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1 23:22
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
《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内伤,恐为肾之志。恐则气下,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甚至昏厥。是为痿厥)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为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
《类经·刺四支病》:“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
《张氏医通》卷六:“足痿弱不收为痿厥。有二,一属肾与膀胱。经云:恐惧不解则伤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肾伤精脱也,都气丸;审系阳虚,用八味丸。又云: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其痿厥腨XX,是膀胱在下发病也,五苓散。一属脾湿伤肾。经云:凡治痿厥发逆,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肾着汤加萆薢。又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羌活……”。
伸不能屈、屈不能伸,腰膝腿脚肿痛,用安肾丸;目中流火,眩晕耳鸣,行步不正,腰膝无力,腰以下消瘦,加味虎潜丸;老人痿厥,再加附子。属于膏粱厚味,火郁于内,阳盛拒阴者,用滋肾丸。属于湿热者,用潜行散、二妙散。
参见痿及有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