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更新时间:2024-10-26 16:34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登半月台眺望所见的景象,既写出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的半月台形胜所在,同时也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它的赏爱之情。全诗写景如画,意境深远。

作品原文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⑴

陶公有逸兴⑵,不与常人俱⑶。

筑台像半月,迥向高城隅⑷。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⑸。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⑹。

水色渌且明⑺,令人思镜湖⑻。

终当过江去⑼,爱此暂踟蹰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单父:古县名,唐时之单父县,隶宋州。县治在今山东菏泽单县。陶少府:指陶沔,开元间任单县尉。唐时称县尉为少府。《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更客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半月台:台前方后圆,《山东通志》:“在旧单县城东北隅,相传陶沔所筑。”

⑵陶公:即陶少府。逸兴:超逸豪迈的意兴。

⑶俱:同。

⑷迥向:远对。向,一作“出”。城隅:城角。

⑸商飙: 秋风。陆机《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飙飞。”吕延济注:“商飙,秋风也。”商,中国古代五音之一,古人将五音与四季、五方相配,商音配秋,主西。飙,指风。

⑹桑柘:桑木与柘木。柘,树名,树叶可以养蚕。罗:分布、分散。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⑺渌:清澈。

⑻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其水清澈,澄明若镜,故名。今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城西南。

⑼过江去: 指过长江到江南去。

⑽踟蹰:徘徊不进的样子。此处意为逗留、停留。

白话译文

陶公有清闲脱俗的兴致,与常人了不相同。

筑起台榭形状像是半月,远出于高城之边。

设置酒宴远望苍天白云,秋风兴起于森寒的梧林中。

秋山没入于远处的云海中,桑柘分散在草木丛生的平原旷野中。

水色清澈澄明,让人忆念越州的镜湖。

我将过江而南下,只是喜爱这里而作短暂停留。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寄居山东时所作,然作年未定,一说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 一说作于天宝四载(745)或五载(746)。 当年李白辞职离京,经洛阳时与杜甫不期而遇,遂受单父尉陶沔、主簿族弟李凝之邀往游。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先写陶公逸兴与众不同,继而说到远对城隅所筑的半月台,再写诗人登台眺望所见的景象,最后写到他对半月台的依恋不舍。其中写台上所见之景,妙在诗人抓住了秋日天高云淡、视野辽阔的特点,无论是秋云秋树秋山秋水,还是遥遥与台相对的城池都历历可见。使得诗中景象明朗,场面阔大。而像“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水色渌且明” 等句,一句诗就是一幅秋色图。如此写法,既写出了半月台形胜所在,也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它的赏爱之情。

名家点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襟怀高旷,人如其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