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疾

更新时间:2022-08-26 12:22

疳疾,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的疾患。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腮缩鼻干,唇白,睑烂,脊耸体黄,咬甲斗牙,焦渴,嗜异、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

病因病机

疳由肥甘所致;多因小儿恣食肥甘,损伤脾胃,积滞中焦,日久形成疳疾,或说“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而患”;系“虫动则侵袭蚀成疳”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胃嫩弱,常为不足,易为乳食、湿热等病邪所伤,脾胃伤,津液耗则气血虚衰,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养,故疳诸症随之发生。其病机主要是,因乳食不节,积滞伤脾,或感染诸虫,久而生热,热灼津伤,因而热、积、虫三者交蒸,气液亏虚而成。

临床表现

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饮食异常。疳疾由于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故其分证甚多,其名亦杂。

临床多以五脏分证,其中尤以脾疳为常见。

肝疳,则颊左生疮,眼目赤烂,肢体似癣,两耳前后、项侧、缺盆、两股结核,或咬指甲,摇头侧目,白膜遮睛,羞明畏日,肚大青筋等。

心疳,则口舌生疮糜烂,身体壮热,面黄颊赤,或作肿痛,腹满膈闷,或掌热咽干,渴喜饮,盗汗,咬齿虚惊。

脾疳,则体黄而瘦,皮肤干涩,头不生发,或生疮痂,或人中口吻赤烂,吐逆乳食,嗜土,腹大脐突,大便溏薄,小便浊白,或合目昏睡等。

肺疳,则鼻外生疮,咽喉不利,颈肿齿痛,喘咳气促,寒热少气,皮肤皱揭,鼻痒出涕,衄血目黄,小便混浊而频数。

肾疳,则发育迟缓,脑热吐痰,手足逆冷,肢体削瘦,夜则微寒发热,滑泄腹痛,口臭作渴,齿龈溃烂,尻耳生疮等。

辨证施治

1.心疳

又名惊疳,多由心经郁热而致。证见面赤唇红、壮热、烦躁、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烦渴,盗汗或虚惊。治则清心泻热。方用泻心导赤汤合清热甘露饮加减。

2.肝疳

又名风疳,多因肝经受热所致。证见眼涩痒、摇头揉目、面色青黄、多汗、下痢频多、肌肉消瘦、目胞赤肿、翳生泪多、白膜遮睛、泻多青色,治当清肝泻热,方用柴胡清肝饮,或用肝疳丸。

3.脾疳

又名疳积,多由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虚损,营养不良。初期面黄肌瘦、能食易饥、大便时干时稀、睡眠不安、多汗、爱俯卧。患儿黄瘦腹大,或嗜食土、生米、茶叶,治宜消疳健脾,可用肥儿丸、参苓白术散或调脾汤。

4.肺疳

又称气疳,多因郁热伤肺而致。证见咳嗽气逆、咽喉不利、多涕,或鼻下生疮、壮热憎寒、潮热喘嗽,鼻烂流涕,治宜清肺泻热,方用泻白散加味,或用清肺汤。

5.疳肿

乃由疳久脾衰,不能制水,故头面四肢浮肿,胀甚者褐子丸,大喘者不治。

6.丁奚疳

证见腹大项细,哺露,翻食吐蛔,面色苍白,低烧潮热,四肢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等。系脾疳重症。治宜补脾养胃,方用芦荟丸。

7.肾疳

又名急疳,多由伏热内阻,或由肾气不足所致。出现形体赢瘦,齿龈出血或溃烂、寒热时作、多汗、四肢无力等。治宜滋肾补脾,方用六味地黄丸主之。

8.脑疳

指疳疾患者头部生疮,或毛发焦枯等局部病症。多因气血不足,或由于感染所致。应以治疳为主,并兼治其标。

9.眼疳

是由疳热上攻于眼所形成,初起时,常先目部痒涩变赤红烂,继则眼胞肿痛,白睛生翳,渐渐遮满全眼,不时流泪,羞明畏光。治宜疏解肝火,用清泻肝经火热的清热退翳汤主之。

10.鼻疳

主要是由于疳疾毒热攻肺所致。因鼻是肺的苗窍,所以发病时,大多鼻塞、赤痒疼痛、浸淫溃烂,下连唇际,咳嗽,呼吸短促,毛发焦枯。治当清肺泻热,方选清金散加减。

11.牙疳

主要是由于毒热攻胃所致。因牙龈属胃络,一旦毒火上发,则致牙龈变烂肿痛,甚则颜色紫黑,口臭出血,牙齿动摇脱落,严重的甚至穿腮蚀唇,病势危急。治宜泻其毒火。但此证必须胃强能食,才能胜任峻药,否则预后不佳。

12.蛔疳

因生蛔虫日久而成的疳疾。患儿多形体赢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皱眉多啼、呕吐清水、夜间磨牙、容易饥饿、嗜食异物。治宜先用使君子散,驱虫用以治标。

疳泻、疳热、疳痢、疳肿胀、疳渴等均系疳患儿合并症,临证时当细审明辨,分别其表里虚实、标本缓急,随证施治。

预后

小儿疳疾的预后,随其原发疾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均可治愈。由于疳多因大病后或吐泻峻下后,致脾胃虚损亡津液而成,故其病愈否,视脾胃与津液的恢复程度而定。脾胃、津液恢复快,病愈也快;脾胃、津液恢复差,病愈也差。另外,有一种所谓“走马疳”者,见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之后,疳热上冲,速如走马,轻则牙龈溃烂,唇吻肿痛可治,重则牙齿蚀落,腮颊透烂难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