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1 12:58
病理科是大型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病理诊断工作,包括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尸体剖检,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查明死亡原因。因为病理诊断报告不是影像学的描述,而是明确的疾病名称,临床医师主要根据病理报告决定治疗原则、估计预后以及解释临床症状和明确死亡原因。病理诊断的这种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因此病理诊断的质量不仅对相关科室甚至对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
病理科是大型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病理诊断工作,包括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尸体剖检,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查明死亡原因。与其他诊断手段如B超、常规放射、CT、MRI及同位素相比,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诊断,因为病理诊断报告不是影像学的描述,而是明确的疾病名称,临床医师主要根据病理报告决定治疗原则、估计预后以及解释临床症状和明确死亡原因。病理诊断的这种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因此病理诊断的质量不仅对相关科室甚至对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
1.工作范畴和意义。临床病理诊断是应用多种学科和知识的方法,独立进行疾病诊断的学科。它研究和阐明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展和结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防治疾病的依据和推测疾病的预后。医院病理科主要从事临床病理学诊断(诊断病理学)以及与临床病理相关的研究。
2.肿瘤的基本概念。肿瘤是在机体的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细胞是从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但当经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及功能,它生长旺盛,呈相对无止境生长,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3.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快速,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严重,晚期患者,往往产生恶性病质,致患者死亡。
4.常见癌症的病因。
①外界致癌因素:如煤焦油、吸烟、染料、苯、亚硝酸(如变质的肉类、蔬菜、谷类等)、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等)。
②物理致癌因素:如电离辐射、日光及紫外线、热辐射、纤维(如石棉、玻璃丝、氧化铝)。
④慢性刺激:如慢性机械性或炎症性刺激。
⑤遗传因素等。
1.活体组织检查:所有手术标本,包括身体各部位的穿刺组织标本、脏器标本、骨骼标本以及纤维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的活体标本,均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现每天做病理检查,每周一至五均发病理报告,常规病检时间由原来的1~3天缩短为2天。全部病理资料采用计算机病理图文管理系统管理并打印病理报告,其中有近1/2的报告为图文病理报告。
2.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痰涂片、胸腹水及尿液涂片、各种组织穿刺涂片等。可以协助大规模肿瘤的普查,例如:子宫颈癌阴道涂片检查。
3.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通过使用冰冻切片的方法,可在30~40分钟内发出初步病理报告。主要用于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快速诊断参考,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另外,检测某些需保持其生物活性的抗原物质和抗体,也须采用冰冻切片。
4.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50余种免疫组化检查项目,包括各种上皮性标记物、间叶性标记物、细胞增殖性标记物、癌基因蛋白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某些恶性肿瘤的转归和预后。
5.特殊染色检查:有10余种特染检查,如网状纤维染色、Masson染色、PAS、AB及抗酸染色等,用于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免疫荧光检查:用于肾穿刺活检和某些皮肤病的诊断。此项检查运用了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经肾穿活检及免疫荧光检查,可以明确肾病的诊断,对各种原发、继发及遗传性肾实质疾病(尤其弥漫性肾病变)是较好的诊断方法。能提供对各种类型肾病的研究,对肾病治疗及预后判断也极有意义。
(1)活体组织病理诊断;
(2)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3)脱落细胞学病理诊断;
(4)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
(5)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
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都是以病人为中心而开展的。任何一位医师面对患者都围绕着两个中心问题——诊断和治疗进行着大量的医疗实践,而诊断和治疗两个环节中前者又是后者的前提,因此,每一个病例准确及时的诊断便成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核心。
现行的疾病诊断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和三个层次。
五个步骤是:
①临床医生收集病史(症状);
②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查体(体征);
③针对可能的疾病谱进行相应辅助检查(影像学、生化、微生物、检验、免疫等);
④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一些可能的诊断,得出最大可能的临床诊断(拟诊讨论);
⑤取得病理组织学标本,获得最后的肯定诊断(确诊)。
这五个步骤有时十分复杂,有时则很简单。在这一过程中又同时体现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三个层次:
①全面查体中获得的全身某系统病变的宏观水平的认识;
②各种辅助检查所获得的某器官水平的认识,即肉眼水平的观察。如即使是在最现代化的医院,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广泛应用的今天,仍都属于定位诊断,还不能达到定性水平,而且其分辨率最高的也只有0.8cm,即0.8cm直径以下的占位检查不出来;
③病理组织学的细胞水平的认识,这是公认的对疾病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因为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可分辨1μ水平的细胞变化。由此可见,在疾病诊断的五步骤和三层次中,病理组织学诊断是B超、核素、血管造影、CT、MRI、生化、免疫等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医院病理科的常规工作有A、B、C三项:即尸检(Autopsy, A)、活检(Biopsy,B)、细胞学检查(Cytology,C)。充分发挥出病理工作A、B、C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其价值和影响力是很明显的。
尸检(或称病理解剖),在近代医学200余年发展中起到了基石和推动作用,至今它仍在医师的提高培养、新疾病的发现(如艾滋病)、对人类疾病的动态变迁认识等方面显示着独有的优势,尤其是对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起着质量控制(质控)的“金标准”作用。因为在质控的诸多标准中首推尸检结果客观可靠。目前有人认为,现代医学在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已经不必再依赖病理解剖的最后判定了,这种认识是没有根据的。有许多对比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通过尸检后确定的临床误诊率在本世纪初、30年代、70年代三个不同时期均在20-30%左右,再对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阶段的分析也在同一个误诊率范围内,可见单纯靠先进诊断设备的应用并未使误诊率下降。因此,尸检仍是医疗质量检查的“金标准”。
活检(活体组织检查),是病理科的主要工作,在现代化医院中所遵循的原则是:
①任何从病人身上采取的组织标本都必须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②病理科从接收标本后48小时要发出诊断报告(大标本及特殊标本可适当延长时间);
③活检报告的诊断准确率应在99%以上(冰冻切片在98%以上);
④任何组织标本只有在病理医生检查后允许的情况下才能作其他用途(如教学、研究)。只有这样,才使医院活检工作有其适应的位置,以便发挥出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活检诊断的生命是“准确、及时”四个字,这在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时更显突出。如果没有准确、及时的术中病理诊断,很难想象外科医生去进行乳腺、甲状腺、胰十二指肠、脑、肝等部位的手术。同理,如果没有病理对内窥镜活检的准确、及时诊断,即使进行了气管镜、胃镜、肠镜、腹腔镜等检查也是很难确诊的。
脱落细胞学检查既方便、经济而又可靠、实用。痰、尿、胸腹水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都能在简单的操作中做出明确的诊断。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时常遇到一些病例,花费几千元,耗时几个月未能明确诊断而吐一口痰就得了确诊。因此,在广大基层医院普及细胞学检查意义深远。
由此可见,无论从病理诊断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还是从病理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上都明确告诉人们,病理科在医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有些医院病理科条件之差:仍是一台国产切片机,每天摇几张厚厚的切片而已,其它一无所有,简直连18世纪欧洲的病理室都不如。当前,我国广大基层医院(地、县级)虽然都有了病理科,但因受财力及人才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其发展较为缓慢。主要问题有:
(1 )病理医师缺乏正规的训练,病理诊断水平普遍较低。我们在会诊工作中,发现误诊、漏诊者时有所见。
(2)在职学习提高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常规工作中,通到疑难、罕见病例,往往难以解决,大多求助于上一级省、市较大医院会诊,或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会诊。
(3) 邮局缺乏专门的病理会诊邮寄系统。申请会诊单位常将切片装在信封里寄来,大多破碎,也就影响诊断。
(4)外出会诊花费巨大。有的病人由家属陪同由外地来京会诊,往返旅费及食宿费用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重的经济负担,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患者来说,更是难以承受,可谓是“劳民伤财”,但真正的会诊费却微不足道,仅占其全部花费的极小部分。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病理会诊难”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呢?这是摆在我国病理医师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发挥大城市的人才优势,把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专家组织起来,开展远程病理(telepathology)。
一、开展远程病理会诊需具备哪些条件
在我国,远程病理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郑州、昆明等省级城市、常州、保定等区级城市以及县级城市积极筹建和开展起来,各项条件均已具备。具体来说,远程病理系统应具备以下三部分条件:
(1)基层医院病理科(申请会诊单位):除具备优良的制片技术外,应有图像采集设备,包括标准的光学显微镜,装有高质量的彩色电视照相机(摄像机),连接到装有数字图像采集板的计算机上。以采集高清晰度的彩色病理图像。一般每例标本可传输5—12个数字图像(平均8个),可用低(x100)、中(x290)、高倍(x400)显示。
(2)专家会诊工作站(一般建在大医院病理科):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学家负责会诊。该工作站应设有一台光学显微镜及两个监视器,包括一台监视器调控系统和一台观察标本及彩色病理图像的高分辨度的电视监视器。病理学家通过对电视监视器上显示的由外地传输来的彩色显微图像的观察,进行会诊,提出病理诊断。
(3)远距离图像传输线路:即在基层医院病理科与专家会诊工作站之间有一条专用或普通电话线,即可完成两地之间病理图像的传输,是完全可行的。有了这条线路,相同的真彩色电视图像可同时显示在两地的监视器上,一般为静止图像。如通过卫星传输可移动切片的活动图像,甚至能在会诊工作站由专家进行遥控,选择观察的视野。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具备此种活动图像的传输条件,但所需设备价格昂贵,会诊费用太高,尚不适合当前我国国情。
远程会诊互联网络的建立,标志看病理会诊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为逐步消除患者带着病理切片往反各久城市进行病理会诊的状况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学术交流,进行读片讨论、组织病理教学创造了条件。如与互联网,还可进行国际会诊和交流。
从欧美各国开展远程病理的资料和我国已经开展的工作来看,它的应用范围甚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术中冰冻切片会诊:在建立远程病理会诊工作站之前,是无法进行的。有了会诊工作站。任何与工作站联网的基层医院,就可快捷地请专家对术中冰冻切片进行会诊。
(2)疑难病例的会诊:在常规病理诊断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罕见病例,基层医院由于条件的限制,人员较少,有的甚至孤军作战,通有疑难诊断,也往往远水救不了近渴。有了远程会诊网络。不仅解决了疑难诊断,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3)大体标本图像的传输:观察大体标本所见,对确定病理诊断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有的病例常委将大体标本图像与显檄图像一并传输,以供会诊。
(4)读片讨论资料的传输:有些地区开展定期读片讨论。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亦可通过远程会诊工作站,请专家会诊。
(5)电镜超微结构图像的传输:可请对超微结构病理有专长的专家会诊,以确定诊断。 总之,包括在远程医学活动范畴内的远程病理,在我国刚刚起步,正处在逐步建立和开展的阶段,可望在不远的将来,以各大城市为中心的专家会诊工作站与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联网,把远程病理开展起来,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卫生部加强科室建设
2009年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要加强对病理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病理科。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设置病理科的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医疗机构病理科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负责对取自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通过大体和显微镜观察,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特殊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分析,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做出疾病的病理诊断。具备条件的病理科还应开展尸体病理检查。
第四条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内的病理科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加强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病理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病理诊断工作。
第二章 执业条件
第七条 病理科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八条 二级综合医院病理科至少应当设置标本检查室、常规技术室、病理诊断室、细胞学制片室和病理档案室;三级综合医院病理科还应当设置接诊工作室、标本存放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室、免疫组织化学室和分子病理检测室等。其他医疗机构病理科应当具有与其病理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等条件。
第九条 病理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病理诊断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其中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1-2人配备,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病理科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
第十条病理科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初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进修学习1-3年。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第十一条 病理科负责人应当具有医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病理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长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三级医院病理科负责人应当具有副高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章 质量控制
第十二条 病理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病理诊断质量。
第十三条 病理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认真开展室内质控,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病理诊断质量管理。按规定参加室间质评。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病理科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管理职能。
第十四条 病理科应当按照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技术方法开展病理诊断,不得开展已停止或规定范围外的检查项目和技术方法。新开展的检查项目和技术方法需按规定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病理科应当加强对病理诊断报告的管理,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并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说明。
第十六条 病理诊断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病理号,送检标本的科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病历号和(或)住院病历号。
(二)大体描述、镜下描述(选择性)和病理诊断。
(三)其他需要报告或建议的内容。
(四)报告医师签名、报告时间。
第十七条 病理诊断报告正副本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其保存期限按照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病理科应当加强对病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其中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涂片保存期限为15年,阴性涂片保存期限为1年,组织标本保存期限为报告发出后2周。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病历管理和会诊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病理切片、涂片等资料的借阅和会诊制度。
第二十条 病理科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和对病理诊断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校准。
第二十一条病理科应当对开展的各种技术或检测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详细记录。
第二十二条 病理科应当制定病理诊断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和处理的程序,及时发现差错,分析产生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第二十三条 病理科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本接收、储存、处理、病理诊断、报告发放以及试剂、耗材、仪器使用和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结果等内容。质量管理记录保存期限至少为2年。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 病理科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病理科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定期进行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第二十六条 病理科应当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第二十七条 病理科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
第二十八条 病理科应当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做好和加强有害样品损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二十九条 病理科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并按照规定处理有害化学液体。
第三十条 病理科应当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有关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011年卫生部建立了“中国数字病理远程会诊与质控平台”网络体系,医管司2011年11月关于开展病理远程会诊试点医院病理诊断水平预评估的通知,迄今已建立了50个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试点医院。
数字远程诊断的建设有效的架起了专家与基层医院、病理科医生会诊、咨询、讨论的桥梁。并汇集了全国各类顶尖专长的病理学专家、教授近百名,可以实现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快速的远程病理会诊和咨询业务。
1. 细胞检测制备仪
2. 组织处理仪
3. 包埋机
4.切片机、转轮式切片机、平推式切片机、振动式切片机、冰冻式切片机
5.显微镜图象分析系统
6.染色机
7.封片机
9.PCR处理仪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