部少见,瘙痒明显,常有黏膜损害,皮损呈紫色,有白色细纹。
目前没有能够治愈HPV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现有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疣体、不产生瘢痕、诱导终生免疫,防止复发。
不是所有的疣都需要治疗,部分疣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可自行消失。疣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疣的类型、患者年龄、既往治疗史及其疗效来制定,任何一种治疗方案至少持续2~3个月,这是合理的治疗“试验”。
疣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治疗的流程应该先选择非侵袭性方法,适应证包括疼痛、功能障碍、社交障碍或具有恶性肿瘤的风险等。
不适合采用物理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外用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0.05%~0.1%维A酸软膏,每天 1~2 次外用,适用于扁平疣。他扎罗汀乳膏或凝胶也可能有效。
每天 1~2 次。因其可导致色素沉着,面部慎用。
水杨酸是一种角质剥脱剂,外用可使皮损愈合后无瘢痕,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治疗费用低;但是其起效缓慢,可对皮肤有轻微刺激,因此在使用中若皮肤出现红肿反应即应停用;在头面部也不宜使用,以免皮肤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重组人干扰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病毒及调节人体免疫等功能。干扰素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单个难治性寻常疣安全、有效,可降低复发率。
可使疣部表皮充血、发泡。祛除疣体表面角质后,外用斑蝥素封包 24 小时,间隔 1~3 周治疗 1 次,总疗程约 2~3 周。
斑蝥素治疗寻常疣形成水疱时会有轻微的疼痛,愈后不形成瘢痕,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糜烂,可暂停几日后再继续治疗。
用1%普鲁卡因稀释后在疣体根部注射,每周 1 次,适用于难治性寻常疣和跖疣。
皮损内注射对于多发性疣具有一定疗效。
全身药物治疗多用于疣体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依然可能复发或疣体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HPV治疗药物,可试用免疫调节剂(如西咪替丁、维A酸类药物等)。此外,治疗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对HPV感染引起的疣可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冷冻、电灼和激光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疣的数量较少的患者。
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液体氮使疣体坏死、脱落,可能需要多次重复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该治疗过程疼痛,所以通常不用于年龄较小的患者。
治疗后会出现水疱、皮肤变色等副作用,水疱一般在几天内可消失。但是应注意,因为水疱疱液内含有病毒,冷冻治疗使疣体破裂后如处置不当可能造成播散或加重。
在距离皮肤 1~2 mm处,有效电极放出电火花,从而灼毁疣体。有时,在施行刮除术后续用此方法,可以止血或毁除刮除术不能达到的较深组织。
使用高强度激光去除疣。该方法需要每 3~4 周重复一次治疗。可能导致疼痛和留有疤痕。
其原理是使组织内的分子高速运动、变化,产生巨大振荡摩擦,使机体组织在很小的范围内瞬间产生高温,从而发生坏死。这种治疗方法可彻底清除病毒组织,减少复发,且治疗损伤小、见效快、效果好,与激光相比,有止血功能好及无刺鼻烟尘等优点。
须注意:起搏器植入患者禁用。
用射频传递能量用于疣的局部,或将疣体浸泡在热水中进行治疗。有报道该治疗方法有效。
用特制的刮匙刮除疣体,但一般不适用于面部。
寻常疣、尖锐湿疣可用外科手术切除。但这种手术方法只是将疣体去除,并没有将致病病毒消灭,故术后常易复发。
疣外科切除痛苦大并易形成瘢痕,且瘢痕下存留亚临床感染病灶,易复发,因此不作为推荐治疗方法。
中医在疣的治疗中亦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些治疗疣的中成药外用制剂,须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可用于治疗扁平疣、寻常疣及肛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
可用于部分扁平疣、跖疣等的治疗。方法为局部使用光敏剂如氨基酮戊酸(ALA),然后进行光照,可使皮损处感染的细胞死亡。
不同类型的疣预后不同,绝大多数疣随时间可自动消退。
可以自然消退,约 65% 患者一年内自然消退,约 90%患者5年内可以消退,少数患者可复发。同时,临床发现疣消退时常有下列预兆:
病程为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认为儿童比成人容易消退,脚部多汗或跖骨(足骨的一部分)异常者不易消退。
病程呈慢性,可突然自行消退。其自然消退率在各型临床型HPV感染中最高,少数患者可复发。
疣体龟裂可引起出血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