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矶

更新时间:2023-08-31 06:15

《登黄鹤矶》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头二句写登黄鹤矶所见景物,点明季节。中间六句写登上黄鹤矶所见的景物,围绕“悲”字而写,运用典故,一方面暗示离别家乡之悲伤,另一方面表示意外的奇遇实属茫然,留给自己的终将是深深的遗憾。最后二句,点明愁苦的心情,照应上文的断弦、悲歌。这首诗对仗工稳,遣词造句也形象生动,蕴藉含蓄。

作品原文

登黄鹤矶⑴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⑵,瞰川悲棹讴⑶。

适郢⑷无东辕,还夏⑸有西浮。

三崖⑹隐丹磴,九派⑺引沧流⑻。

泪竹感湘别⑼,弄珠怀汉游⑽。

岂伊药饵⑾泰,得夺旅人忧。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黄鹤矶(jī):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两北。矶,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

⑵商弦:弹奏商调的丝弦,即七弦琴的第二弦。

⑶棹讴(zhào ōu):摇桨行船所唱之歌。

⑷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⑸夏:指夏口,在黄鹤矶的两南。

⑹三崖:指江宁(今江苏江宁)山。

⑺九派:指浔阳(今江西九江)至武昌一段长江上的众多支流。

⑻沧流:青色的水流。

⑼泪行感湘别:传说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为舜之二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至洞庭,以涕挥竹,竹尽斑,遂投江而死。

⑽弄珠怀汉游:传说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二女,皆佩大珠,交甫求得其珠,但不久二女与珠皆不见。

⑾药饵(ěr):当作“乐饵”,指音乐与饮食,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典。

白话译文

树叶纷纷而落,江边渡口寒冷凄清,大雁南飞,北风呼啸着将秋天送来。

面对江流,因情绪激动而弹断琴弦,俯视逝水,因船夫之歌而引发伤悲。

没有前往江陵的车,但有西浮夏口之船。

江宁山上的红色石阶隐蔽不见,长江的众多支派引来暗绿色的水流。

感受着湘别、泪竹的传说,怀想着游女弄珠的故事。

怎么能因为音乐与饮食而感到快乐,从而忘记旅人心中的无穷悲愁。

创作背景

刘宋大明六年(462年)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刘子顼为荆州刺史,出镇江陵(今湖北江陵),诗人以子顼征虏将军府参军随赴荆州任所,途中行经武昌(今湖北武昌),登黄鹤矶,为表达当时离别家乡的悲愁和倦于奔波的愁苦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首二句“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写登黄鹤矶时所见眼前景物并点明季节:大雁南飞,寒风北来,树叶纷纷零落,使大江边的渡口平添了一派肃杀萧条景象。这二句意象开阔而又苍凉,一开始就使诗蒙上了一种抑郁低沉的情调,起手不凡。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称其可与屈原“洞庭波兮木叶下”比美,并非虚美之辞。

三、四两句,切题之“登”,写诗人登上黄鹤矶,俯视着莽莽长江,不由得悲从中来,抚弦怆然。“商”是凄厉的高音阶,诗人满腔悲愁之余,琴弦高张,琴声凄绝,直弹到弦子蹦然而断。此时江上又传来阵阵渔歌,这歌声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悲凉,使诗人胸中一悲未已,一悲又起。当时,诗人已年近五十,近三十年的飘泊奔波生活,使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不再四乡奔波。这次他在临上荆州时的《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中,就已吐露了“奉役涂未启,思归思已盈”的不愿离乡远行之情;而此时秋景的肃杀,使他联想到人生暮年的来临,大江的川流不息,使他痛感生命的一逝不返,诗人不禁索琴急弹、一泻悲怀。

中间四句,正面写登临所见。诗人由武昌往江陵,不得东回,故云“适郢无东辕”。下句“还夏有西浮”,借用《楚辞·哀郢》中“过夏首而西浮”句,诗人前往江陵,故只有浮舟西行。“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荆州记》:“江至浔阳,分为九道。”诗人远眺家乡,却不得而见,只有收回目光,近看眼前的江流纵横。这四句看上去全似客观叙述,然其中却贯注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上二句用《哀郢》语,暗示自己的西行,也如屈子去郢一般是极不情愿之事。下二句中,“丹”字是全诗唯一暖色调字眼,而它偏偏又标志着故乡的方位,足见在一片灰暗秋景中,唯有故乡方向的一片阳光,才能给诗人心头带来一丝暖意。这“丹”字色彩的与全诗不协,正显示着故乡与黄鹤矶——亦即奔波宦程的象征——之间的鲜明对立。至于那九派乱流,正是望故乡而不见的诗人内心茫乱的外化。一个“沧”字,又从音节上使读者联想到景色的“苍”凉、内心的悲“怆”,含蕴极为丰富,而外表又极不露声色。

后四句,写登临眺望所引起的感受和当时的心情。“泪竹感湘别”,用舜二妃事,《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尽斑。”但这些又不能驱散自己心中的无穷悲愁。点明悲愁心绪,收束全篇,照应前文的断弦、悲歌,首尾呼应。一个憔悴老病、忧愁万端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对仗工稳,是向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遣词造句也形象生动,蕴藉含蓄。首二句尤其警策,而唐代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早寒有怀》),受此二句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名家点评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鲍乐府故以骀宕动人,五言深秀如静女古人居文有体,不恃才所有余终不似近世人只一付本领,逢处即卖也。‘木落’,固江渡夙寒江渡之寒,乃若不因木叶试当寒月临江渡,则诚然乃尔故经生之理,不关诗理;犹浪子之情,无当诗情。”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发端有力。”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一带度过的。26岁时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初不得重视,后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氏集》、《鲍参军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