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游祖塔院

更新时间:2024-07-03 20:29

《病中游祖塔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所写紫李黄瓜的乡村风光,与乌纱白葛道衣装束的诗人,搭配成一幅色彩清丽、情调脱俗的图画。而野寺的幽静清凉正宜于病中的诗人休息,于是诗人由此深深体悟了因病得闲的妙处,并借佛祖故事表明,此心安处是医治一切身体与灵魂创伤的良方。末二句归结到和僧侣自然而亲切的关系,以见诗人自己已经“近道”的内心境界。全诗写景有味,蕴含着更深的哲理。

作品原文

病中游祖塔院⑴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⑵。

闭门野寺松阴转⑶,欹枕风轩客梦长⑷。

因病得闲殊不恶⑸,安心是药更无方⑹。

道人不惜阶前水⑺,借与匏樽自在尝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祖塔院:即虎跑寺,在杭州虎跑山上。寺内有泉(虎跑泉)自山岩中流出,甘洌胜常。为西湖名胜之一。

⑵乌纱:本是官帽,至唐时,已逐渐流行于民间。葛布: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道衣:僧道所穿之服,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⑶野寺:野外庙宇。

⑷欹:斜倚。风轩:有窗槛的小室。

⑸殊不恶:确实不错。

⑹安心是药:《景德传灯录》卷三:“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本意是安心要靠自己,不假外求,这里则进一步说,得病亦是心有未安的表现。

⑺道人:这里指僧人。阶前水:指虎跑泉水,味极甘洌。

⑻匏樽(páo zūn):葫芦作的酒樽,泛指饮器。

白话译文

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夏布道袍十分清凉。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靠枕头睡在风凉的窗下午梦正长。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1073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个夏日,作者病稍和,有了游览的兴致,此诗便是游玩祖塔院有感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委运任化、安闲自适的心境。人间万事,得失之间,没有定准。患病是失,安闲是得,不愿舍弃,则不能拥有。有了这种态度,就能夷然对待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保有精神上的祥和。

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作者的服饰。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凉快。《冷斋夜话》称:“哲宗间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那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靠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夏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作者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是不错的事情。有了病,安心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佛家认为,人求安心在于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心就能治病,不用再求药方了,结尾联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他自由自在地喝泉水。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诗人自己的装束。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诗人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慧可联系,从慧可询问安心的方法想到诗人自己的病。诗人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的结构,容易形成一种可供后人摹仿的写诗样式。纪昀指出,苏轼这首诗“易于摹仿”,说明他的写法,按照游祖塔院的经过来写,可以供后人取法。钱钟书《宋诗选注》说,陆游除爱国诗外,还有“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纪昀讲“此种已居然剑南派”,就指这一方面的诗,苏轼这首诗正是例证。它的艺术特色,就是闲适细腻,像“因病得闲”,“歌枕客梦”,“松阴转”,“安心是药”等等都是。纪昀的批注指出,“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钱钟书又指出:“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就苏轼这首诗而言,虽然容易让后人摹仿,但它从生活中来,也是创造。后人摹仿这样的写法,这是后人的事,对苏轼来说却是他自己的创造。

名家评价

纪昀:“此种已居然剑南派。然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细看全集自知。杨芝田专选此种,世人以易于摹仿而盛传之,而剑南之真遂隐。”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不须矜才使气,兴会所到,后人自百摹不到,笔底定有神力护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