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更新时间:2023-11-01 10:22

癫狂,中医病名。是一种精神失常疾病,系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治以理气解郁,畅达气机为其大法;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降火豁痰以治其标。同时,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病情反复或发生意外的措施。

病因

病理因素以气、痰、火、瘀为主,四者有因果相兼的关系,且多以气郁为先。病久则气滞血瘀,凝滞脑气,又每兼瘀血为患。

临床表现

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均以青壮年罹患者为多。因二者在临床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以癫狂并称。

“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丹溪心法·癫狂》)

“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高远不得志者有之。”(《医学正传·癫狂痫证》)

“初病者,宜泻其实;久病者,宜安其神。”(《医方考·癫狂》)

检查

癫狂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还没有肯定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头颅CT、MRI、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等检查可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诊断

诊断依据

病证鉴别

治疗

“狂之为病,皆由阻物过极,故猖狂刚暴,若有邪附,妄为不避水火,骂詈不避亲疏,或言未尝见之事,非力所能,病反能也”;“上焦实者,从高抑之,生铁落饮;阳明实则脉浮,大承气汤去厚朴加当归、铁落饮,以大利为度;在上者,因而越之,来苏膏或戴人三圣散涌吐,其病立安,后用洗心散、凉膈散调之。”(《张氏医通·神志门》)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当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泄)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证治分类

1.癫证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太息,言语无序,或喃喃自语,多疑多虑,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枳实、木香、香附、半夏、陈皮、陈胆星、郁金、石菖蒲。

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言语无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甘草、香附、神曲、苍术、茯苓、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

此外还可采用针灸疗法,穴位:①中脘,神门,三阴交;②心俞,肝俞,脾俞,丰隆。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用平补平泻手法。

2.狂证

痰火扰神

症状:素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发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连、连翘、陈胆星、浙贝母、橘红、竹茹、石菖蒲、远志、茯神、生铁落、朱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

火盛阴伤

症状:癫狂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较缓,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但有疲惫之象,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形瘦面红而秽,口干便难,舌尖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常用药:黄连、牛黄、黄芩、生地黄、阿胶、当归、白芍、人参、茯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菖蒲、生龙齿、琥珀、朱砂。

痰热瘀结

症状: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不安,多言不序,恼怒不休;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而烦,舌质紫暗,有瘀斑,少苔或薄黄苔干,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常用药:陈皮、半夏、胆南星、柴胡、香附、青皮、桃仁、赤芍、丹参。

此外还可采用针灸疗法,穴位:①人中,少商,隐白,大陵,丰隆;②风府,大椎,身柱;③鸠尾,上脘,中脘,丰隆;④人中,风府,劳宫,大陵。四组穴位可轮换使用,用泻法。狂证发作时,可独取两侧环跳穴,用10厘米/(4英寸)粗针进行强刺激,可起安神定志作用。

(癫与狂是精神失常的疾患。西医学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证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预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